书城古言情续红楼画眉蹙
1231000000152

第152章

秋夜寒透,细雨霏霏,黛玉千回百转,不着头绪。

依着她的想法,会是那个人吗?

暮霭,暮霭,但愿,他不是弑母之人。

可是倒也听说太后薨逝之时,暮霭并没有十分哀痛,其中有何深意呢?

一夜无头绪,黛玉亦渐渐睡去,心中有一句话,千山万水,但愿君平安。

次日清晨刚起,对镜理妆,可惜无人画眉,心中凄然。

黛玉拿起炭笔,轻轻地描了描双眉,眼波流转,镜中人儿清丽无双。

清鸾与雪雁春纤一同进来服侍,见状都不由得一笑。三个小丫头本都是江南人氏,雪雁春纤又多年没回南,彼此相见格外亲切,自然拉着清鸾叽叽呱呱说了一夜梯己话儿,如今已经是十分亲密的好姐妹了。

刚刚梳妆完毕,却有小丫头来报道:“夫人,贾府的老太太登门求见。”

黛玉一怔,自己昨儿个在进京,外祖母今儿个就登门,为的是什么事情呢?

雪雁登时怒道:“真格儿是不消停的,前儿个来借钱的是二太太,如今听说夫人进京,老太太就亲自出马了!”

黛玉笑道:“瞧你气得什么似的?吩咐人请到了花厅,就说我一会儿到。”

小丫鬟答应了一声,自去了。

虽然在江南过了几个月逍遥日子,可是这些当家主母的威仪,黛玉可是一丝儿都没减的,硬是多了一份看破世俗的淡定与从容,面色沉静,温润如玉。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倒是要瞧瞧,贾母心中所为何来。

坐在花厅中的,不但有贾母,还有凤姐,以及神色略嫌憔悴的王夫人。

贾家的三代媳妇,老太君慈眉善目有风范,太太和蔼可亲极端庄,小媳妇风流标致颇精神,衣饰依然华丽,看起来,很像是那么一回事。

可谁能知道,那些光鲜下的污秽呢?

花厅布置依旧极简洁,除了桌椅茶碗花瓶外,余者一无所有,颇为寒酸。

王夫人眼底闪过一抹鄙色,方对贾母道:“老太太您瞧瞧,大姑娘如今可是有着十足的架子呢,竟然还叫我们在这里等着她梳妆打扮。”

贾母瞪了她一眼,轻斥道:“你这是什么话?玉儿无论如何,还是大将军王的王妃,我们不过都是奴才罢了,略等一会子又算得什么?”实在是气愤,本是个有心计又会杀伐决断的媳妇,倒是没想到,临到晚来,却这样没头脑,难道她不明白他们现在是有求于黛玉吗?

有求于人,必先低头。

想到这里,贾母苍老的脸上一片暗淡,有些近乎痛心的酸楚和无奈。

嫁到贾府快六十年了,曾几何时,她还要为后世子孙汲汲营营。

恍恍惚惚,似乎又瞧见了元春省亲时候的风光无限。

模模糊糊,似乎又瞧见了贾府烈火烹油的荣华富贵。

隐隐约约,却又似听见了百年大族轰然倒塌的声音。

不,不行,我是贾府的宝塔尖,那是我的儿孙,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来翻转现在颓丧的状态,荣国府在我身后,必定还有另一个百年富贵!

不管会失去什么,我都不会在乎,我只在乎,我的子孙仍旧享受荣华富贵。

花厅陷入一种诡谲的寂静,一道淡雅的馨香幽幽传来,黛玉姗姗而入。

见到黛玉容颜依旧清妍淡丽,气度更显雍容,举止间已经有一种新妇的风采和威势,贾母心中暗暗喝了一声彩,看人看眼,眸色清的心正,,眼底浊色心邪,黛玉的双眸,仍旧如同少女时代那样清明澄澈。

“老身携儿媳王氏孙媳王氏,拜见大将军王妃。”只见黛玉穿过珠帘,袅袅婷婷地坐在主位,贾母忙回过神来,硬是扯着王夫人与凤姐大礼参拜。

黛玉端起茶碗,浅浅地呷了一口茶,润了润秋日里有些干涩的嗓子,轻柔婉转地道:“老太君何必如此多礼?快些儿起来罢,秋日地上寒气重。”

贾母扶着凤姐的手颤巍巍地起身,道:“老身多谢王妃。”

黛玉摆摆手,神色淡定,吩咐小丫鬟给三人看座上茶,竟是一言不发。

原本曾是一同居住差不多十年的亲戚,此时却这样生疏冷淡,堪比陌生人。

饶是贾母历经风浪,此时也不禁有些惴惴不安起来,心中忖度了好一会儿,方神色怜惜地瞅着黛玉,柔声道:“玉儿刚回京,这一趟南下,可吃了不少苦头罢?怎么不回家去瞧瞧外祖母呢?外祖母想你得很。”

黛玉笑道:“南下路上有夫君相陪,也并没有吃什么苦头。”

顿了顿,复又轻笑道:“本王妃未出阁时是林家的女儿,并不是贾家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徐家的媳妇,徐家才是本王妃的家,又何来一个贾家呢?”

本不想用这个王妃的身份震慑众人,只是面对贾府之人,身份这个东西倒是比什么言语都更好用,那么她也不妨用一用,这就是随波逐流不是?

贾母闻言脸色一黯,随即尴尬地笑了笑,点头道:“王妃说得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也不用十分亲热地寒暄了,黛玉亦打开天窗说亮话,淡淡地道:“老太君今儿个过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情的?”

听了黛玉这话,凤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默不作声。

王夫人立即便道:“今儿个,可是来求大姑娘的恩典的。”

黛玉轻轻地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抹怒气。

只这轻轻一道眸光,已经唬得贾母心惊肉跳,急忙啐了王夫人一口,才对黛玉陪笑道:“还请王妃恕罪她口没遮拦的,老身回去必定好好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