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情续红楼画眉蹙
1231000000131

第131章

黛玉心中一暖,薄嗔道:“倒是难为你一大早去给女人家买衣裳。”

她原不喜穿外人做的衣裳,可这套衣裳却格外精致,绣工不俗,与雪雁紫鹃往日的活计儿相比,似更胜了一筹,因此心里也是极喜欢的。

徐若凡带着她到饭厅用膳,道:“你是我娘子,我不给你买,谁去?”

黛玉心中的那点彷徨之影,因为他的话,终于消失殆尽。

家常的饭简简单单,家常的话平平凡凡,夫妻两个目光一触,温润缠绵。

放下所有烦扰,人人都会快乐许多。

用过膳,薄雨停,徐若凡便带着她出来散步,沿着崎岖山路玩赏姑苏风光。

黛玉脸上的红晕尚未褪尽,只笑道:“日出江花红胜火,还是江南好。”

薄纱微笼素颜面,恰如红纱罩清梅。

“江南固然好,到底还是人更好。”揽着她的香肩,徐若凡笑得灿烂。

黛玉手指划过他的脸颊,笑道:“不知羞,谁说你最好呢!”

抓着她的手放在唇边轻吻着,徐若凡眼神愈加深邃,他的情宛如天上的明月,他的爱,像是温柔的月光,俯瞰大地,依旧最最纯澈而洁净。

女人一生,追求的就是这一份一心一意罢?

她何其有幸?

清眸流转,语笑芳菲。

天暖,风爽,情思思,意绵绵。

尘烟起,却埋无法将她的快乐埋没半分。

回到姑苏,真的是明智之举,而且,她很快乐,潇洒。

说她的生活太过平静,像是陈年死水么?

其实,她最爱这样平淡温馨的生活,只有他与她。

这样的话,她想一辈子,也会念一辈子,而且,不会后悔。

日光透进绿影镯,碧色浅浅映人眼,这样清新与美好。

徐若凡知她回乡便想四处走走,便携着她到城中游览,全她多年思乡情重。

唯独清鸾也顽皮贪玩,竟也偷偷跟了出来,离夫妻两个不远不近。

徐若凡面色一沉,欲待撵了她回去,黛玉却道:“从前我住在大观园里的时候,总想有一天不要只看着四四方方的一小块天空,如今我们都回家乡了,也不管这些劳什子规矩了,难得出来透一口气,由着她去罢!”

心中对清鸾这样,原是在她身上,隐约瞧出了一丝儿自己的影子。

徐若凡听了也只得罢了,由着清鸾在后面跟着。

喜得清鸾对黛玉作揖道谢,唱了个喏,道:“清鸾多谢夫人也!”

逗得黛玉也不觉失笑,真格儿这个清鸾,倒是个开心果呢!

但见市肆繁华依旧,人来人往,不管男女,生得虽然柔美了些,可男人如柳飘逸,女儿似花娇艳,远比京城更有一份灵巧出尘之致。

黛玉想起幼时喜欢跟着父亲在市肆上玩耍,总爱挑些小玩意儿,此时再见往昔的街巷商铺,心中更生一份跃跃,扯着徐若凡的手,沿街玩赏各种玩意。

在京城或可遇到一二熟识之人,如今在这里,倒是免了,自然更自在。

徐若凡侧头含笑看着黛玉活泼灵动,目光中隐然一层灵气令人见之忘俗。

夫妻两个游逛了许久,不知何时,雨后初阳顿收,微微又落下几点薄雨来。

清鸾护主子心切,早就在离黛玉夫妻老远的摊子上与人讨价还价买伞。

黛玉却不以为意,拈起衣襟上的一片落花,歪头笑道:“落红沾紫衣,细雨润青丝,倒是好景致,若是往日,姐妹们在一处的时候,只怕早已起了诗社了。”

徐若凡也被眼前的美景所惑,但见沿路两畔蔷薇随雨漫天飘落,极美丽,却蕴含着一丝怅然,一时之间,不知道是人映红了花儿,还是花儿映红了人儿。

“天底下灵秀之气,尽在江南,难不成只有大观园里的女子才会作诗不成?”徐若凡凝视着黛玉晶莹温润的容颜,自个儿脸上却是臭臭的,很是不喜那宁靠裙带亦不愿教养子孙的贾府中人。

黛玉笑叹道:“话虽然不错,只是初来江南,却还尚未以文会友呢!”

漂亮的灵眸眨着,带了一丝儿不让须眉的英气,倒是有些跃跃欲试。

徐若凡闻言,尚未答话,便听到身侧有个正在收拾书画的青年书生道:“两位是外乡人罢?论起人文山水诗词画作,两位公子夫人来姑苏就对啦!”

江南口音甜糯繁杂,变化极多,便是隔着一条河一个村儿,只怕口音都是不同的,因此外乡人极难听懂,黛玉十年居住京城,吴侬软语中早就不复昔日纯正,夹杂了一点儿京片子的味道,更显得清脆玲珑,别有一番韵致,却也难怪那书生说二人乃是外乡人。

黛玉瞅着眼前这个青年年方二十余岁,眉目文秀,并不因落魄而损折半分气度,心里有几分好奇,自然也没错过他眉宇间蕴含的一丝狡黠,含笑道:“这话怎么说的?”

两夫妻本在街市上游逛,如今微雨初落,落红缤纷,景致虽美,却无人肯为美景而停顿脚步,只顾着形容得体,因此纸伞如花,悄然绽放,而未曾打雨伞的夫妻两个人才风流,自然惹人注目,难怪那青年搭话。

只是他眉宇间的那丝狡黠,却让黛玉知道,必定非寻常之人。

那青年目光轻轻一转,见徐若凡夫妻气宇不凡,顿生好感,笑道:“我们姑苏可是钟灵毓秀之地,天下文人雅士之首,不知道出了多少才子佳人呢!每每有诗社集市,其间以文会友,书画琳琅,最是让人赞叹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