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情续红楼画眉蹙
1231000000128

第128章

“其实,隐隐约约,我就已经猜测到了,只是,想给彼此留个脸面。不知道多少次,她总是在二舅母跟前提起宝玉为了我,不知道生出了多少事,为了我将做娘的也抛到了脑子后头。滴翠亭,金蝉脱壳,她也曾陷害过我,只是,我装作不知道罢了。”

说到这里,黛玉长吁了一口气,有些痛,吐出来了,便会轻一些。

不相干的人,她不想再去费这些心思,也不用念着还有什么脸面情分。

该断绝的,早就断绝了,今日的事情,不过更让她对昔日心存冷意罢了。

徐若凡听得面色阴沉如墨,手背上青筋暴起,却道:“什么滴翠亭嫁祸?”

黛玉想了想,才道:“是一个唤作小红的丫鬟与一个小丫鬟坠儿在滴翠亭中说些梯己话儿,不妨让宝钗站着良久听去了,待得两个丫头推窗之时,她却告知两个丫头说我在河边弄水,她是追着我来的,言下之意便是我从头到尾听了她们的话去,惹得两个丫头信以为真,日后对我甚是忌讳。”

事情真的可以瞒天过海么?未必罢,这样的事情,不也让她知道了?

随即却又清然一笑,“也算是老天生眼的,偏生那小红与一个叫佳蕙的小丫头子情中极好,千万拜托了佳蕙打探我那日的行踪,才知我那日原是在山后,并没有去滴翠亭的,小红心里方还了我一个清白,又特特来请罪过,细说当日事,叫我小心宝钗,事后她虽送了冰糖燕窝,我也因此并没有吃的。”

那一回宝钗来求情的时候,她吩咐人还回去的燕窝,便是因此而留下未曾吃用的。不然,既然是好姐妹送的燕窝,她岂有不用之理。

想起昔日往事,黛玉说得也极轻巧,可是徐若凡却听得惊心动魄。

繁花似锦的大观园,底下竟暗藏着这样的事情,若是那小红没见识,岂不是将所有恨意都叠加在了黛玉身上?暗里使了绊子,也是神不知鬼不觉。

黛玉素手抚摸着徐若凡刚硬的脸,轻声道:“已经过去的事情了,你很不用担忧的。那时候,我只道她不过就是怕失了体统,用我遮掩过去罢了,却从没想到,她是真的暗藏祸心,陷我于不良之地。”

抬眸望着星空璀璨,今日夜晚一场恶斗便如一场梦境,黛玉叹道:“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说得何等贴切,她对我的恨,皆因此故罢!”

瑜亮不能并存,纵然自己与她无冤仇,她的心,也将自己视作仇敌。

不管宝钗如何奋力挣扎,自己永远比她幸福。

因为,她拥有世间最真挚的情,也有一颗最洁净的女儿心。

江南的风,如同若凡的手,温暖而多情,已经在向自己招呼着,抛却前尘过往,她一心一意,奔向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

依偎在他胸膛上,暖暖的,很结实,而她,永远很安心。

一辈子,就这么走下去罢,哪怕是粗茶淡饭,她也会甘之如饴。

徐若凡的手刚强有力,搂着她,紧紧的,“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他有何其有幸,得此佳人?有谁知道,他与她,不求什么荣华富贵,也不求什么功名利禄,不怕生死,也不怕莫测风云,却只怕孤单二字。

保护娘子,是他的天职,走下去,不离不弃。

江南,已经遥遥在望,那里,一定是他们的世外桃源。

清晨的一点微雨,打湿了窗外芭蕉红蔷,蕉叶留痕,落红坠地,平添一丝儿寂寞,却不掩红绿相间,枝头热闹。

京城的夏日是干燥的,江南却是温润的,润到了心坎儿里。

一缕柔风透进窗纱,掠过蕉叶红蔷,声声低吟,送进清凉叹息。

扬起了万缕青丝,恰如江南的碧柳千行,丝丝缕缕,露出清丽娇颜,丽人儿凝望窗外,清眸中流露出一丝缅怀的泪光。

女儿回乡,父母的墓,是否荒草漫漫无人培土?

回来了呀,故乡的空气这样清新。

可是,景致如画,微雨缠绵,为何却是寂寞的?

而她,亦然?

应是欢快的心情,却因晚间睡意朦胧缠绵,而心中又生出些许愁绪。

路上对情思的彷徨与无奈,不知道为何,越近姑苏,愈见浓重,不管白日墨夜,仍旧是挥之不去,缠绵在胸臆之间,却无法启齿。

低头一笑,眸光清澈似灵泉,但愿,真的是她多想了。

忽而一声轻响,湘帘儿卷起,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捧着一套衣裳进来,淡粉的长裙绣着丝丝缕缕的波澜,同色的水袖中衣,斜襟上襦却是淡紫的底子上绣着一朵朵似开未放的红蔷薇,似语还羞。

“夫人,将军一大早就去城里给夫人买了几套新衣裳呢!”真是体贴。

脆嫩嫩的声音,带着一丝欢快,轻柔的吴侬软语,越发让黛玉觉得亲切。

一路上餐风宿露,却也难得平安,终于跨山越水,回到了家乡姑苏。

那水溶虽然早已回转京城,既然是自己妹妹捅了漏子,他自然需要善后,吩咐随行过来的十八侍卫护送着徐若凡夫妻,徐若凡的武功他当然信得过,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徐若凡仇家也未曾打消主意,万事还是小心为妙。

路上当然也曾遇到了不少对手,只是冲着徐若凡来,黛玉的安危便减了三分,又有人守护黛玉,徐若凡长刀过,人头落,没有一丝手软。

近乡情更怯,黛玉心中翻涌着不知道何种滋味,长了今年十六岁,十年在京城,对姑苏的记忆早就已经淡掉了,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人文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