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小美女穴位养颜经
12268300000003

第3章 穴位按摩塑身技法(2)

【功效】增强脾胃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消除身体水肿。

7.天枢穴

【位置】脐部左右旁开三指宽处。

【基本手法】按压。

【按摩次数】按压50~100次。

【功效】改善肠道功能,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废物在体内堆积。

8.大巨穴

【位置】下腹脐部与耻骨连线的3/4处,左右旁开三指。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100~300次。

【功效】调节食欲,改善肠胃功能,健美胸部。

9.归来穴

【位置】脐中下4寸,距正中线2寸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50~100次。

【功效】消除胃火,畅通气血,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改善身体水肿。

10.腹结穴

【位置】****直下,脐下1.5寸旁开5寸处。

【基本手法】揉、捏、掐、按。

【按摩次数】按或揉30~50次,捏10~30次,掐5~10次。

【功效】通过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功能,以达塑身的功效。

三、腰背部塑身穴位

1.肩井穴

【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或者****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基本手法】按、揉、捏。

【按摩次数】按或揉30~50次,捏10~30次。

【功效】促进气血畅通,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体内垃圾堆积,塑造优美体型。

2.带脉穴

【位置】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直向下,与脐水平线的交叉点。

【基本手法】揉、捏、掐、按。

【按摩次数】按或揉30~50次,捏10~30次,掐5~10次。

【功效】促进脂肪代身谢,减少腰腹以及大腿内侧的脂肪。

3.天宗穴

【位胃】在肩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调解小肠经,抑制旺盛的食欲,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预防脂肪或水分堆积。

4.命门穴

【位置】腰部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按、擦。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擦1~3分钟。

【功效】提高肾脏功能,促进排尿,减少尿潴留、水肿引起的虚胖。

5.京门穴

【位置】第12肋骨末端下方,腹侧腰部略上方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

【功效】增强腹肌功能,维持腹腔内器官的正常位置,可以预防器官移位造成的小腹突出。

6.志室穴

【位置】腰部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基本手法】揉、按、叩击、擦。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叩击3~5分钟,擦1~3分钟。

【功效】调节激素,促进脂肪正常代谢,减少腰腹部赘肉。

7.肾俞穴

【位置】腰部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

【基本手法】揉、按、擦、叩击。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叩击3~5分钟,擦1~3分钟。

【功效】增强肾功能,对肾虚造成的肥胖尤为有效,还能美化腰部线条。

8.脾俞穴

【位置】背部正中线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

【基本手法】揉、按、叩击、擦。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叩击3~5分钟,擦1~3分钟。

【功效】增强脾功能,促进食物吸收,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

9.大肠俞穴

【位置】腰部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

【基本手法】揉、按、叩击、擦。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叩击3~5分钟,擦1~3分钟。

【功效】通过调理脾胃来化解体内淤积的水湿,以达到塑身的目的。

10.三焦俞穴

【位置】腰部正中线第1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

【基水手法】揉、按、叩击、擦。

【按摩次数】揉或按10~30次,叩击3~5分钟,擦1~3分钟。

【功效】化解水湿,消除水肿,可改善腹胀造成的小腹突出等问题。

四、臀部塑身穴位

1.环跳穴

【位置】靠近臀部外侧1/3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身脂肪堆积,消除下身水肿,防止臀部下垂。

2.承扶穴

【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基本手法】揉、按、掐。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掐1~3分钟。

【功效】消除臀部和大腿后侧的赘肉,塑造下身优美曲线。

3.秩边穴

【位置】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处。

【基本手法】揉、按。

【按摩次数】揉或按30~50次。

【功效】疏经活络,刺激臀大肌的收缩,防止臀部下垂。

五、上肢塑身穴位

1.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掌面,拇指的指端到掌根的一条纵向连线。

【基本手法】旋推、直推。

【按摩次数】旋推或直推100~500次。

【功效】调节内分泌功能,抑制胃肠对脂肪的吸收,减去体内多余脂肪。

2.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掌面,从小指的指端到指根的一条纵向连线。

【基本手法】揉、推。

【按摩次数】揉或推100~500次。

【功效】利水消湿,改善体液潴留造成的身体水肿、虚胖。

3.胃经

【位置】拇指掌而第2节。

【基本手法】旋推、直推。

【按摩次数】旋推或直推100~500次。

【功效】抑制旺盛食欲,转移注意力,防止因暴饮暴食造成的肥胖。

4.大肠经

【位置】指桡侧缘,从示指端到虎口的一条纵向连线。

【基本手法】推。

【按摩次数】推100~300次。

【功效】增强脏器功能,促进废物排泄,减少脂肪堆积。

5.神门穴

【位置】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取穴时手掌向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耳部的神门穴位于三角窝内,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基本手法】按、揉、掐。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掐10~30次。

【功效】抑制过强的食欲,限制饮食摄入。

6.阳池穴

【位置】手背腕部,从中指与环指的指缝向下延伸至腕背横纹处。

【基本手法】按、擦。

【按摩次数】按100~300次,擦1~3分钟。

【功效】调节内分泌,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对脏腑衰弱造成的肥胖有较好的疗效。

7.曲池穴

【位置】肘部,取穴时手掌向上届肘,在肘横纹外侧端的凹陷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脂肪分解。

8.内关穴

【位置】前臂掌侧,手腕横皱纹的中央向上约三指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安心宁神,对于焦虑、压力过大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性肥胖有改善作用。

9.外关穴

【位置】前臂背侧,手腕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的尺骨与桡骨之间。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促进水分代谢,消除手臂水肿。

10.尺泽穴

【位置】手臂内侧中央肌腱外侧即是,即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基本手法】按、揉。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

【功效】促进肠胃蠕动,消除脂肪和水分在体内堆积。

11.肩髃穴

【位置】手掌朝前,将手臂向外展或者向前平伸,在肩峰下缘的三角肌上找到一处凹陷,该凹陷处即肩髃穴。

【基本手法】按、揉、捏。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捏50~100次。

【功效】排出体内废物,消除身体赘肉,改善身体水肿问题。

12.臂臑穴

【位置】上臂外侧、三角肌的止点处,将曲池穴与肩髑穴连成一条直线,曲池向上7寸处。

【基本手法】按、揉、捏、推。

【按摩次数】按或揉100~300次,捏50~100次,推1~3分钟。

【功效】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多余热量的消耗,避免脂肪堆积致使发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