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12268200000003

第3章 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基本内容

原书共二十二正篇。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属于总论性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都以例言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故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第二篇至第十七篇属于内科范围的疾病。第十八篇属于外科疾病。第十九篇将不便归类的几种疾病合为一篇。第二十篇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疾病。另有三篇是杂疗方和食物禁忌,一般删去不载。

原书二十二正篇,计原文398条,包括40多种疾病,共载方剂205首(其中四首只列方名而未载药味,即杏子汤、黄连粉、藜芦甘草汤、附子汤),用药155味。在治疗方面,除使用药物外,还采用了针灸和饮食调养,并重视药后护理。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滴耳、灌鼻、含舌下等外用药剂。

编写体例

在编写体例方面,原书采用以病分篇,每篇内容以条文形式列出。

对于疾病的分篇,有以数病合为一篇者,亦有一病独立成篇者。其数病合为一篇者,大致有三种情况,主要以病机相同、证候近似或病位相近为依据,例如:痉、湿、暍(yè)三种疾病,都由外邪为患,在初起时多有恶寒发热等表证,故合为一篇;消渴、小便不利、淋病,都与肾或膀胱相关,病位相近,故合为一篇。二是将不便归类的疾病合为一篇,如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篇。三是分科论病,如疮、痈、肠痈、浸淫病皆属外科病证,故合为一篇。这种数病合篇的体例,有利于区别相关病证的异同之处,作出鉴别诊断,以及掌握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原书一病成篇论述的疾病,如奔豚气、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等,除重点论述本病的证治外,尚涉及一些与本病有关的病证,故其论述范围亦较广泛。例如《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名“血分”者,尚涉及妇科病证。书中《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集中而具体地论述五脏发病机理及证候、治法乃至方药等,充分体现了原书以脏腑辨证为主的特色。

为了使学者系统掌握各篇所述疾病的证治规律,原书在条文的叙述上,常以问答的形式,论述疾病的脉因证治。其书写方法较为灵活。有时开门见山,给疾病明确定义;有时“借宾定主”托出疾病特点;有时把性质相似的条文列在一起,以类比其异同;有时将性质不同的条文列在一起,以资对比说明;有时用许多条文解决一个问题;有时以一条原文说明许多问题。书中有或详于此而略于彼者,须留意其前后呼应;有或详于方而略于证者,示人当以药测证;有或详于证而未列方药者,示人当据证以立方。特别是对人所易知的证候和治法,各篇每多从略;对人所容易忽略的证候和治法,则不厌其详地加以分析、比较、鉴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