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12268100000008

第8章 鉴定古瓷重在实践和眼力(1)

清乾隆粉彩三果墩子碗6.5cm×15cm价值3万元近几十年来,鉴别古瓷已经有了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用碳14和热释光间接或直接测定古瓷的年代,用光谱、质谱等比较分析瓷器的化学成分,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查瓷器化学元素的含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瓷器的质地、结构,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在古瓷鉴定中,还不能替代人体的感官作用;即使能够,对于广大瓷器收藏者来说,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鉴定古瓷同鉴定古字画一样,真正分出真伪优劣,主要还是凭借鉴藏者自身的水平和眼力。

就拿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耿宝昌先生来说吧。他15岁即入室于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门下,他亲自经历了1938年前后国内古文物界甚嚣尘上的仿古作伪热浪,深谙古瓷作伪手段,又经名师点拨,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半个世纪以来,经他鉴定过的历代古陶瓷精品达数百万件以上。见得多了,自然就有高见。现在,他的鉴赏水平已为海内外同行所公认。

陶瓷鉴赏家孙会元,16岁进北京古玩铺学徒,在古玩行一干就是60年,历代名窑瓷器,差不多他都亲眼见过。他收来一件乾隆官窑彩绿地描金瓶,从外表上看地子雪白,从年款上看,“御”字又少了一笔,别人都说这是件假官窑瓶,他却断定是真的。因为他对乾隆官窑瓷器见过很多,知道某些乾隆官窑真品的年款也有缺笔少划的情况,故而没有单凭地子白、年款缺划就断为伪品。后来证实,这件东西是乾隆年代从景德镇烧制后运往北京内务府一直没有开封的官窑真品。别人问他鉴定古瓷有什么诀窍,他说:“秘诀就是学习和实践。只有见到真东西,才能鉴别真伪,真东西都没见过,怎能搞好鉴定?”的确,光靠书本上写的那些,是永远也学不会鉴定的。

当代古瓷器鉴藏家张浦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60年代初为已故著名陶瓷鉴赏家王志敏先生的入室弟子。30多年来,专志于青花瓷画的研究。南北东西,勤于收集。虽难有条件收藏大量青花瓷器原物,却留心收存青花瓷瓷片标本,累以数千计。丰富的藏品,使他眼界顿宽,赏定青花瓷的目力益高,并为他写作《青花瓷画鉴赏》等书作了精神和物质的准备。没有多年的实践和眼力,他是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那么如何通过自己的直观与触摸区分古瓷与新瓷呢?一些行家在实践中总结出六点,值得我们借鉴。①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用酸涂(或浸)、用兽皮打磨、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或烟熏)、入土久埋等方法去掉浮光。这样一来,不是造成釉面苍白,釉色不正,就是布满了极细的条纹。②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伪造品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即去之。③古瓷纹饰,运笔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品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处处留下临摹的痕迹。④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⑤釉上彩瓷一般达100年之久者,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年代越久越明显。⑥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观釉光辨新旧古代瓷器,因多年流传于世,都会产生一种“釉光”。爱好宋龙泉窑双鱼纹洗17.8cm×4.5cm价值2万元-3万元古瓷的人在未全面掌握瓷器鉴定知识情况下,只要学会观釉光,也能大体判断出瓷器的新旧。

釉光是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凡古瓷,无论是五彩、斗彩、素三彩等彩瓷,还是红、黄、橙、蓝、绿、紫、黑、白等单色釉瓷,在器物的表层都有这种富含韵味的光泽。当我们来到博物馆亲眼目睹那些传世古瓷时,无不感到它们的温润晶莹,既宝光内含,又灵气四溢。这便是古瓷的釉光。这种久经摩挲难以言喻的美感,是任何高仿瓷器所无法比拟的。只要善于捕捉釉光,新旧瓷器,泾渭分明。笔者早年就采用这种方法辨别与购买古瓷,深感其实用有效,因此少花了许多冤枉钱,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民国粉彩兽耳扁方瓶33cm×22cm长方口,直颈,溜肩,折棱扁腹。颈两侧饰兽头耳,口沿及瓶耳描金。长方形底足,内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抹红篆书款。

瓶颈部用粉彩绘朵云纹,腹部画婴戏图。用笔工致,色彩丰富。画面人物虽多,但姿态各异,聚散自然,欢愉之态跃然而生。此瓶的图案造型与道光朝风格相近,而釉色、胎质等略有变化,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精品。

价值18万元古瓷的釉光由年代洗礼而自然形成,自有其特殊之本色。其一,古瓷釉光,润而不燥。其釉面光泽蕴润如玉,光从内发;新瓷则呈耀眼的浮光。即便是出土古瓷,土锈也是自然渗透于釉里,显得润泽,伪者土锈附表面,用水可以洗掉。其二,古瓷釉光,亮而不火。虽光洁明亮,然决不像新瓷那样釉表有很亮的火光,釉面异常明亮,即行家所说的“火气”、“贼光”。就是数百年未开封的古瓷,虽光泽灿烂如新,但釉面还是蕴含着一种如玉如脂的温润与深厚,断无炯炯刺目之感。其三,古瓷釉光,滑而不涩。用手去摸,感到比较滑手,但没有“涩”的感觉。新瓷总感到有涩度,摸起来不舒服。近几年,由于民国细粉彩瓷器在古董市场走俏,一些不法之徒抛出一批灯笼瓶、长胫瓶等假冒民国细粉彩的器物。尽管民国瓷器烧造年代并不久远,但器物表面亦有釉光存在。面对鱼龙混杂、真假难分的复杂局面,笔者通过眼观、手摸细辨釉光,发现这些瓷器虽仿制水平不低,纹饰比较细腻,器形也与那个时代相符,而器表却是无法掩盖的燥、火、涩,没有民国细瓷釉面那种自然的发自肌理的润、亮、滑的光泽。当时我和我的朋友都未买假上当,正得力于“观釉光,辨新旧”的“高招”。

民国邓碧珊绘墨彩山水纹瓷板“邓碧珊”画58.5cm×25.8cm价值5000-8000元既然釉光是古瓷的标志,作伪者也在“新瓷作假釉光”上做了诸多文章。他们用浆砣轻擦新瓷釉面,使之无光而润,或用机械喷砂、布轮抛光磨去火光,或用氢氟酸拭擦釉面,再用烟火拭擦,使釉面光泽与旧器相同。此外还有用浸药、烟熏、茶煮及做土锈来伪造假釉光者。这些伪品,釉面呆板、干涩、无变化、无层次,用手摸无光滑感,有的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有规则的划痕,没有古瓷釉光那种古香古色的气韵和妙不可言的感觉。

购买古瓷定要细心再细心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稣嗜古成癖,生平收藏金石鼎彝甚富。某日一商贾拿来一件瓷瓶求售。翁同稣端详一番,只见色彩斑斓,其质亦轻,疑是古瓷真品。问其价,商贾索3000金。翁给1500,商贾不干,欲持瓶而去。翁把玩不释手,最终以2000金购得。翁同龢得到这件古瓷,大喜过望,用它贮水养花,又置酒邀宾,相与赏玩。酒过数巡,一位客人起身欣赏古瓶,却见有水自瓶中渗漏;以手举之,应手断烂。客人起先很害怕,但细辨瓶质,乃熏染硬纸而成。众人大笑,翁同龢懊丧之极,当即将伪瓶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