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长短经一日一释
12262800000008

第8章 诚信吸引 厚酬留才

【经文】

黄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禄得;守节之士,不可以威刑胁。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说燕昭王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者与厮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宋燕相齐,见逐罢归,谓诸大夫曰:“有能与吾赴诸侯乎?”皆执杖排班,默而不对。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陈饶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不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责诸人也。”燕曰:“其说云何?”对曰:“三升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馀粟,是君之过一也。果园梨栗,后宫妇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过二也。绫纨绮縠,美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过三也。夫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犹铅刀畜之,干将用之,不亦难乎?”宋燕曰:“是燕之过也。”

【译文】

黄石公说:“品行高洁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禄打动;坚守节操的人,不能用刑罚逼迫。招致品行高洁的人,要以礼相待;招致坚守节操的人,要能有助于实现他的理想。”为什么呢?郭隗劝燕昭王纳贤的例子就是明证。郭隗说:“帝王者与老师相处,君主者与朋友相处,称霸者与臣子相处,亡国者与仆役相处。曲意顺从,虚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会前来;求贤不持久,求教没恒心,就会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动前来,自己才去迎接,那只能得到才能与自己相仿的人。颐指气使,只能得到奴仆;放纵暴戾,怒吼喝叫,那就只能得到奴才了。”

宋燕做齐国的宰相,遭到罢免后,对手下的官员们说:“有谁愿意跟我去投奔其他诸侯?”大家都整齐地站在那里,谁也不回答。宋燕说:“可悲啊!为什么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呢?”陈饶答道:“并不是士大夫易得难用,是做人主的不用啊!人主不用,士大夫就会怨愤。你不会任用人才,反而要责备他们,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宋燕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陈饶回答说:“士人连三升粮食都领不到,而国王的仓库却满满的,这是国君的第一个过错;园子里的果子多得很,以至于后宫的妇女们用果子互相投掷来嬉闹,而士人却连一个都尝不到,这是国君的第二个错误;后宫里漂亮的绸缎堆得全部腐烂了,见风就散,士人却无法得到一件,这是国君的第三个过错。财物是国君轻视的,而对于怎样死,为谁死,士是很看重的。国君不能赏给他们自己轻视的东西,却希望他们为自己卖命,这就好比把这些士人像铅做的刀子一样存放着,却幻想有朝一日有一个干将那样会使剑的人出来,让他们发挥利剑的作用,这不是太难了吗?”宋燕说:“是我错了!”

【智解】

以诚信吸引人才,以利益留住人才

能招致人才是不易的,而能让人才留下来,忠心耿耿地为君主服务就更加不易。招贤纳士时需要以诚相邀,以礼相待,而想吸引住人才不外流,首先要做到诚信,给予他们以尊重和信任是第一步,尊重他们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且在工作中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才尽其用,君王这样的尊重和信任就能换取臣子们的尊重和信任,君主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部下,部下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回应君主。“士为知己者死”,对于有知遇之恩的主人,感恩图报的士人们是会以死报国的。所以君臣之间的这种互相尊重和信任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没有这种信任,在上者不相信部下能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工作,事业的成功就更是水中月、镜中花了。而这种互相信任的主动权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的,作为人才的选拔者和任用者,作为强势的一方应该首先表现出诚意来,这样应召而来的人才感受到主人的的确确是想选贤举能,才能留下来工作,诚信是吸引人才,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如果一位君王养尊处优,过着锦衣玉食的优裕生活,而臣子日子过得举步维艰,食不果腹,连妻儿都活不起,那又怎么能奢望他们能为这样的君王死心塌地服务呢?这和用很少的钱不能买来贵重的物品是一个道理,智慧和能力不是人人都拥有的,所以人才的珍贵也在于此,要想换取这种珍贵的无形财富,就得付出相应的有形财富。否则,人才就会无心工作,背离而去。

人才的忠诚和奉献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最起码是要保证人才和他的家庭能衣食无忧,进一步的说就是让他们居有屋、出有车,而最为到位的就是拥有与他的贡献相匹配的资产。有了财富和资产,人才就相当于同财产的给予者连在了一起,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自己的生活和地位全都和财产的给予者紧密相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如此才能让人才死心塌地为自己服务。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很说明问题:魏文侯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礼,田子方不还礼,太子很不高兴,对田子方说:“不知道是贫贱的人傲慢呢,还是高贵的人傲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傲慢啦!高贵的人怎敢傲慢?在高位者傲慢就会失去国家,大夫傲慢就会葬送封地,贫贱的人却没什么可丢失的。不顺心了穿上鞋就走,没什么可留恋的,到哪儿还不是一样的贫贱?”所以说,如果管理者不能对定国安邦的人才授之以利的话,原本就一穷二白的士人有了功劳却仍和原来一样穷困,自己忠贞不渝换来的仍是一贫如洗,在此地付出了但却没有回报,便不会有留恋之心,人才的流失将不可避免。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名义上天下为帝王一人所有,但实际上打天下时靠的是文臣武将,那坐天下时就理应给臣子分得利益。国家的维持和发展都需要忠臣良相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所以在国家资源的分配上理应有他们的一份。让臣民懂得,为国效力不但能得到君王的赏识和信任,而且可以得到优厚的待遇,那就会得到更多的忠心拥护,也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奔而来。对此黄石公的论断十分精辟:“士人所依附的是礼义,为之而死的是赏赐。”把礼义和赏赐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你所需要的人才就会到来。”

在当代社会中,这种以利结义的情况更加常见。社会向商业化转型,企业的成功需要人才,而如何能留住人才,首要的条件便是物质利益的给予,以相应的报酬来换来相应的才能和服务,这是企业和团体运转顺畅长久必须要做到的一点。不能给人以利,不能让劳者得其利,使他们的物质生活稳定,那一切都将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