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12242400000026

第26章 凶猛动物(3)

人类从鳄鱼的眼睛也找到了对付这个家伙的良策。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71岁高龄的老者,不慎跌入一条运河中。当他拼命往岸上爬时,竟无意踩到了一条鳄鱼,老人惊恐万分,心想活不成了。突然,昔日电视上动物世界中鳄鱼的节目呈现在眼前。节目里告诉人们面对鳄鱼要勇敢地用大拇指直戳鳄鱼的眼睛,不料,这一着真见效。鳄鱼立即放开老人的左手逃之夭夭,老人得救了。古巴一鳄鱼养殖场的工人埃斯卡梅尔在打扫鳄鱼栖巢时,有一条鳄鱼兽性大发,突然窜出咬住他的头部,血流如涌,在这危急时刻,埃斯卡梅尔强忍剧痛,使尽全身力气,将两只手的拇指直插入鳄鱼双眼,乘鳄鱼张开血口之际逃生了。澳大利亚还有一家7口人住在达尔文市以南200公里海湾的帐篷里,入睡至午夜时,一条足有4.5米长的鳄鱼袭击了帐篷一口咬住了60岁的老母。30岁的儿子惊醒后,立即狠命地朝鳄鱼眼睛一拳,夺下老母,鳄鱼无心再战,只好扫兴而逃,由此确证,巧击鳄鱼的双眼是可以制伏鳄害的。

鳄鱼家庭来到地球上足有2亿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几经沧桑,鳄鱼家族迄今并不昌盛,仅存30种左右。鳄鱼主要生活在东南亚沿海到澳大利亚深海区,其中尤以巴布亚湾、俾斯麦湾、卡奔塔利亚湾居多。由于鳄鱼身被披盔甲,常见张开血盆大口,生性残暴,而且体大,世界上最大的海鳄长达10米、重达1吨,故有动物中丑陋凶残之最之称。但是,鳄鱼毕竟是地球生物大家族中之一员,人类切不可斩尽杀绝!

相关连接:鳄鱼“杀”鬼子

1945年2月,1000多名侵略缅甸的日军,被英国围困于孟加拉湾里兰岛的一片沼泽地中。此时,太平洋战争已进入尾声,走投无路的日军,陆上无法逃生,企图从海上突围。英军得知日军企图,立即派军舰封锁海面。日军多次想偷渡都告失败,最终被赶到一片齐腰深的沼泽地里。这一带是鳄鱼的巢穴,白天在英军猛烈炮火袭击下,这些鳄鱼不敢出来觅食,夜晚见送到嘴边的鬼子兵,它们便倾巢出动。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撕咬着,向日军展开攻击。

这些全身长满疙瘩的鳄鱼,在水面上东游西窜,无数发光的眼睛时隐时现,令人毛骨悚然。顿时,沼泽地上爆发出一片呼救声、谩骂声、号啕声和惨叫声,并夹杂着一阵阵水上搏击声,开枪射击声。10多分钟之后,仓皇逃窜的日本鬼子由于存在强烈的求生愿望,便在沼泽地里拼命挣扎,全力与鳄鱼殊死搏斗。水中的士兵被鳄鱼咬得破碎不堪,幸存的几百鬼子兵用棍子、皮带、水壶带,系饭盒用的链子等,在露出水面的工埂上搭起1米等高绑得相当结实的8脚架,左图抵御鳄鱼的袭击。他们站在架的顶点,用木棍和枪托驱赶着鳄鱼。可是,凶残饿极了的鳄鱼岂能放掉到嘴的“肥肉”,它们成群结队地蜂拥而上,很快又包围了这个脚架,并不断撞击,脚架不停地摇晃,残忍的鬼子兵疯狂地呼叫着,竭尽全力与鳄鱼搏斗着。

鳄鱼“杀”日本鬼子的混战一直持续到天亮,大概是鳄鱼的肚皮填得差不多了,才口下留情,使20多个鬼子兵死里逃生。当英军追到现场时,惊呆了。日本鬼子不仅爱国军民憎恨,连鳄鱼也恨他们,真是天意。

野猪

猪科是分布于旧大陆的猪型动物,为猪形亚目中现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猪科动物吻部长,形成猪鼻,嗅觉极发达,犬齿发达,雄性上犬齿外露并向上弯曲,形成獠牙,每足4趾,仅中间2趾着地。猪科是现存偶蹄目中食性最杂的一类,适应力强,可生活于多种生存环境中。

猪科最著名最成功的种类当属野猪或家猪。野猪是家猪的祖先,二者为同一种,学名相同。猪科成员集中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只有野猪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的广大地区都能见到。野猪在很早以前就驯化成了家畜,但是现存野生种群仍然很繁盛,是驯化称家畜的野生动物中唯一野生种群仍然繁盛的物种,也是现存欧亚大陆最常见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野猪适应力极强,繁殖迅速,可以食用遇到的各种食物,体格强壮獠牙发达且成群活动,可以抵御任何食肉动物,少有天敌,而现在大型食肉动物日趋濒危,野猪更是几乎没有了天敌。

家猪虽然性情上与野猪相差较大,但是一旦逃逸到野外,仍然能或多或少地恢复野性,在澳洲等地野化的家猪成功在野外繁盛起来。非洲的疣猪和河猪也是非常成功的动物,可见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河猪还出现于马达加斯加岛,是岛上现存唯一的野生有蹄类。河猪体色变化较大,从鲜艳的红棕色到较暗淡的颜色都有。

猪科除了野猪这样比较繁盛的物种外,也有一些分布局限的珍稀物种,如鹿豚仅分布于苏腊威西岛,上獠牙并非从口中伸出而从鼻骨上伸出,主要起装饰作用;倭猪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东段和中段,体型非常小,体重仅10公斤,是体型最小的野猪,数量稀少,非常神秘。

老虎

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身型巨大,体长约119~290厘米,亚种当中体型以东北虎为最,而苏门答腊虎体型则最小。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橘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部位的毛底色很浅,一般为乳白色。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几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北地的严寒。一般来说,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会比夏天长,体毛颜色和花纹也会比较浅。虎的头骨滚圆,脸颊四周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性虎的颊毛一般比雌性长,特别是苏门答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一般是粉色的,有时还带有黑点。它们的耳朵很短,形状如半网,耳背是黑色的,中间也有个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并有黑色环纹环绕,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老虎

虎基本上是奉行单身主义的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它们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据说它们连昆虫和浆果也吃,为了帮助消化,它们也会偶尔啃点草。有时饥饿之极虎也会捕食人类家畜,甚至杀人(吃人的虎经常是那些老弱病残,无法对付健康动物的可怜家伙,而这种惨剧通常只有在人类进入虎的领地后才会发生),因此遭到某些人类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们也会把剩下的藏起来,通常是距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等过几天再来吃。

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虎利用在树干上抓挠以及喷洒排泄物来划分自己的领地范围,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母虎,不过母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无耻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杀无赦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母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荫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虎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不过它们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间四处寻找自己的心上人。这种时候雌性虎可能有好几个倾慕者追求呢,当然,只有比武获胜的一方才能赢得美人的爱情。母虎的孕期大约有93~112天,每次通常产下2~3个宝贝,最多可能会生下7个!宝宝们通常在6~14天后睁眼,20天左右学会走路,5~6个月断奶,长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和妈妈一起狩猎了。虽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们通常还会和妈妈待着,直到2岁左右。东北虎可能成长得比较慢,甚至有年轻的孩子在妈妈身边待四年的纪录。一般当妈妈有了另一群宝宝的时候,这些大孩子就会离开母亲了,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家伙可能仍然赖着就是不肯走。年轻的母虎一般在36~48个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个月。圈养记录中,寿命最长的虎活了26年。

迄今已确认有八个老虎亚种,但有三种已经灭绝:

孟加拉虎:分布于印支半岛,估计种群数量约有3060至4735头。

西亚虎:分布于土耳其、亚洲中部及西部,1970年代灭绝。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

爪哇虎:分布于印尼爪哇,1980年代灭绝。

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

巴厘虎:分布于印尼巴厘岛,1940年代灭绝。

苏门答腊虎: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00至500头。

东南亚虎: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地区,估计种群数量约有1180至1790头。

剩下的5种虎分布在印度、东南亚、我国以及我国东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总的来说虎是林栖动物,只要不远离水源,它们在林地边缘的沼泽、草原也能适应。在我国,虎有4个亚种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广西西南部;华南虎,我国特有亚种,因此又被称为中国虎,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经过20世纪50~60年代惊天地泣鬼神的打虎运动以后,基本等同灭绝;东北虎,吉林省珲春县。

老虎头及身体全长:1.4至2.8米;尾长:0.6至0.9米。东北虎是现存体积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体重约180至306公斤,雌性体重约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栖息地多样化,茂密的植被、足够的猎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条件。

老虎属食肉动物。捕猎多种类的动物为食粮,一般习惯在黎明至日落期间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体型更大的猎物,一头重约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猎一头重达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琶虎每一次能进食四十公斤的肉类,在未受骚扰的情况下,它们一般在捕获猎物后的三至六天内重返捕猎地点享用剩余的美食,直至食物听余无几才罢休。

老虎是捕猎能手,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然的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措物反抗所伤到。老虎会先用爪子抓穿猎物的背部并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锐利的犬齿紧咬住它的叫喉使它窒息,不然就是咬断颈椎,直到猎物死亡才松口。这种攻击方式也是猫科动物最典型的攻击方法。

但老虎捕捉猎物时往往有九成机会失手,由此可见,在自然条件下,老虎并不会导致猎物绝种,更不会对猎物的群落数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不断破坏老虎的栖息、砍伐及烧毁植物,及捕杀老虎赖以维生的动物,老虎的存活遂备受威胁。

老虎的分布范围可按栖息地及猎物的分布情况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为例,面积约有500~1000平方公里,范围最大的分布地位于西伯利利亚东部,约有10500平方公里。

老虎跟其他猫类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善于游泳,以往曾录得一头老虎游泳长达29公里。

本世纪初,全亚洲相信共有十万头老虎,但其后数量便缩减达几成之多,迄今只余下少于7000头野生老虎捕杀老虎作商业用途、其食物数量减少以及栖息地丧失,均是老虎面对的主要威胁。老虎的将来系于现有的栖息地能否得以保存,及人类可否全面遏止非法捕杀的危机。

一直以来,猎人为搜集虎皮、制作标本及装饰物而不断猎杀老虎,也有以老虎身体部分研制中药材。十九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射杀老虎更成为一项运动,1911年,短短11天内在尼泊尔便有39头老虎被同一群人射杀。在中国,老虎被视为“害兽”,“除害”更可获赏金。由40~70年代30年间,共有3000头华南虎因而被猎杀。以往,获取虎皮是老虎被杀的主要原因,近年杀虎却是为了获得虎骨制药,杀虎取骨的问题备受各方面的关注。

以往,传统中药业认为老虎身体各部分也可入药作医疗用途,惟至今大部分入药用途也不再通行,近年中医主要使用老虎的肱骨作为医治风湿的药物,同时,虎骨捣碎成粉末可制成药丸、膏药或浸制虎骨药酒。自199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删除以虎骨入药。然而,含虎骨的药物仍在不少亚洲、欧洲及北美国家广泛出售。

1997年12月,世界自然基金会赞助举行一个突破性的会议,席间集合了传统东亚药业人士、药商及研究学者,与环保人士共同商议在东亚药业中,使用其他动物骨骼取代虎骨的情况。会上研究人员就多个野生及饲养品种虎骨的功效进行阐释,并期望中国能尽快以其他材料取代虎骨,然而,取代的物料必须避免危及另一种野生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