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百科
12242400000011

第11章 可爱动物(4)

马来熊是林栖动物,它们酣爱居住在低洼地带那茂密的热带林中,这是因为它的毛短,怕冷。和很多野生动物一样,它们常在夜间活动、觅食,白天则在巢中睡觉或到向阳的坡地晒太阳。“太阳熊”之名就是因此而来。马来熊的脚掌向内撇,尖利的爪钩呈镰刀型,这让它们成了当仁不让的爬树专家。由于是出色的爬树高手,它们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离地2~7米的树杈上度过的,包括睡眠和日光浴。

马来熊非常聪明,在挖掘白蚁时,会用两只前掌交替伸进蚁巢,再舔食掌上的白蚁。在人工饲养下,会学人用钥匙打开放有糖罐的柜子,取食里面的糖。马来熊不像其他熊进行冬眠,或许这是因为它们居住在炎热地带,而食物来源一年到头都比较充足的缘故吧。

马来熊属于杂食性动物,而且是有什么吃什么。马来熊舌头特长,在它们的食谱中,最常见的是蜜蜂和蜂蜜、白蚁以及蚯蚓,如果能找到各种美味的果子和棕榈油,当然也不会放过。偶尔它们也会捕捉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蜥蜴等等打打牙祭,甚至还会帮助老虎打扫人家吃剩的腐肉。

在繁殖方面,马来熊3岁性成熟,马来熊可能没有固定的交配季节,因为一年到头都可能有熊宝宝降生。熊妈妈的孕期大约有95天,它们也有受精卵延迟着床现象,在国外的动物中就曾有过记录,表明有的母熊怀孕长达174~240天。熊妈妈每次大约能产下两个孩子,有时会有三个。新生的熊宝宝十分柔弱,体重只有300克左右,全身也没有毛发,它们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成年才会独立生活。圈养情况下,它们的最长寿命大概有24年。

马来熊系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物种之一,其体态伶俐、矫健,若能驯养展出,定受人们喜爱。熊胆可用作药,熊掌及肉可食用。威胁马来熊生存的主要还是人类活动,包括森林砍伐造成的栖息地丧失等等。我国由于是分布范围中的边缘国,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它们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山羊

山羊属哺乳纳,偶蹄目,牛科,是饲养的家畜。雌雄皆有角,向后弯曲如弯刀状,雄性的角发达,角上有明显的横棱。山羊喜欢干燥、性急、爱活动、好斗角,但又生性怯懦,怕雨淋,也怕烈日晒和冷风吹,有摩擦基角部的习惯。喜欢吃禾本科牧草或树木枝叶,饲料和饮水都喜清洁,拒食粪便玷污的食料和不洁的水。山羊是草食类反刍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不能过多。山羊具素食性,拒食含有晕腥油腻的饲料。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学者认为现代家山羊起源于中亚细亚一带的角羊,后者身高90厘米,公羊有长达1米以上的长角,现尚见于小亚细亚、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山区。也有人认为,栖息于克什米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区的螺角羊和欧洲的野山羊也是家山羊的祖先。驯化开始年代约在近8000年以前,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

山羊

不同品种的山羊体格大小相差悬殊,大的体高1米,重100余千克;小的高仅40厘米,重20千克。其外形共同特征为:毛粗直,头狭长,角三棱形呈镰刀状弯曲,颌下有长须,颈上多有二肉髯,尾短上翘。公羊有膻味,发情季节尤为明显。嘴尖牙利,口唇薄,能啃食短草和灌木,尤喜食带苦味的嫩枝和树叶,嗅觉灵敏,对食物必先嗅而后食,好饮流水,喜攀登陡坡和悬崖,在绵羊不能攀登的地方,山羊却行走自如。性机灵活泼,比绵羊易于凋教。但家山羊易退化为野山羊,现在北非、中东等地均可见有这种野化山羊。决斗似乎是山羊的嗜好,并不只发生在交配季节。这也许是因为山羊强烈的独立意识。每只山羊都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包括他们周边方圆10尺之内的范围。如果另一只介入,防御者会威吓、甚至攻击入侵者。不过,山羊很少互殴。大部分交锋都利用肢体语言来解决——摆出僵直的姿态,虚张声势,从而避免无谓的血战。

一般情况下,体形大的山羊只需要跺跺蹄子、摆弄尖角、或者仅仅是盯视对手,就能逼迫小的山羊离开。但是,也有不可避免的战斗,尤其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典型的战斗中,山羊弓起背部,放低羊角,用头抵住对方的尾部,互相追逐打转。转圈速度越来越快,直到一方终于失去勇气,放弃战斗,逃跑的一方往往被对方的尖角刺伤。

山羊的性成熟比绵羊早,初配年龄因品种和地区而异,一般早熟品种为8~12个月龄,晚熟品种18月龄左右,初配的小母羊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0%以上。母山羊有鸣叫、摆尾等明显的发情症状。发情持续1~2天,发情周期18~20天。大多数品种在秋、冬发情配种。但有些品种,特别是分布在低纬度地区的能常年发情,两年三产或一年两产。妊娠期146~150天。产羔率一般在150%以上,初产母羊多单羔,第2胎后则常产双羔或三羔。

山羊以放牧饲养为主。在牧区和山区终年放牧,仅在大雪封地和母羊产羔前后补饲;在农区则多为农户分散饲养,利用河畔、路旁和其他隙地进行季节性放牧或系牧。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方有的终年舍饲。青草季节每羊每日饲给3~5千克刈草;枯草季节每日饲给1~1.5千克干草。种公羊、妊娠后期和哺乳的母羊酌量补饲精料。耐热,但畏贼风和冷雨,故须注意防寒避雨。剪毛后两周进行药浴。不作种用的公羔生后半个月左右去世。

按生产用途,山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乳用山羊。以产乳量高为特点。著名品种有萨能、吐根堡等。

2.毛用山羊。以产毛为主要饲养目的。土耳其、美国、南非、莱索托等国均有饲养,著名品种为安哥拉山羊。

3.绒用山羊。其产绒量超过粗毛产量,且绒质好。主要产于中国、蒙古、伊朗、阿富汗和苏联等。中国辽宁绒山羊和苏联的普里顿山羊都是著名品种。

4.裘皮山羊。中国的中卫山羊是世界上唯一的裘皮山羊品种。

5.羔皮山羊。出生后1~2日内宰剥皮用。如中国的济宁青山羊、埃塞俄比亚的羔皮山羊等。

6.肉用山羊。以产肉为主要饲养目的,屠宰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中国湖南、湖北的马头山羊、贵州白山羊、广东的雷州山羊和福建的福清山羊等均属之。非洲和欧洲的西班牙等也有一些肉用性能良好的山羊。

7.医用山羊。由于山羊性情温顺,不咬人、踢人,适应性较强,饲养方便,颈静脉表浅粗大,采血容易,因此医学上的血清学诊断、检验室的血液培养基等都大量使用山羊血。山羊还适用于营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泌乳生理学研究,也可用于放射生物学研究和进行实验外科手术、制作肺水肿模型等。

8.普通山羊。也称土种山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生活力,能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生长繁殖。但绒、毛、肉、乳和板皮的产量均较低,如中国的蒙古山羊、新疆山羊以及蒙古、伊朗和阿富汗的山羊等。

据统计,1985年世界有山羊45996万头,比1979~1981年的平均数增加230万头左右。中国的山羊1986年存栏数达6722万头。印度养山羊最多,1985年计有8150万头。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的饲养量也不少。山羊毛以安哥拉山羊所产的马海毛最为著名,土耳其、美国和南非产量较高。1985年全世界山羊乳产量为783.21万吨(绵羊乳产量862.1万吨),其中亚洲的产量约占一半,印度几乎全是山羊乳,产量高达123万吨,居世界首位。土耳其、巴基斯坦的山羊乳产量也较多。同年世界山羊肉产量为207.3万吨,产量较多的国家为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近年来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山羊羔肉生产有较大发展。世界每年的山羊板皮贸易量约为8000万张,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尼日尔和巴西是世界山羊板皮的6大出口国。中国的济宁山羊猾子皮和埃塞俄比亚的山羊羔皮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此外,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带山羊所产羊毛还是制作毛笔的上等原料,制成的毛笔笔锋挺直,行销国内外。

骆马

骆马属于偶蹄目、骆驼科。主要分布在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安第斯山区海拔3500至5750米高的半干旱草原上。

骆马是南美产的四种骆驼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体长1.45~1.6米,尾长约15厘米,肩高76~86厘米,体重35~65公斤。

它们一般成5~15只一群,由一只雄兽率领其他雌兽。在遇到危险时,雄兽会发出警报,同时挺身向前护卫雌兽后退。

骆马擅长奔跑,它们在海拔4500米处奔跑,时速可达47公里。其视觉发达,听觉中等,嗅觉最差。骆马的动作比较优美。

它们几乎只以四季皆有的低草为食。每年产一仔,孕期11个月。仔兽出生后便可站立行走,一直哺乳到至少10个月,寿命大约15~20年。

黄牛

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居家畜或牛类的首位,饲养地区遍几全国。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

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分为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3类。饲养方法大致分为舍饲、半舍饲和放牧3种。

我国黄牛主要品种

黄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培育出的以役用为主的品种。优良的役用品种不仅役用性能良好,而且产肉性能也较好。

由于分布地域不同,黄牛又可分为北方牛、中原牛和南方牛三大类型,在三大类群中,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是当前公认的“五大良种”。我国黄牛素以耐粗饲、适应性强、肉味浓香著称,是我国肉用牛新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其价值不可低估。

1、鲁西牛

鲁西牛因产于山东菏泽、济宁等鲁西地区而得名。鲁西黄牛体高大而稍短,骨骼细而肌肉发达,前驱较深宽,背腰宽平,侧望公长方形,具有肉牛的体形。被毛以红黄、淡黄色较多,草黄色次之,少数山地牛有黑、褐等杂色。按体格大小可分为高辕牛、抓地虎、中间型三类,高辕牛为大型牛,数量较多,四肢较长,胸围较小,行走较快。抓地虎牛个体较矮,体躯粗而长,四肢粗短,胸广深,肌肉丰满,侧视为长方形,屠宰率高。中间型牛体态与外貌介于高辕牛与抓地虎牛之间,其数量最多。

这三种类型的鲁西牛,公牛头短而宽,鼻骨稍隆起,角较粗,颈短而粗呈弓形,颈下肉垂大,甲高,前驱发达。母牛头稍窄而长,颈细长,肉垂小,髻甲平,后躯宽阔。一般背、腰、尻部平直,肌肉发达,蹄大而圆,蹄间吻合较好,蹄、角多为棕色或白色。

鲁西牛平均体尺和体重,成年公牛,体高140厘米,体长160厘米,胸围200厘米,管围21厘米,体重640千克;母牛体高120厘米,体长130厘米,胸围160厘米,管围16厘米,体重360千克。鲁西黄牛以肉质优良而著称于世,肉质细嫩,呈大理石状花纹。屠宰率为55%,净肉率为45%。

2、南阳牛

南阳牛体格高大,腿长,行走快,耐粗饲,适应性强。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而得名。毛色以黄色为主,草白色与红色次之,一般在面部、腹下、四肢下部与内侧毛色较浅,鼻镜、眼睑多为肉色,部分带有黑点。无固定角型。体格高大,结构坚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发育匀称,髯甲较高,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背腰平直,荐尾国略高,肢势端正,蹄大坚实。公牛头部方正雄壮,颈粗而短,前驱发达,肩峰长短适中,后躯发育尚可。其缺点是骨骼较细,胸部深宽及体躯长度不足,尻部不够宽平和乳房发育差。

南阳黄牛的体质以细致紧凑的结实型较多,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热、抗寒和抗病能力。成年公牛,体高150厘米,体长160厘米,胸围210厘米,管围21厘米,体重平均500~550千克;母牛体高130厘米,体长140厘米。胸围170厘米,管围17厘米,体重平均400~450千克。阉牛强度育肥后,屠宰率64.5%,净肉率56.8%。

3、秦川牛

秦川牛体躯高大结实,役用能力强,肉用价值高。因产于陕西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而得名。毛色以紫红色最多,其次为红色,也有少数黄色个体,被毛细致而有光泽。鼻镜、眼睑、蹄、角呈粉红色。体形丰满匀称,体质结实。头中等大,额宽口方,眼大,角短,角向外或后外方,颈短而丰满,公牛颈峰明显,有甲宽而高,胸阔而深,肋骨开张良好,中躯长广,后躯短浅,多为斜尻。四肢粗壮,蹄形圆大,蹄叉紧。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成年牛体重,公牛600千克,母牛380千克;在良种场培育条件下,公牛800千克,母牛480千克。公牛体高140厘米,体长170厘米,胸围210厘米,管围20厘米;母牛体高127厘米,体长140厘米,胸围170厘米,管围16厘米。在中等饲养条件下自6月龄到18月龄平均日增重:公牛700克,母牛550克,阉牛590克。屠宰率平均58.3%,净肉率50.5%,眼肌面积9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