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12170600000007

第7章 读《日落日出》有感

陈爱梅

这本书描写的是我父辈那一代的农事生活,里面有一些很专业的农耕知识(很多农艺现在都已经失传了),还有很多细节描写,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看起来会觉得枯燥、烦琐。还有一些生僻字,跟我们这边的方言有关,如果不是本地人,看起来可能觉得晦涩难懂。

对我而言,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里面的大部分农事、农具和极具地方特色的描写。因为我是农民的后代,又是本地人。很多农活我都做过,很多农具我都用过,很多方言现在还在讲着。陌生的是,书中所演绎的农事人生,生活多过于诗意,烙的是特殊时代的印迹。我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有些故事虽经常听到,但有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切身体会的。熟悉的部分,能引起我的共鸣,陌生的部分也深深吸引着我,借着乡音与旧事,我似乎回到了父母与祖父母的时代里。

不说它所记载的丰富的农艺知识,不说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也不说它所承载的浓浓乡情,单说它所描写的那个时代的艰难困苦,那个时代的人的聪明才智、黾勉勤劳、勤俭节约、淳朴素净、单纯自然及善良仁爱,就已经深深地将我牵引、触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里,贫困、苦难、饥饿并没有把他们打倒,他们克服着极大的困难,辛勤地劳作、顽强地生活、积极地创造条件,且他们依然不乏梦想和精神追求。在我看来,干农活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耐力和定力的,他们正是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放下沉重,自强不息,终于把不利和困扰化为通往成功的路径。我想这也是为何取名叫《日落日出》,而不按习惯叫《日出日落》的原因,它预示着蓬勃的生机和不灭的希望。

反思现在的我们,远离了田园,在喧嚣而且物质化的城市里迷失了自我,孤独、烦躁、追名逐利、患得患失,生活缺失了单纯、信任和简单的爱。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了的我们,精、气、神却不及当年,少了那份吃苦的精神,那股拼搏的干劲,那份毅力、耐力和定力。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荒芜的田园在召唤,灵魂深处的声音在呐喊,找回自我吧,找回那份久违的宁静。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好好执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之坚持,为之奋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它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像是一支纯真的童谣,更像是一曲悠长的挽歌。有人看到的是甜蜜的记忆,有人看到的是旧时代的苦难人生,有人从中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乡村小人物,有人则从中获取了人类的智慧、仁爱,还有的人则把它看作是励志的典范。

不知道,你从中看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