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求财风水一点通
12158300000003

第3章 风水学中的“风”与“水”(2)

总之,在找到一块由吉山环绕的地点之后,水道的方向和形态就是下一步要考察的重要因素。

观水在风水理论中与觅龙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谓“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见山水不可分离。又因水主财,因而作为风水宝地,观水应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

水最伟大的杰作就是产生生命,没有水就没有人,它构成了万物和人体之中最主要的成分。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甚至认为:“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从今日观点来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水对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至关重要。风水学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上草木。”俗称山管人丁,水管财。这不过是对以农为本,水为农业命脉的认识。因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以及调节小气候,莫不仰仗于水。风水家重相土尝水,鉴别水土质量的种种作法,可以当代诸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地理地质调查中,得到证明。其次,风水家相地重水,是出于交通和防御,正如《平洋全书》所说:“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处。”相士重水是考虑防水害(选址于河曲位,且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谓之“金城环抱”,“水之罗绕兮”,如故宫金水河、民宅前半月形风水池,都出于此。这一形式所以吉处,是出于基址完全。由现代水文地理可知,河流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偏向力作用,往往向南形成河曲,北岸凸而南岸凹,水流挟带泥沙在河曲凸岸堆积成滩。而凹岸,则不断淘蚀挖深,导致坍岸。显然选址在河曲近岸一侧即水环三面的岸上是极为有利的。

《水地篇》引申出有关水的结论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草木得到了“水”就生长得更加茂盛,鸟兽得到了水,就会长得更加肥壮,文中特别指出“水”的最精华部分凝聚起来就形成了人。人的“九窍五虑”都是从水中产生的。他们反复强凋人的体质、容貌、性情和道德品质也是由于水质不同所决定的:

“何以知其然也?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敢。越之水浊重而泪,故其民愚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旱而运,滞而杂,故其民诌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

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人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水势与安宅原则

一般地说,在山峦之中,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水来而看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天门开则财源茂盛。水去处渭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户闭则财用不竭。这就是古人所说:“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选择好这样的水势,接下来便要求找安宅之地,一般要寻找“油位”落基,所谓油位就是环抱的一面,通常水的水边不能落基。这很符合河水的力学原理。河的隈曲一边,由于水的惯性冲力,时间越久得到的地越多,若在相反的方向,则久而久之宅基地都有可能被河水侵蚀。

(一)众水所汇则气聚

发源于万山中的大江,弯弯曲曲流向此方,在北面汇合后入长江,人大湖。在风水名著《水龙经》中,这属于难得的“聚水格”。

(二)山环挡风则气不散

有水为界则气止,风水宝地的西北方有环形山挡住西北风,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大发者”的风水定律。北方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等层层环抱,形与方向都恰到好处。“气遇水则止”,风水宝地北面为大江中游,还有著名的大山,也有著名的湖泊,把本区域气有效地止住,不使散去。

(三)南为气口则生气源源不断

风水宝地较远的南方、西南方有纵行远山、近山等形成山川,成为来气之口,妙就妙在这个川上,若将山的走向改为横向,“大荡大江收气厚,涓流点滴不关风,若得乱流如织锦,不分元运也亨通。”

古都和近代大城市的选址也证实了古人的论断。翻开世界地图看便知,凡有大江大河的弯环处、人海处必有大都市,且往往作为首都或大商业中心。而不懂风水学的人只是看到其交通之便利,这是不全面的。

(四)挑选支流水,水流徐徐则气聚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外气流速是否与人体气血流速相符合。犹如天公书符之速度应符合天之骄子气血运行之快慢。

大江大河必然流速大。当然,有湾抱就是好气场,即所谓“曲则有情”。但因流速较大,所以易散,或日气冲。正如古人在《水龙经》中说,“大江大河虽有湾抱,其气旷渺。”

所以古人又说:“须于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绕抱成胎,则七气内生,并大小之气脉皆收揽无余。”意思是说在大河支流上可选好气场,其奥秘在于支流水量小,流速慢,比较接近人之气血流速。而不应在江河干流旁选宅址。

当然,这是指老百姓的住宅而言。如若建设一城镇,大江大河附近还是难能可贵之处,由于城墙、院墙等遮挡及门的方位优选,也可将旷渺气收拢而纳入,而致使气流之速最终接近体气血速了。

(五)曲水收气!

“真水抱”很重要,占了风水学的大半个内容。尤其到了没有山的平原,“水抱”的道理不可不知。

“水龙经”说:“龙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难捉摸,平洋只以水为龙,水绕便是龙身泊,故凡寻龙,须看水来回绕处求之,”意思是说,风水学中称为龙的山,到平原不见了,则应以水为准,但好气场表现在弯弯曲曲的地方。

吉地水的作用

笔者认为,吉地不可无水。相度风水须观山形,亦须观水势;甚至“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讲究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之间的关系,诸多论说,概称“水法”。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为求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息息相关。认为“山之血脉乃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上草木,“气血调宁而荣卫敷畅,骨肉强壮丽精神发越”。俗谓:“山管人丁水管财”,盖以农为本,水为农业之命脉,喻水为血脉财气。凡耕渔、饮用、去恶、舟揖之利,以及调节水气候,莫不仰给于水。故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肉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

至于“水是移人形体情性如此”,即水质与人疾病夭寿关系,种种事象,不惟风水家言,见载史籍也甚多,不必赘引。

风水家相地重水,还在备水害的考虑,不惟水淹之虞,而由水流冲刷、浸蚀、淘切等而引起诸多灾害,也为风水家注重,通过合理选址兼以城防、堤坝及人工河渠而避免之。最典型莫过河曲处的选址,认为:“大江大河一二十里而来不见回头环顾,中间虽有屈曲,决不结穴。直至环转回顾之处,方是龙脉止聚。”

水在风水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跟龙的关系密切。水是龙的血脉,水大,龙来长。水小,龙来短。水来处是发龙,两水相汇,水尽处龙亦尽。水又是构成风水景观的基础。水曲则财禄聚,水直则贫贱天亡。前水不宜直射,后水水宜直流,全以屈曲为贵。平洋地区水又代表龙脉。行到平洋莫问龙,只看水绕是真龙。水与气有密切关系,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生气聚。众水停注之地,为沼为涉,为池为湖,乃真龙憩息之所。气为水母,水为气子,子母相随,环聚斯美。

水是自然界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对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更是离不开它。但选址不当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成无情的洪水吞噬庄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破坏生态系统。所以建筑的选址中如何处理水的问题也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了。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元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之处,水交则龙止。由于水流弯曲缓急千变万化,风水家也将水比作龙,称为“水龙”,堪舆书《水龙经》就是专门讲水系形势与择地之关系。其中汇总了上百种关于阴宅和阳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参考。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只看水绕是真龙。”《水龙经》便专门讨论了水龙寻脉的要旨和法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贸然见水便为吉。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之标准。”风水家取舍水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往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