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12087100000007

第7章 做人不狠,万事难成——强者之路(1)

狠,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要想在险恶的社会中闯出一番天地,就要硬下头皮,一股脑儿往前冲。柔弱的人,永远无法在强者的世界里出人头地。只有在做人做事中抱着一股狠劲儿,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嚼得了菜根,才能做得了大事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是南京大学的校训。意思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敢于吃苦,便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在这个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社会,还有很多年轻人没经历过“吃菜根”的苦难,他们逐渐习惯了太平盛世的安逸生活,所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作为一个高校的校训,会让很多人有所警醒。一个人只要有正视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的古训,早已将吃苦的因子在每一个人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为治学的,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为报国恨的,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修巨作,有司马迁忍受宫刑痛苦等等。苦难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张进入成功殿堂的通行证,俗话说:自古英才多磨难。我们不仅要吃得起苦,还要甘于吃苦。

毛泽东曾说过:“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这里的“嚼菜根”,指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都认为温州人会做生意,但几乎所有的浙商都认为,“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所以说,要想成大事,就要学习他们这种“嚼菜根”的精神,养成一种吃苦的习惯。因为生活道路上不会总是坦途,成功者最忌遇到挫折便萎靡不振,有了困难就裹足不前。要想做成大事,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苦难本就是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菜根也是生活百味中的一剂调味料,这些痛苦和不快反而能磨炼我们的意志,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能嚼菜根,能吃苦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相反,若一个人不懂得吃苦,只懂得享受荣华富贵,必然会走向堕落的深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就是古贤圣人的清苦生活,他们既会吃苦,也懂得吃苦,所以“菜根”成了一种美味,苦难便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向上的力量。苦可以说是磨砺意志的最好途径,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嚼得了菜根的人,就能以永不言败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去克服一道道难关,以兼济天下的胸怀面向前方与未来。

当然,而今的社会,不需要我们像佛陀那样6年苦行,也不必像达摩那样9年苦苦面壁,我们不需要做一个“苦行僧”,但一定要有吃苦的意识,并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

成力开了一家制鞋的小厂,创业初期条件艰苦,他每天一大清早就外出推销或采购,中午便赶回工厂和工人吃顿简单的午餐。成力也是从一个打工仔开始创业的,所以为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他不仅跟工人们同甘共苦,还时刻为工人着想。

创业之初,成力时时刻刻都事必躬亲,他既是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什么事都是成力一手操持,哪怕到了晚上,他仍有做不完的事。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早上又要早起去厂里指导工作,很是辛苦。

尽管如此忙碌,成力仍不忘在业余时间学习。时代发展快,若不尽快补充新知识,可能就会被淘汰。为了节省时间,成力吃在厂里、住在厂里。做老板的这般拼命,给全厂员工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因此随着第一批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一批又一批的订单纷至沓来。

在成功的路上,每一个阶段都很艰难,只是艰难的程度不一样而已。成力的发迹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青年不断努力奋斗、吃苦耐劳,最后成功的励志故事。

很多人在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被人瞧不起,被人看扁,这种心灵上的苦比身体上的苦要苦百倍。但对一个欲成大事的人来说,只能默默忍受,为了自己心中的事业不断坚持,不断向前。事实上也是如此,刚开始工作或是创业,条件自然艰苦,不能幻想着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把自己的事业做到巅峰。苦难可以说是成功的阶石,古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都是在告诉我们,欲成大才、做大事,就必须能吃常人难吃之苦。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我们知道胡雪岩是中国近代的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他于1874年创办了胡庆余堂,冯根生是第三代学徒,也是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除了学做生意,冯根生还得做一些杂活。因为没有师弟,所以擦柜台、扫院子、给师傅打水盛饭等都是他一个人的工作。

冯根生曾说:“做学徒是很苦很苦的,学徒3年学习期间不准回家。平时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才能睡觉。早晨起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认两个小时中药。认药的数量是每天增加两种,一年720种;三年下来,就是2000多种,要知道它的产地,它的药性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认完中药,就开店门,擦柜台,什么活儿都要干,一直忙到晚上7点关门。然后再认药,直到晚上10点才能睡觉。药店是24小时接药方,如果店外有人敲门,还得去迎门。一年365天,没有一天是休息的。”

由此可见,世上没有什么坐享其成的事。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一步步踏过挫折和苦难而来,要能在历经苦痛之后还能坚持下去,那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吃苦还需要长期地坚持,如果只凭着心血来潮,一时冲动,那也是做不成大事的。吃苦应该是对待事情的一种态度,是一种自我磨砺意志和品格的方法。

吃苦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能“嚼菜根”的人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时都将毫无惧色。纵观古今的成功者,大多数成功的历程都是先历经坎坷,然后跨荆棘、斩阻力,而后才获得成功。因此,“嚼菜根”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和韧性。如果连菜根也嚼得了,那么还有什么事事做不到的呢?我们若有嚼得菜根的勇气和闲情,不说一定能成大业,至少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更有意义。

高标准、严要求,英雄都是被“逼”出来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中的一句歌词道出了世事的艰难,任何一个人想成功,都要历经磨难。正如古话所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要想成功,就要经得起磨难,受得起挫折,扛得起压力,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逼自己成长,逼自己成功。对于这一点,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既然没有退路,那就要硬着头皮上,逼着自己冲,哪怕在最困难的时期,都要不断激励自己的斗志。其实,世界上那些成就大业的人,都有“逼”自己的精神,哪怕前进的路上布满了荆棘,也会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凯撒大帝在夺取政权之前,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有一次,他奉命率舰队去攻打海外的一个岛屿。在检阅舰队出发之时,他发现随船远征的士兵少得可怜,而且武器装备破旧不堪,这样怎么能征服英勇善战的土著人呢?

然而,他还是如期起航,舰队到达目的地后,他召集所有的士兵下船,然后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战舰。然后,他向全体士兵宣布:“战舰已经烧毁,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所以,大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勉强应战,如果无法取胜,就会被土著人杀死;要么奋勇杀敌,战胜对手,这样才有活命的机会。”

后来,士兵们都抱定必胜的决心,奋勇杀敌,终于攻下了强敌。这次战役的成功,为他日后掌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退路,才会奋勇向前。在奋斗过程中,应该抱着无退路的决心,这样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遇到什么障碍,都会直接踏平。如果你有这样的决心,对自己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成功就会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全在于他如何对待自己。如果他处处给自己留退路,处处给自己找借口,那么他会一退再退,直到最后变成一个见到困难就绕道走、遇到失败就低头的懦夫。如果他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会,不给自己退后的余地,不断地激励自己向前冲,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就是一个勇于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他有一个外号叫“万能翻译机”。他之所以能成为“万能翻译机”,就是自己逼出来的。上大学时,李阳的成绩并不优秀,一学期有5门课要补考。有段时间,为了备考英语四级,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去教室复习,可是坐在那里就打瞌睡。李阳非常恼怒,非常恨自己,于是他决定换一种复习的办法。

后来,李阳索性跑到学校的烈士亭去大声背英文,几天之后,他惊讶地发现,通过这种大喊大叫的学习方式,可以让他的注意力很好地集中起来。几个星期后,他去英语角参加活动,有些同学奇怪地问:“咦,李阳,你的英语怎么突然间进步了这么多呀?”

正是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李阳,他意识到大喊大叫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英语水平。从此,他每天一有时间就去烈士亭疯狂大喊英语。整整四个月,他以顽强的毅力高声复述完了10本英语原版书,并且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后来,他从1000多名考生脱颖而出,被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选为英语播音员。优秀的英语口语水平使得他在播音工作中游刃有余,俨然一部万能的翻译机。

李阳的成功在于他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放手一搏,逼自己变得更优秀。有句话说得很好:“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优秀。”对一个人来说,你有多大的能耐,其实你自己并不知道,因为你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大部分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因此,激发出这些沉睡的潜能非常有必要,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就是一种自我激发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做人,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多逼一逼自己,多给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一件事如果能做到十分,绝不要做到九分就交差。如果每一件事你都力求做得更完美一点,那么久而久之,相比于每一件事都做得差一分,你的能力就会提升一大截。最关键的是,这不仅是一种做事的能力,更是一种可贵的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你养成使命必达、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习惯,从而促使你更顺利地获取成功。

卧薪尝胆,能忍辱负重者方为大丈夫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忍耐是一种修养,忍辱是一种度量,而忍辱负重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忍,乃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有了刀捅心头而面不改色的气度,才能成为不可战胜的大丈夫。

有这样一幅充满霸气的对联,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联讲的是越王勾践为了报国仇家恨,不惜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只为取信于吴王。后来勾践发愤图强,终成强国,一举灭亡了吴国,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男儿。

春秋时期,吴国国力强盛,吴王夫差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带着5000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毫无办法,眼看就要被灭,他就跟谋士范蠡商量,范蠡说:“事到如今,只有求和才能活命。”于是,勾践派另一个谋臣文种去向夫差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之后,吴王夫差打算同意。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夫差手下的重臣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于是就投其所好,私下送给他一批美女和珍宝,让他在夫差面前为越国讲一些好话。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经过伯嚭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重臣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要求勾践去吴国。

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夫差父亲阖闾的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并让勾践给他喂马。当夫差出行时,让勾践为他拉马。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主动表示自己能治好夫差的病,但夫差不让他接近,于是他尝夫差的屎来诊断病情,最后把夫差的病治好了。就这样,过了3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为了避免眼前的安逸消磨了他的志气,他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会先尝一尝苦胆,以提醒自己所受到的屈辱。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做被褥。在勾践10年的励精图治之下,越国变得富强起来,于是勾践亲率军队进攻吴国,最终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后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典故。

勾践无愧于大丈夫的称号。他在面对强敌时,能够做到卑躬屈膝地求和;他在仇人面前,能够做到和颜悦色地侍奉,极尽表现出一种忠诚;在被放回国之后,能够做到十年如一日地尝胆自勉。他能够放弃一国君主的尊贵,能够化悲痛为力量,能够把耻辱当做动力,这等忍辱负重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勾践忍辱负重,卑躬屈膝,为的就是十年后的那一“伸”。作为大丈夫,应该有勾践那样能屈能伸的忍耐力。忍得了一时的羞辱,才有可能成就一辈子的英名。

韩信在淮阴市集时,被一个蛮横的屠夫拦住去路,对方当众要求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去。如果韩信不钻,就很有可能被屠夫暴揍一顿,甚至会被屠夫杀掉,或者韩信拔出剑把对方杀掉。韩信思考了一会儿,毅然弯身,匍匐在地上,从屠夫的胯下爬过去。虽然当时引得一市哄笑,辱了半生名声,但是这件事很好地激励了韩信。

后来,当韩信成为一代人杰,千载之英烈时,他表示自己的成功与那次胯下之辱有很大的关系。当韩信被封为楚王时,他回到了下邳,特意召见了当年羞辱他的那个屠夫,并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对他的将相们说:“这是一位壮士。当初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但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人们再回头去看当年的胯下之辱,觉得韩信是那么隐忍,不愧为大丈夫。

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成为一世英才,张良为黄石公捡鞋而得《太公兵法》。他们的成功,与忍辱负重是分不开的,这种隐忍是大丈夫所必备的素质。做人,当隐忍时就要隐忍,懂得隐忍,懂得屈尊,才能在有朝一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忍辱负重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如同小溪之流慢慢积聚到水库之中,在大坝开闸放水那一刻,集聚在一起的水流才能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奔腾千里,气势恢弘。我们一定要明白,今天的低头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抬头,今天的屈尊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走向高贵,今天的默默努力,积蓄力量,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崛起。所以,忍辱不可怕,忍辱不是坏事,能忍受得了耻辱,才能更好地拥抱成功的荣耀。

强势出手,“谁软弱,谁就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