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2083100000004

第4章 建设篇(4)

“宁化、清流、归化……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如梦令·元旦》是******在1930年转战行军中所作。8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在武夷山下,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不仅让铁路建设工地“风展红旗如画”,还保持了周边山水草木风景如画。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廖坊水库漫流区域的大面积湿地,集团申请改变原先的路基填筑设计,采用“以桥代路”方法。大桥竣工后,集团又组织施工人员把填筑便道的10万立方米土石方从水库里挖运到别处,保障了水库珠蚌的生长和“农家乐”旅游业的开发。

“‘大建设不忘大保护’的成功实践,打造了绿色环保工程--向莆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陈火荼欣慰地说。在向莆铁路各工点,施工队伍驻地和梁场、铺架基地被建在荒滩上,尽可能地少占用耕地;修建施工便道时,原有植被不是被铲除而是移植;弃碴场实施复垦、植被恢复或挡护;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被“打包”运往别处处理;竣工后,重新平整施工场地,恢复地貌,播撒草籽;工人用燃油、燃气供暖供水,减少煤炭使用,避免大气污染……不一而足的环保措施,为闽赣大地留住了蓝天、绿草、青山、碧水,让融入山水的向莆铁路成了一条“看不见”的钢铁大道。

如果说,向莆铁路与闽赣大地的自然景象融为了一体;那么,向莆铁路建设者则与当地政府和民众融为了一体。

支援铁路建设,闽赣两省地方政府和民众有着光荣的传统。当年鹰厦铁路建设时期,一场支援铁路建设运动在沿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仅当地组织的农民志愿筑路工就多达10万之众。“不是我们支援铁路,而是铁路支援我们。”这是当时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又在向莆铁路建设工地上重现。

向莆铁路建设大军一进点,沿线各级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在征地拆迁、物资地材、劳务用工以及粮食、蔬菜、肉类和生活用品供应上,一律实行“特供”,施工单位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供应。“我们就是要做到让建设大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福建省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龚友群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向莆铁路全线,一个“断流建大桥”的故事被广为传诵。

地处福建省将乐县、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担负施工的向莆铁路金溪特大桥,3个水中墩承台基础施工因水位深、水流急无法展开,工程进度一再受阻,把崔连友这个当指挥长的急得团团转。急中生智的他,突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金溪断流,用最短的时间抢出承台基础。在指挥部施工方案分析会上,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与会人员无不摇头。金溪上下游分布着6座水电站和将乐县的“摇钱树”--大金湖旅游区。金溪一旦断流,水电站将全部停摆,大金湖旅游区也将闭门谢客。经济账暂且不算,此举涉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各级局、委、办,层面之广,部门之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人认为,金溪断流无异于天方夜谭。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固执的崔连友找当地政府协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金溪断流所涉及的市、县、乡(镇)各级地方政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四面沟通,八方协调,最后福建省牵头召开了由各方参加的协调会议。会议一锤定音:2010年10月4日至23日金溪断流20天!利用这宝贵的20天,崔连友带领员工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马不停蹄,挑灯夜战,比预定时间提前3天将3个水中墩承台基础抢了出来。如今,已落成的金溪特大桥像道彩虹横跨金溪两岸,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动人的故事。

“向莆铁路建设,闽赣两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是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原铁道部一位领导动情地说。在向莆铁路建设期间,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事例还有很多--

闽赣两省沿线许多市、县、镇、乡各级政府及当地百姓,在征地补偿价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不计得失,使得向莆铁路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尤溪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沿线乡(镇)、村的任务及期限,责任到人,工作到户,确保铁路建设施工用地。

此外,沿线各级工商、财政、电力、公安、交通部门开展面对面“零距离”服务,解除了施工单位的后顾之忧。

“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亲人筑路军……”这首经过改编的歌曲在向莆铁路全线广为传唱。每逢新春佳节,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亲自领队,带着肉类、蛋类、食品来到铁路建设工地慰问。而在平时,当地百姓自发地把饮料、清茶、瓜果递到正在挥汗大干的员工们手上的感人情景更是屡见不鲜。

向莆铁路沿线地方政府和民众奏起了一曲曲支铁乐章,铁路建设者同样也唱响了一首首爱民壮歌。

2010年8月5日,地处福建省将乐县漠源乡的中铁隧道集团驻地响起了阵阵锣鼓声。漠源乡党政领导亲自上门赠送了一面绣有“情系灾区,真诚援助”八个大字的锦旗。

那年入夏之后,将乐县一带连降强暴雨,遭遇了特大洪灾。集团驻地所在的漠源乡受灾最严重,施工便道、乡村公路大面积被冲毁,交通受阻,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灾情就是命令。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洪应急救援预案,在抢修施工便道的同时,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和机械,耗资4万多元帮助漠源乡清理疏通乡村公路15公里。雨过天晴,洪水退去,漠源乡家家户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唯有铁路建设者的一片深情留在了村民们的心中。

这样感人的故事,在向莆铁路全线不胜枚举。

2009年2月12日,福建省沙县高砂镇端溪村发生森林大火。驻地在沙县的中铁十局集团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闻讯后,迅速组织300余名施工人员,并出动了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奔袭30多公里赶往火灾现场参与救援。大火被扑灭了,当地留下了一段“大火无情人有情”的路地佳话。

在福建省建宁县黄坊乡武调村,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计划利用一条老旧的村道当施工便道。在修筑施工便道过程中,施工人员顺便将村道从7米拓宽到12米,并延长了3公里,使其与村里的4条小路连接起来,实现了“道路通到家门口”的梦想。此外,施工人员还每月支付给村里几千元的养路费,建立了良好的路地关系。

中铁十九局集团怀着对当地百姓的深情厚谊,每逢节假日都组织人员看望当地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向青少年活动中心捐赠了2万元现金及空调设备等,还为附近村小学捐款5000元,给考上大学的家庭送去1000元。

路地本是一家亲,向莆铁路建设者与沿线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圆的是同一个“中国梦”。困难时刻见真情,你帮我助,路地双方共同构建文明、美好、安康的和谐社会,给充满魅力的向莆铁路又增添了一道迷人而耀眼的光彩。

2013年3月13日至18日,本报记者一行沿向莆铁路全程采访,行程千余公里。一路上,记者追着建设者繁忙的身影、踏着建设者奔波的脚印、嗅着建设者挥洒的汗水、伴着建设者炽热的情怀,一次次被那恢弘的工程所震撼,一次次因那感人的故事而动情。

看到此情此景,记者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装满煤炭、石油、矿石的列车东来西往;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旅客乘坐驰骋的动车组列车,一路诵《滕王阁序》、沐临川文化、采南丰蜜橘、览武夷胜景、泛金湖龙舟、游玉华仙洞、品沙县小吃、访朱子故里、听东海涛声……在闽赣这片红色土地上,那将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何等的繁荣昌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年郑和下西洋曾航经的湄洲湾畔,列车隆隆响彻河山,风笛声声刺破海天。船锚已缓缓升起,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欲向着大海扬帆起航……

穿越闽赣万重山

--写在向莆铁路113座隧道胜利贯通之际

林春华张贵锋黄和平

2012年6月26日,这是海峡西岸铁路建设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全长17.612公里的高盖山隧道胜利贯通,标志着横跨闽赣两省、全长635.861公里的向莆铁路113座正线隧道至此全部贯通,闽赣两省人民望眼欲穿的向莆铁路向着全线开通运营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向莆铁路于2008年10月1日开工建设,四载春秋轮回、一千三百七十多个昼夜更迭,向莆铁路参建单位的十万建设大军,高举“勇于担当、雷厉风行、永不懈怠、打造精品”的向莆铁路精神旗帜,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让这胜利的一天如期而至。

铁路建设期间,铁道部党组,福建、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铁路局十分关注。****原福建********孙春兰、省长******、省********梁绮萍、副省长张志南,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春房等领导先后亲临现场视察工作,看望慰问一线员工,听取铁路建设汇报,勉励广大建设者鼓足干劲、振奋精神,把向莆铁路建设成为安全工程、精品工程,打造成一流的山区高速铁路。

南昌铁路局局长郭竹学、党委书记王秋荣、常务副局长钟生贵等领导,情牵向莆铁路建设,心系一线施工,他们有的多次亲赴现场与施工技术人员一起勘察,现场解决难题;有的亲临一线,坐镇指挥,组织抢险,给参建干部职工很大的鼓舞。

涌水、软岩、瓦斯、岩爆,道道艰难险阻,挡不住英勇的参建大军。向莆铁路是推进海西建设,构建“山海协作、对内连接、对外开放”三条战略通道重大战略决策的一条重要“钢铁动脉”。该铁路西起江西南昌,东至福建湄洲湾畔的莆田及福州,一路穿越闽赣两省的抚州、南城、南丰、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永泰等县市,沿途群山叠嶂,沟深壑险,其间逶迤连绵的武夷、戴云两大山脉横亘其中。在这样的群山险谷中修建高速铁路,隧道是最主要的工程。全线正线隧道113座,左线长284.784公里,占向莆铁路全线总长的44.79%,施工总长度更是达到366.054公里,超过了正线里程长度的一半,10公里以上隧道9座。

隧道绝大多数集中在福建境内。福建段地质复杂,植被茂密,地表及地下水极为丰富,雪峰山、棋盘石、戴云山、高盖山、青云山等7座是富水隧道,最大设计涌水量达每天6万立方米。棋盘石隧道更存有溶洞和地下暗河。全线高山深埋、沟谷浅埋、断层破碎带、高地温、岩爆、软岩变形、强富水等不良地质非常普遍。长大隧道的施工安全、工期控制、通风排烟等问题十分突出。

此外,向莆铁路沿线还穿过7处重点环境保护区,通过这些保护区的所有隧道施工中出现的涌水,都必须坚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而向莆铁路7座长大富水隧道全部位于这些保护区内,因此,环保安全风险非常突出。

“隧道隧道,打眼放炮,排水通风,出砟进料。”这四句话既形象地概括了隧道施工的作业程序,也精要地点出了作业过程需要注意的重点。地处福建尤溪境内、由中铁十四局承担施工的棋盘石隧道,全长10.808公里,集溶洞、涌水涌泥、岩爆等不良地质于一体,是全线唯一一座备受铁道部关注的Ⅰ级风险隧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驯服隧道涌水这只“拦路虎”,向莆铁路公司组织施工、监理单位,邀请国内一流专家齐聚尤溪,现场把脉问诊开处方。每当施工遇到复杂地段时,他们超前地质预报先行、水平钻孔开路,努力做到对险情心中有数,遇突发事件有序应对,科学组织施工。

2009年8月5日,施工人员正在施工中的棋盘石隧道小心翼翼地开挖,突然掌子面左侧底部喷射出混浊的水流。“快撤!”安全员闫铁当即下令撤离,全体人员你拉我拽快速爬上汽车撤出洞外,涌水随后汹涌而至。棋盘石隧道3号横洞的开挖施工全部中断。

面对特大涌水险情,项目部根据预案迅速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四个小分队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向莆铁路公司、铁四院、四川铁科监理公司和中铁十四局的数十名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昼夜兼程,从四面八方火速赶赴现场。向莆铁路公司总经理王建盛在详细了解涌水和受灾情况后强调:要千方百计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力抢险,争分夺秒尽快恢复施工。

2009年8月12日上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经过综合分析超前地质预报和水平钻孔发现:在3号横洞距正洞888.5米掌子面左侧边墙处出现一个底宽30米、高25米的溶洞,洞内有大量的堆积物,出水口被坍塌的泥土及碎石覆盖。溶洞内仍在继续坍塌,最大的坍塌泥土块直径约1.5米。险情让每个人都捏把冷汗。

为尽快控制住险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决定对掌子面加固处理!8月15日,20名突击队员进入横洞加固施工。9点10分,喷射混凝土加固进行时,溶洞内填充突然掉落。安全员大喊一声:“快闪开!”话音刚落,一块磨盘大小的巨石滑落,一路翻滚着冲出溶洞外……8月16日5点15分,溶洞再次坍塌。8月16日、8月17日,溶洞内出现大股水流,施工再次被迫中断。

考验建设者智慧和能力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