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三明市情概览
12076200000004

第4章 自然环境(2)

柘湖位于宁化县湖村,系人工开凿而成。星湖位于宁化县泉上乡生炉坊,相传系陨石坠陷成湖。天紫湖位于宁化县禾口乡石碧,湖在山顶,系古火山口湖。塘侧有洞,洞内有石床等,又称天子塘。境域内最大的人工湖是泰宁县池潭水库(金湖),湖面面积约36平方公里,蓄水量7亿立方米;其次为永安安砂水库(九龙湖),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6.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4亿立方米。

3.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按含水质情况,基本可分五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泛红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三明市地下水是以裂隙水为主,地形切割强烈,降水丰富,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其物理性质一般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温15℃~21℃,以淡水为主,水化学总特征是矿化度小,硬度低,水质类型简单。水化学组分中阳离子以Na+为主,碳酸盐岩类及含钙质丰富的地层中以Ca为主,阴离子以HCO3-占绝对优势。因受地貌、植被、含水介质、循环途径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不同地段地下水水质都有所差异。2012年,三明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92.27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272.2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5.3%,属丰水年份。

四自然资源

1.土地

1985~1987年,三明市进行农业区划调整,其间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进行调查。1987年,全市土地总面积31.94万公顷。其中,耕地16.9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园地2.38万公顷,占1.03%;林地186.33万公顷,占80.42%;牧草地6.79万公顷,占2.93%;居民及交通用地10.12万公顷,占4.37%;水域5.04万公顷,占2.17%;其他4.11万公顷,占1.77%。2012年,全市土地总面积29.6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7%;园地面积7.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林地面积183.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89%;草地面积3.3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0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5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7%;其他土地面积4.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1%。

2.水利

境内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三明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2044毫米,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

3.植物

2012年,境内已知野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267科1062属843种(不包括栽培种,下同),其中蕨类植物44科89属45种。此外,三明市低等植物种类也较为丰富,因多数种类尚未被人们所认识,无法作出具体统计。

4.菌物

境内已知可供食用和药用的真菌有香菇、红菇、梨菇、松菇、滑菇、鸡土从、胆堆菇、莲花菇、草菇、平菇、蘑菇、木耳、石耳、白木耳、灵芝、茯苓、竹荪等80多种。

5.动物

2012年,境内已知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为20目168科47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目92科469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8科29种、爬行类动物3目11科65种、鸟类17目51科316种、兽类8目22科59种。野生水禽66种,主要包括鹭科、鸭科、鹬科、秧鸡科的多数个种类,以及%“科、鹈鹕科、鸬鹚科、鹳科、#科、鹤科、$科、鸥科的少数个种类。

已知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8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10种,包括爬行类的蟒、鼋2种,鸟类的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间雕4种,兽类的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黑麂4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68种,包括两栖类的娃娃鱼、虎纹蛙2种,鸟类的斑嘴鹈鹕、彩鹳、黄嘴白鹭、黑脸琵鹭、小天鹅等52种,兽类的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小灵猫、金猫、獐、水鹿、苏门羚、斑羚等14种。

6.矿藏

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矿种有:无烟煤、铁矿、重晶石、铅锌矿、金矿、钨矿、石灰岩、大理岩等。其中,煤已探明工业储量为4.9亿吨,占全省储量49%;白云母已探明的储量378.8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76.9%;铅已探明的铅矿床共有19处,储量为40.25万吨,占全省储量的32%;钾长石已探明工业储量12.7万吨,占全省8.7%;水泥黏土已探明工业储量1947万吨,占全省0.3%;饰面大理石已探明工业储量1159万立方米,占全省7%。大田县龙凤场硫多金属矿床伴生钴矿,储量为421吨,为福建省已探明的惟一钴矿床。永安李坊特大重晶石矿储量达60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为福建省惟一的重晶石矿产地。至2012年底,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49种。探明储量的矿区中,大型矿床6个,中型矿43个,已开发利用的矿产43种。2012年,全市各类在册矿山企业52家,矿山从业人数21062人,产矿石量2362.28万吨,原矿总产值39.96亿元。

7.森林

1996年,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5%。在林业用地面积中商品林地141.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9%;生态公益林地面积47.6万公顷,占25.1%。在商品林地面积中用材林面积101.7万公顷,占71.7%;薪炭林0.08万公顷,占.01%;经济林9.4万公顷,占6.6%;竹林19.3万公顷,占13.6%;疏林地0.56万公顷,占0.4%;灌木林地0.71万公顷,占0.5%;未成林造林地4.03万公顷,占2.8%。在生态公益林中防护林39.26万公顷,占82.5%;特用林8.37万公顷,占17.5%。全市森林覆盖率76.8%。全市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为:三元区81.6%、梅列区80.1%、明溪县1%、永安市83.2%、清流县81.7%、宁化县73.6%、大田县62.3%、尤溪县73.2%、沙县75.5%、将乐县84.2%、泰宁县75.1%、建宁县77.3%。2012年,全市林地面积189.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人均林木林地资源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少数几个超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

四自然灾害

1.寒害

包括倒春寒(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五月寒(5月下旬至月中旬)、秋寒(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倒春寒出现频率为0~34%,以西北部与东南部较重;五月寒出现频率为20~5%,高海拔地区几乎每年出现;早秋寒出现频率为30~5%。霜冻及冰雹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灾害。其中,1993年1月15日~2月22日,尤溪县发生冻害,极端最低气温达-.8℃。1999年12月17~27日,三明市出现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全市市日最低气温均低于-5℃,以建宁的-10℃为最低。

2.干旱

干旱可分为春旱、夏旱、秋冬旱三种。三明境域出现的以夏旱为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境域发生夏旱最多,占59.1%;秋旱次之,占17.3%;春旱再次,占10%;夏秋、秋冬、冬春连旱分别占6.4%、3.6%和1.8%;纯冬旱占1.8%。有关资料统计,从宋至20世纪末,据三明境域共发生旱灾112年次,平均8.06年发生一次。其中全境域性大旱14年次,局部性大旱19年次。其中,2003年夏季,三明市出现60多天大范围日极端最高气温≥35℃以上,其中13天日极端最高气温≥40℃的异常高温天气,全市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2.4℃(尤溪7月16日出现),也是全省之最。

3.洪涝

以暴雨为前提,暴雨洪涝多发生在3~8月间,而重大洪涝灾害较多发生在5~6月份。三明境内每年都有洪涝灾害发生。1993~2005年,全市共发生62次强降水过程,造成重大洪涝灾害,年均洪涝灾害约4次以上,其中百年一遇以上特大灾情4次,即1994年2次以及1998年、2002年各一次;发生洪涝灾害最多年份是2005年,达15次之多,为有历史记录历年之最,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地震

1993年,三明境域未发生3.0级以上地震。1994年5月4日,永安西南即北纬25°35′~25°36′,东经117°10′~117°1′发生4.4级、4.5级地震各一次,造成十多处山体滑坡,数间民房倒塌。1997年,永安西南即北纬25°35′,东经117°11′发生5.2级地震,造成十多处山体滑坡。1993~2005年间,三明境域发生3.0级以上地震77次,其中发生4.0级以上地震6次,造成地质灾害的有3次。

5.地质灾害

三明市发生的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为主。滑坡是境内地质灾害最主要的灾种,据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统计,全市已调查的滑坡共1458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5%,广泛分布于三明市的中低山丘陵区,灾害类型以土质滑坡为主。崩塌是境内主要的灾种之一,全市已调查的崩塌共237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2.2%,分布的范围主要为房前屋后的人工边坡(228处)、主要交通干线和矿山边坡较陡的地段。境内泥石流灾害较不发育,一般为中小型河谷型和山坡型泥石流,全市调查的泥石流共18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0.9%,主要分布于地形切割强烈,坡卫降一般较大、雨量相对集中的低山丘陵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矿山采空区和覆盖型岩溶区,主要的引发因素是采矿活动和大量抽取岩溶水。全市已调查的地面塌陷共29处,占已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5%,其中矿山采空区塌陷13处。

993~200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462起,造成18人死亡、16人受伤、4人失踪、毁坏房屋2690座10761间、毁田6294.8公顷。地质灾害还造成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2730.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