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艺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
12072700000002

第2章 艺术疗法概述(1)

艺术疗法在国外受到比较高的关注,特别在日本,虽然艺术疗法的很多具体技法并不是起源于日本,但日本临床心理学家们对艺术疗法有了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如,箱庭疗法、风景构成法、剪纸疗法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在我国,艺术疗法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操作才刚起步,有很多的操作技法我们还不熟悉,还需要我们先消化国外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我国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因此,系统介绍艺术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什么是艺术疗法

什么是艺术疗法?艺术疗法中的“艺术性”成分究竟是怎样的?艺术疗法有什么具体的形式?艺术疗法在实践中怎么进行具体操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

一、艺术疗法的意义和作用

艺术疗法历来就被认为是人们反映思想情感、社会现实生活、意志要求的一种身心形象及需求的表达方式,它既具表达又具教育的双重作用,广泛适应各种疾病状态的身心调整及康复。因此,艺术疗法在实际心理治疗中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它已经成为药物治疗和语言治疗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艺术疗法治疗的病症广泛,以精神分裂症、边缘人格、强迫症、酒中毒、抑郁症、神经症为主。除此之外,艺术疗法也被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增强应付能力。艺术疗法在酒精中毒的治疗中也有极大作用。我们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来作一些探讨,有研究者认为(沈均等,2005),精神分裂症作为严重危害青壮年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重性精神病,如何在科学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适宜的艺术疗法,促进其康复,避免快速衰退,一直以来为精神科临床所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除疾病自身病理因素外,如果缺少必要的社会环境刺激,缺少表达自己思维情感的机会与方式,自然会加速疾病生理进程,因此,艺术疗法作为一种精神活化剂,无疑也适应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脑机能的研究早就证实人体左右大脑半球机能有所差异,左侧大脑主管思维、文字、记忆等方面的表达,而右侧大脑主管音乐、非文字图形等方面的表达,而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脑影像学研究发现,患者存在左右脑不对称现象,因此艺术疗法的应用无疑有利于促进患者左右脑平衡协调机能。此外,艺术疗法有时还被用来作为治疗癌症的辅助疗法,其原理是通过艺术创作缓解癌症患者所遇到的恐惧、忧虑和愤怒,同时分散患者对痛苦的注意力,缓解紧张,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艺术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到底如何?虽然艺术疗法的治疗效果目前没有一个统一而科学的结论,但艺术疗法的治疗效果还是有一些研究和实践的证实。例如,美国艺术疗法协会负责人凯西·玛考尔蒂就认为:“许多人怀疑艺术疗法的功效,认为它不过是一种娱乐,是涂鸦、哄小孩的把戏。但经过实践,医生们看到他们的病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知道艺术疗法不只是娱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蒙提最近进行了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以339位乳腺癌患者为案例,比较以心灵为基础的艺术疗法和以谈话为基础的支援小组疗法。初步的研究数据表明,艺术疗法在缓解压力和消解沮丧情绪上有显著的作用。蒙提说,艺术活动比起仅仅交谈能激起大脑更多的活动,认为“艺术疗法能把生病体验概念化,使之得以表达,并由此寻找应对的方式”。

艺术疗法的功效的研究资料也许还只是零散的,但不管怎么说,艺术疗法对心理障碍确实有一定治疗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艾是一名某重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平时在学校里也比较活跃,还是学生干部。前段时间自己身上的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她曾有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接受化疗还是放弃。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在长期住院的经历中,患者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非常差。由于过度的压抑和担心,导致了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因此前来接受治疗。

消沉的病人不太愿意多活动,对经历了一段时间衰弱和静卧的病人来说,画画是身体活动一个较为安全的开始。因此,治疗刚开始的时候,治疗师让她画了一棵树,见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她有一种被广阔世界压倒自我的倾向,对自己以及自己的状况有一种极端的不满足感,同时,对自我力量的过度关心,存在一定的孤独感。

后来的治疗中,她逐渐舒缓了自己的情绪,最后心态变得比较平和,目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状况,接受化疗。最后的一次治疗画的是一个丛林,上面有房子,画面中间是一块空白。这个空白,应该是不确定的未来的窗户。她说:“我差不多要向死神投降了,但我不害怕,也不愿听从他人的安慰。”她对自己这幅画的解释没有一点儿宿命论的色彩。她说:“这个空地是一个机会,可能是一条穿越丛林的道路,也可能是一块安全宁静的住处,但我不能待在这里,因为可能会有狮子闯进来。”

画画是艺术疗法的形式之一。画画可以使患者获得掌控感,这些熟悉的东西和可以控制的工具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掌控感掌控画画的过程和自己的情绪。画画还能帮助一些病人想起已经忘记了很久的记忆。除画画之外,艺术疗法还有很多的形式,如,音乐疗法、箱庭疗法、游戏疗法等等。艺术治疗的病人不但可以通过交谈,而且还能通过任何美术、艺术活动,如绘画、拼贴、捏塑与雕刻,依病人的需要用颜料、蜡笔、彩色笔、炭笔、黏土或其他艺术材料表达出来,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不管是什么形式,艺术疗法对心理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艺术疗法对遭受了事故的儿童也特别有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该例子是覃唐2005年在《中国新时代》刊物第8期发表的文章“艺术疗法拯救海啸孤儿”中叙述的关于艺术疗法治疗海啸孤儿的情况。

怎样救助在印度洋海啸中幸存下来的孤儿,让他们走出恐惧阴影呢?他认为绘画、拼贴、捏塑等艺术活动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具体情形是: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一帮儿童正在画画。其中一个儿童画的是狂怒的海水卷走了房屋、树木以及伸出手做最后挣扎的人们。另一个儿童的画更加阴暗:排山倒海而来的浑浊海浪以及被海水吞没的受害者令人难以忘怀的面部表情。

这么小的儿童却画出如此阴暗的画面,这的确令人心痛。不过,在42岁的詹妮弗·巴格莉看来,对于那些在去年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中目睹家人和邻居被海浪卷走的儿童来说,这却有助于拨开他们心灵的阴霾。

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的焦虑得不到治疗,他们正在发育的大脑就可能受到永久性损伤。造成此类损伤的原因很复杂,不过据詹妮弗·巴格莉说,治疗方法却没那么复杂。她指出,只要让这些儿童去玩,并学会一些新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恐惧就能达到目的。更重要的一种形式是艺术。为此,詹妮弗·巴格莉等治疗师不仅让儿童们画画,而且还专门编了一种木偶剧,讲的是一群不幸的动物们的故事。并通过这些艺术的形式,让许多将海啸的发生怪罪于他们自己的儿童能够从阴影中走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大量的实践案例已经证实,艺术疗法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艺术疗法对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与治疗作用。

二、艺术疗法的概念

艺术疗法是以艺术活动为中介的一种非语言性心理治疗,通过艺术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帮助患者从内外环境中找到和谐关系、稳定和调节情感、消除负性情绪、治愈精神疾病,以获得人格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艺术疗法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分析:狭义的艺术疗法是指利用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以帮助人们获得较好的身心调节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广义的艺术疗法是指利用各种艺术作品,包括绘画、舞蹈、诗歌、音乐和戏剧等,以帮助人们获得较好的身心调节的一种治疗方法。前者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方法。

更具体地分析,艺术疗法这个词由“艺术”与“疗法”两部分组成。“艺术”在字典里的定义是指“通过一定的材料、技术、样式来创造和表现美的价值的人类活动及其成果。因视点的不同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音响艺术、语言艺术以及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等等”。也就是说,艺术的重点在于“美的价值的创造和表现”。

而“疗法”是指“治疗疾病或创伤,以及为此而施行的各种手段”。本书中所说的“疗法”是指“心理疗法”,是采取一定的心理手段来减轻或去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尝试。很明显,“艺术”与“疗法”是完全迥异的两个概念,而“艺术疗法”是把两个不同体系中的概念摆在了一起。反过来,也可以说是把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分化后,得到了“艺术”与“疗法”这两个要素。总而言之,这是两个不容易结合在一起的概念。而这两个不容易结合的概念现在结合在一起了,是否就意味着两个概念平分秋色、各占一半的意思呢?

当我们说到“艺术疗法”时,如何划定这两个来自不同体系的概念各自所占的比重,将决定我们对“艺术疗法”的理解。同样是使用“艺术疗法”这个词,有的人强调“艺术”的一面,有的人强调“疗法”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点也就会有微妙的差异,有时甚至会发展为观点上的对立。

把重点放在“艺术”上时,人们会以艺术表现的技巧来判定优劣,或把治疗给艺术化。这样的理解和做法往往在艺术领域内比较常见,如,在艺术学校里一般都会把重点放在艺术性上,学校努力让学生的好作品能在大赛上获奖,学校的一切训练和努力都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疗法师们就好像是绘画培训班或是音乐培训班的教师。

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疗法”上的时候,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们会强调具体的治疗实践,他们对艺术没什么研究,也没什么兴趣。例如:在日本流行的箱庭疗法,该方法就不是一个很艺术的东西,箱庭的作品跟优秀的艺术作品根本没办法比。箱庭疗法只是被作为心理疗法的一个环节或一种技术来应用,所以,其重点不在箱庭的创作上。

两种取向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应该说,强调心理治疗作用的艺术疗法是促进患者从自己的潜意识中自发产生出想象的技法,艺术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学习者艺术创作的手段。两者的本质差异应该在于对待“潜意识”的态度,因此,艺术疗法师还必须精通对深层的潜意识的处理方法,例如,必须懂得如何处理因潜意识受到艺术刺激而引发精神错乱的患者。

不管是强调艺术性的“艺术”派,还是强调治疗性的“治疗”派,都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巧妙融合的,这种融合应该统合在治疗的目标下面。其实,“艺术派”和“治疗派”这两个极端的方面遗漏了一个重点,就是艺术疗法治疗师的原本任务。艺术疗法治疗师的原本任务是什么呢?是治疗。如何治疗呢?通过艺术。治疗是目的,治疗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精神的成长,而艺术的完成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治疗的进展,因此,艺术只是手段。这告诉我们,在遇到两个派别争论并混乱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到我们的目标上来。

三、艺术疗法的历史

当代悄然兴起的“艺术医学”正以它有效治疗身心疾患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心理学界及医学界的青睐。1992年初,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艺术医学大会标志着“艺术医学已经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艺术医学”将成为新兴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有着开发、研究和运用的前景。“艺术医学”是艺术与医学的结合,再加上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边缘学科。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医学家把艺术手段用于医学治疗,即艺术疗法,常用的有音乐治疗、舞蹈治疗、书画治疗等;二是医学为艺术家服务,用以治疗艺术工作者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患上的形形色色的职业病,如“音乐医学”、“舞蹈医学”、“表演医学”、“嗓音医学”等。

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运用“艺术疗法”的国家。中医虽无“艺术医学”这门学科,但艺术疗法的思想早已有之,其起源甚至可追溯至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当时的所谓艺术疗法是医疗人员利用艺术活动了解病人的内心意识,帮助情绪受困的病人表达内心感受,如以绘画让病人投射其想法、内心矛盾、人际关系以及因疾病引发的不安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