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12070200000027

第27章 海峡生态城市发展论坛Ⅲ总结报告

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

2011年11月20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牵头承办,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福建师大旅游学院、福州市交通建设集团共同参与承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海峡生态城市发展论坛Ⅲ》在福州市福建闽江饭店成功举办,来自10个国家的16位国际来宾和来自台湾的来宾等近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围绕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这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在论坛上发表了书面讲话。李祖可说:“去年,在第二届海峡生态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我曾经说过,推动生态城市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探讨意义,很有理论价值、很有求索空间的命题,也是一个全世界都在持续关注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层面的问题。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来宾与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再次齐聚榕城,共同研究生态城市和绿色交通问题,让我看到了大家对于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热情与执著”。

李祖可说,省政府刚刚印发了《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多数设区市达到或接近生态市创建标准,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等目标,“生态福建”正成为福建省展示给世界最美丽的绿色名片,成为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生态城市在福建省出现,也将会有更多的绿色交通项目在福建开花结果。

李祖可表示,衷心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来宾和来自海峡东岸的台湾朋友们,能更多地关注福建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多地关注福建绿色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衷心希望大家能对福建生态省建设提出毫无保留的意见和建议,用大家的智慧,为福建省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论坛开幕式由省委政研室副巡视员、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叶穗山主持,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来宾有:省社科联副主席冯朝华,省台盟秘叶鸣,省政府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开明,省委党校副巡视员、省党校教育研究会会长胡国平、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省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许通,哥伦比亚来宾罗兰多先生、台湾来宾王运敬先生。

省城市经济研究会会长严子杰代表承办单位致开幕词(书面)。

省社科联副主席冯朝华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冯表示,很同意李祖可副主席的观点,推动生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探讨意义、很有理论价值、很有求索空间的命题,也是一个全世界都在持续关注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层面的问题。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来宾与海峡两岸专家学者齐聚榕城,共同研究生态城市和绿色交通问题,是对前两届生态城市发展论坛所进行的理论研讨活动的继续和深化。作为主办单位领导,他对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等承办单位能够连续三年针对生态城市这个比较前卫的理论问题持续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表示由衷的嘉许和鼓励;对各位专家学者连续三年针对生态城市理论问题的学术坚持和参与,表示由衷的嘉许和鼓励。

冯认为,城市作为省域的枢纽,其生态建设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同理,其绿色交通建设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因此,研究城市生态和城市绿色交通,意义尤为重要。目前,福建省全省上下正在齐心协力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衷心希望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和台湾朋友们,能和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们一起,更多地关注福建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多地关注福建绿色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用大家的智慧,为福建省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哥伦比亚来宾罗兰多先生和台湾来宾王运敬先生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7位专家分三个单元在论坛上就生态城市和低碳经济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中,省生态文明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廖福霖教授就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美丽城市问题,省城市经济研究会会长严子杰高级经济师就绿色交通对于发展生态城市的作用问题,福建师大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耀星教授就绿色交通与旅游城市建设问题,台湾慈济功德会处长王运敬先生就人类的幸福城市、人人做环保问题,省高级法院林业庭庭长祝昌霖教授就畅美交通的生态构建问题,福建师大地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伍世代教授就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福建江夏学院教师刘学峰就福州市LNG公交车辆发展问题,先后发表了摘要性意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研究员,省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日东教授,省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林红教授等3位点评专家匠心独具,贡献了很好的点评意见,赢得了来宾的嘉许。现场互动环节气氛活跃,尤其是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相互间踊跃提问和解答,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只恨时间安排太短,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人不得不中断大家的发言。论坛组织者还及时地向参与者提交了一本论坛论文集。共计有41位专家学者提供了29篇书面论文和3篇论文摘要在论坛上交流。省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福建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安增军教授主持了3个单元的学术交流活动。

本论坛继续保持自身的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研究深入,水平较高。提供论坛交流的论文有的是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有的是省级“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论坛参与者的研究层次。

二是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坛收入的29篇论文均紧紧围绕生态城市与绿色交通主题,分别从各个层面各个侧面开展研究,且观点独到,有创新,有见地。

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高。在本次论坛上交流的专家学者尤其注重实证研究,而且大多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实践建议,引起了到场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注意。

四是注重学术研究的链式效应。海峡生态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省社科界学术年会的旗帜下已经连办了三场,第一场是宏观的讨论生态城市问题,第二场突出了低碳经济主题,第三场则突出了绿色交通问题。论坛还有意识地安排相关专家学者开展链式研究,如福建师大廖福霖教授在第一场论坛上交流的是生态生产力问题,第二场交流的是生态文明经济问题,本场交流的则是绿色交通与生态城市问题;又如福建省法院林业庭庭长祝昌霖教授第一年交流的是构建生态环境审判机制问题,第二年进一步分析福建省各级法院开展生态资源司法保护情况问题,今年则围绕畅美交通的生态构建问题开展法律规治研究;福建江夏学院的刘雪峰、梁雪老师第一年在论坛上发表的是福建省林业生态建设与气候变化问题,第二年是对福建省城市人居环境问题进行探究,今年则对福州市LNG公交车辆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这种链式研究的良好效应,恰如论坛组织者所预期。

五是注重培养年轻学者。本论坛注重给年轻学者展现学术风采的机会,第一场论坛邀请了江夏学院的年轻教师梁雪,第二场邀请了年轻专家杨敏、吴子昊,本场则邀请了年轻教师刘雪峰在论坛上作重点发言。能与著名专家在论坛同台交流,年轻专家很受鼓舞,老学者则看到了学术交流活动的新生力量和勃勃生机,各方反映很好。

参与本次论坛活动的国际来宾和台湾朋友也对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表示,举办这样的论坛确实很有意义,很愿意继续加大合作力度,组织更多的相关学者参加今后的论坛活动。

省生态文明研究会会长廖福霖教授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简要而精到的闭幕词,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京葛主持了论坛闭幕式。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科学网、绿色中国网、福建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环境报、环境与发展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州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关注和报道。

作为主要承办者,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非常感谢省政协李祖可副主席的热情关注和支持,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省社科联和省台盟的强力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中国商务部国际官员交流基地和台湾慈济功德会的热情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其他承办单位的给力支持和帮助。

作为主要承办者,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有决心也有信心,继续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继续抓住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这个主题,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度、宽度和高度,争取多出一些对海峡西岸生态城市发展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冀望相关单位和领导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