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12070200000018

第18章 中国私人投资与低碳发展(1)

--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任力黄崇杰

摘要: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框架下,利用1995至2008年间有关经济增长、私人投资和碳排放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私人投资水平对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相符合,即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国的碳排放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的私人投资对于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相应的对策是:必须打破私人投资“碳锁定”的状态,引导私人资本投资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新能源产业,实行私人投资的低碳准入制度,促使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投资,制定私人投资低碳促进法等。

关键词:私人投资;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低碳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在若干领域逐步对私人资本开放,改变了公有制经济单一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私人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劳动就业、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据中国民营经济(2009~2010)蓝皮书显示,2010年,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0年上半年,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789.4万户,较2009年底增长6.65%;注册资金、个体工商户、个体私营企业分别较2009年底增长12.8%、4.1%和2.6%。但是,我国私有制经济具有技术基础低、单位能耗高、污染排放大等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下,已经在考虑征收碳税的问题了,一旦这一设想付诸实践,这将大大降低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因此,探讨我国私人投资对碳排放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是民营企业走向低碳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文献综述

自Grossman、Krueger(1991)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以来,出现了大量运用此理论来对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这一假说认为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会不断恶化,在经济发展的后期会逐渐改善。Panayotou(2000)对有关环境和经济增长的文献做了一个比较详尽的综述。其中总结了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在最初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基础之上,学者们已经加入许多其他因素,如国际贸易、收入分配、人口增长、政策因素等,来深入分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些研究没有从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类型的所有制投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事实上,在我国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对碳排放应该具有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其一,公共投资主体会比私人投资更遵守国家关于能源与环境对投资的约束;其二,作为一个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私人企业家比国有资本的企业家更愿意将个人经济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

从私人投资角度出发,考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私人投资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则更不多见。Talukdar(2001)利用44个发展中国家在1987~1995年间的数据,研究了经济中私人部门投资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一些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量,他研究发现,经济中私人部门的投资越高,其环境污染程度将会越低。其解释为,私人企业为了追求自身更高的经济效率,会采用更有效和更清洁的生产技术,从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相对较小。这一研究结论可能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私人投资,主要对应的民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走的是一条资源消耗型、能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在研究我国私人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民营经济走低碳发展的投资的对策措施。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为了提出私人投资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研究私人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私人投资变量,将基本模型设定为如下形式:

CO2it=α+β1GDPCAPit+β2(GDPCAPit)2+β3PIit+β4FDIit+β5TRADEit+β6INDUSTRYIit+μi+νi+εit (1)

其中,CO2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人均碳排放;GDPCAP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人均GDP;PI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私人投资水平;FDI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GDP的比率;TRADE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GDP的比率;INDUSTRYIit表示第i省第t年的工业增加值与其GDP的比率;μi、νi和εit分别表示时间效应、个体效应与随机误差。其中,选取FDI和贸易额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根据“污染天堂假说”(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那些污染程度较高的企业会选择那些环境管制较为放松的国家进行投资,故更低的环境标准成为了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源泉,而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来说,往往会因此牺牲环境质量,以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尽管此假说并没有在实证研究中获得足够多的支持)。其次,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在FDI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技术转移,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如Borensztein等(1998)的研究认为FDI是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Mielnik 、Goldemberg(2002)用20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随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上升而下降。最后,模型中利用工业增加值这个变量,是为了控制工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数据说明

社会固定投资可以分为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公共投资是指投向于公共产品或服务行业的投资。按照Pereira等(2003)的划分,公共投资可以分为五部分:高速公路和街道组成的基础设施,电力和煤气设备、运输系统、机场等组成的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和水供应系统组成的基础设施,教育、医院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保护、发展组织和民用设备。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上,韩仁月、常世旺、段超(2009)将公共投资细化为交通运输及仓储,邮电和通讯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类似地,陈工、苑德宇(2009)结合了《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固定资产统计年鉴》的分法,将交通运输和仓储、地质勘探和水利管理、煤气水电生产和供应、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因具有公共性,而作为公共投资。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两部分,因此,可以用投资总量减去合成的公共投资得到私人投资。本文采用陈工和苑德宇的这一方法,计算出我国29个省市在1995~2008年间的私人投资数据。此外,GDP、FDI、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均可由中国经济数据库获得,并将名义GDP以1995年为基期调整为实际GDP。

由于中国统计年鉴没有公布各地区碳排放的数据,需要我们进行测算。碳排放可分为自然排放和人工排放,人工排放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碳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消耗、生物燃烧等,其中化石燃料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于现实生活中主要是以化石燃料消耗为主要碳源,依据徐国泉等(2006)提出的二氧化碳的因素分解模型,我们采用如下的碳排放估算公式:

Et=δf+Ef+δm+Em+δn+En (2)

其中,Et为总的碳排放量,Ef为煤炭消耗量,δf为煤炭消耗的碳排放转换系数,Em为石油消耗量,δm为石油消耗的碳排放转换系数,Em为天然气消耗量,δn为天然气消耗的碳排放转换系数。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下列碳排放系数。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暨二氧化碳情景分析,2003.

根据中国经济数据库与历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我们得到各地的能源消费,乘以相应的碳排放转换系数,根据公式(2),得到各省、市(区)的碳排放数据。由于数据的缺失,本文将香港、台湾、澳门、西藏这四个地区排除在外,并且将重庆市的数据并入四川省。

三、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面板数据的伪回归问题,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根据所有截面序列是否具有相同单位根,可以将检验单位根过程的方法分为同质单位根检验法与异质单位根检验法。同质单位根检验的主要方法有LLC、Breitung、Hadri,异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主要有IPS、Fisher-ADF、Fisher-PP。本文利用LLC、Fisher-ADF、Fisher-PP等三种常用方法对我国碳排放、人均GDP、私人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GDP的比率、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GDP的比率、工业增加值与其GDP的比率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注:检验形式只带截距项,为简洁起见只报告了各项统计值。*表示1%水平下显著,**表示5%水平下显著,***表示10%水平下显著。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全部6个变量的水平值均不能全部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值均可以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可以认为这6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二)面板协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