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12069000000013

第13章 经济文化类(12)

由约翰·穆迪于1909年设立,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简单的等级系统,从而了解有关证券的相对信用质量等级。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是美国评级业务的先驱,也是当今世界评级机构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它不仅对国内的各种债券和股票进行评级,还将评级业务推进到国际市场。评级级别由最高的Aaa级到最低的C级,一共有21个级别。评级级别分为两个部分,包括投资等级和投机等级。信用质量的等级用评级符号来表示,每个符号代表一个组别,组内的信用特征大体相似。评级符号分为以下9种,代表从最高信用风险到最低信用风险:AaaAaABaaBaBCaaCaC,穆迪在从Aa到Caa的各个基本等级后面加上修正数字1、2及3。穆迪于2001年7月在北京设立代表办事处,开拓中国业务,于2003年2月成立全资附属公司---北京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

【惠誉评级】

惠誉评级是与标普、穆迪齐名的全球3大评级公司之一,是唯一的欧资国际评级机构,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在全球设有4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1100多名分析师。惠誉国际业务范围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国家、地方政府和结构融资评级。迄今惠誉国际已完成对1600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评级,1000多家企业评级及1400个地方政府评级以及全球78%的结构融资和7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其评级结果得到各国监管机构和债券投资者的认可。惠誉国际作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公司进行信用评级,体现3方面作用:降低投资风险,确定融资成本的依据,扩大证券交易主体的范围。在3大评级公司里,惠誉是最早进入中国的。

【金融指标】

包括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等。

【离岸金融(OffshoreFinance)】

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离岸金融中心又称为离岸金融市场,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是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历史性创新。任何国家、地区或城市,凡以自由兑换外币为交易手段,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由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独立的资金融通市场,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一般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又不受所在国的法规和税制限制,通过发达的资讯系统与世界各地相联系,交易瞬间达成,既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资金的跨国流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监管,因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众多的离岸金融市场将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

因此可以说,离岸金融市场(中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银行不必持有准备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离岸银行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即它们对存款户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银行对国内存款户支付的利率,而且可以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离岸金融享受税收上的优待。离岸金融市场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

【国际游资(InternationalFluidCapital)】

又可称为国际投机资本,它是一种游离于本国经济实体之外,承担高度风险,追求高额利润,主要在他国金融市场作短期投机的资本组合,是在世界范围寻找盈利机会的国际短期资本的一部分,又称“国际热钱”。其投资对象主要是外汇、股票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国际游资具有停留时间短、反应灵敏、隐蔽性强等特点。

【世界货币(WorldCurrency)】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世界货币是实现国际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它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在经济上逐渐联结起来。

【国际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带有双方的性质,即每个国家既输出商品也输入商品,而且主要以信用方式进行,因此国与国之间就发生了相互的债务关系。

这些债务关系的结算可以利用信用工具(如汇票、支票等),通过相互抵消来进行,对于抵消后的差额,即利用真实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手段来偿付,这时,世界货币就执行着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贬值(Devaluation)】

又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货币贬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

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

【中国银联】

全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26日成立,总部设在上海。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

公司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公司经营机制,建立和运营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实现银行卡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乃至“走遍世界”的目标。

【财政政策(FiscalPolicy)】

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指标】

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况,所谓平衡就是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我们称之为财政赤字。中央政府一般通过发行公债(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危机(FinancialCrisis)】

指国家财政因收不抵支而发生严重的混乱和动荡。具体表现为:国家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入不敷出;国家债务剧增;停付全部或部分国家债务等。广义财政危机还包括货币信用制度的混乱和动荡。通常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危机,是由国民经济军事化、实行膨胀性的财政金融政策或其他经济、政治原因而引起。

【货币信用危机】

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危机。有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和特殊类型的货币信用危机两类。货币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在国内,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大批银行倒闭,利息率急剧提高,商品和股票价格猛跌;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国际信用的规模大大缩小,国际结算中纷纷要求用黄金支付,引起黄金价格猛涨,汇价剧烈波动等,使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为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

划分货币层次是指以流动性为标准,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范围。国际上对货币层次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计量货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货币供应量(MoneySupply)】

即货币存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货币存量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定义较宽些的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一国货币供应总量。

【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等。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较收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利息等手段控制投资、信贷的过度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经济总体的平衡。

主要体现在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的时候,经济增速过快出现泡沫,国家就会采取从紧的政策。此时通货膨胀的根源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供过于求。

我国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抑制总需求和抑制物价上涨,令经济增长放慢。但是一国采取的政策并不是单一的经济政策,往往通过多个经济货币政策调整补充而达到效果。

【稳健的货币政策】

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它指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的条件下,中央银行采取适当的“紧缩”措施,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进而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采取像降低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或者在公开市场操作赎回债券释出资金等方式,借以提高货币供给成长率,增加市场的可借贷资金,应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刺激景气。也就是说,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给适度增加和合理的贷款结构,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量化宽松(QE)】

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