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12062800000004

第4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五)教学总结: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这堂课也获得了成功,邓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拥有新鲜的教学观念,首先是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邓老师也认真分析了教材,因为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邓老师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小蜗牛,猜想、验证2分硬币——称千克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他的这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关注分析学生的需求中,邓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邓老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他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情景的创设中,邓老师都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让学生从课始就进入用口交流购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体的重量、用心感悟物体之重量的活动中,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达到乐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调动学生乐趣,启动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向深入发展。从课始的说、看——课中的掂、猜、称——课尾的掂、想、称、议的活动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与交流,会发现同一个内容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这说明有不同的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我们知道,教学质量的要害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好坏,要害在于备课,可以说教学的过程是从备课开始的,因此抓好备课这个起始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一般轻易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如何把握所教教学内容为主,对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考虑不周或不去考虑,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经验只停留在知识内容或方法上,而忽视能力和素质要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淡化了过程。这样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当前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对课堂教学设计还重视不够,个别老师的教案是使用多年不变,有的老师只备例题和习题,没有能力培养的意识,也有的老师将能力练习和素质培养纳入教学轨道,但经验不足,不知如何下手。下面看一个案例:

在小学数学的《认识三角形》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就是可以从认知(知识)、情感(心理)和技能(动作)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就可以有两种撰写教案的不同形式,二者都是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方式,

(1)常规教学方案:(教案式)

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

教学要点:

重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吗?

难点——渗透事物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并可能相互转化的观念。

教学要求:创设多媒体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学生的多种形式的纸拼学具操作,自我验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并明白大千世界中事物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并可能相互转化的观念。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CAI课件与视频展示台

学具—CAI课件、纸拼学具。

教学过程(略)

2多媒体教学设计(目标设计式)

(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①通过CAI展示,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知识水平)。

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真的是180°吗?你能自己找到验证的办法吗?(应用与分析水平)

(2)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心理体系)

①利用CAI课件的赏心悦目和简便易行,调动起学习和操作的兴趣(接受水平)。

②渗透事物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并可能相互转化的观念(判断与价值水平)。

(3)技能领域教学目标(能力体系)

①CAI课件提供的两种典型的学具操作,可以将三个内角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组成一个平角——180°(模仿水平)。

②可以通过CAI课件可能实现的三种学具操作方式(巧妙化水平)。

③可以自我运用纸拼学具的其它验证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创造高度)。

这个另类的目标设计式方案,是为了利用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详细说明学科的知识、技能与心理的三大体系是可以落实到常规教学实践中,其操作性较强。它与常规教学方案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将许多原本没有明确提出来的本课教学目标规范化、明晰化。并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但第二类的目标设计为多媒体教学设计,字里行间渗透的是更加全面的、现代的教育思维。

教课决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讲几个定理,举几个例子了事。教师必须精心策划,既要有具体细致的总体设计,还要设想到各个局部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

课堂教学的设计,理所当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蓝图和基石、航标。因此对课堂教学设计,也就必然要作全方位的理性审视。不仅要掌握每个子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各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还要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有深刻的认识,洞察每一子系统与整体教学目标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名言警句之修养篇

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池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