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12046400000001

第1章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概述

§§§第一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现状

一、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自然界中绝对无污染冶无公害冶的蔬菜产品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限制其污染的程度,使其在一定的标准规范下达到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目标,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所讲的无公害蔬菜,其实是一种污染性小、相对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蔬菜产品。

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产地符合规定的生态环境标准,操作过程符合特定的生产标准,生产食品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分为两级,即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的AA级标准和允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限量的化学合成物质的A级标准。

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符合要求的蔬菜产品,才可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

二、世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产量,丰富产品,将化学农药、肥料、生长激素等物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破坏了生态平衡。跨越20世纪,人们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了既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又不使生态环境得到破坏,各个国家纷纷建立了一些协会和组织机构,以期达到一种生态、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农业体系。在英语语系中该体系被称为有机农业冶,在一些非英语语系中被称为生态农业冶,在德国被称为生物农业冶,在日本被称为自然农业冶,我国将之称为可持续农业冶。

1972年,有机农业国际运动联盟(简称IFOAM)在法国成立,其总部建在德国。1991年9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简称WSAA。这之后,日本也成立了自然农法协会,简称MOA。不同组织机构,其管理办法和执行标准也不同。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冶的各国首脑会议。会议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全球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加强了环保意识,此举加速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有经数据表明,自1989年之后,无公害食品市场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有专家预测,从1989年开始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一直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无公害食品将逐渐取代现有的常规食品,成为21世纪餐桌上的主导。

三、我国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现状

1982年,我国开始对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研究和生产;1983年,经过农业部植保总站的组织,全国有23个省市展开了关于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实验和推广工作。根据调查,1998年前,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品种达到17种,示范田面积有29.2万公顷,总产量达639.54万吨,并且有95家企业的144个蔬菜产品进行了绿色食品标志的注册。

自从我国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生产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研制了一批高效、无毒害的生物农药,总结了一套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二节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一)生产无公害蔬菜有摄氏度于人体健康

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可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蔬菜遭到污染,轻者导致疾病,严重者造成死亡。

蔬菜中的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过高的NO3浓度容易产生高铁血红蛋白,使人体血液变成蓝黑色,导致人体因患蓝婴病(高铁血红蛋白症)而死亡。除此之外,硝酸盐还可以转化成为亚硝酸盐,成为致癌和致畸的亚硝酸胺,亚硝酸胺通过蔬菜进入人体,将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食品中硝酸盐的含量标准,即每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分别为每千克5毫克和0.2毫克。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所建议中国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可分为4级标准。

由此可见,生产无公害优质的蔬菜产品才能有摄氏度于人体健康。

(二)生产无公害蔬菜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恰恰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

现如今,市场上的蔬菜质量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对于城市蔬菜产业来说,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提高蔬菜质量、适应高要求的市场很有必要。同时,市场研究表明,无公害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平均高出20%,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没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得不到进入市场,因此,为了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必须积极地开展无公害蔬菜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三)生产无公害蔬菜有利于外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蔬菜栽培面积越来越大,蔬菜产量不断增加,蔬菜生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开拓国际市场是发展蔬菜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我国蔬菜生产中出现的公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出口创汇。目前,蔬菜出口的主体市场都有自己的相应标准,而中国出口的一些肉类、鱼类、茶叶、蔬菜却因为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有毒物质残留超标被拒收,许多出口蔬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因此,只有发展符合出口标准的无公害蔬菜才能提高蔬菜的质量,有利于外销。

§§§第三节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特点及内容

一、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特点

(1)面向对象有生命

蔬菜标准化面向的对象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其中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受控制的因素如土壤、气温、降雨、风力和农业结构等。由于蔬菜标准化生产面向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所以对同一标准化对象实行同一标准,得到的经济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农业新技术,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因此,要根据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对象,制定最合适的标准。

(2)地区性较强

蔬菜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界的限制,有很强的地区性。同一种产品因产地不同,其品质也不会相同,同一种生产技术如果地区不同,对蔬菜产品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国蔬菜生产标准中设有农业地方标准,就是考虑到这点。

(3)生产标准复杂性

蔬菜标准化生产制定标准周期长,考虑因素多,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比较长,所以在制定生产标准时周期也较长。

为制定生产标准而进行的相关试验,其周期一般是1年,但如果有失误或者试验失败,就要再进行1年,因此,一项农产品标准的制定,至少需要3年的统计数据。

农业生产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新品种的培育、使用和推广过程需要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地膜、化肥、农药、温室等的相互配合,这些因素只要有一项做不好,就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因为蔬菜标准化生产面向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各自有其独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因此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比其他行业的标准化生产工作更复杂。

(4)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同步

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文字标准属于客观实物的文字表达,但是文字标准是抽象的,人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有些感官标准如色泽、口味等很难用文字描述的就需要同步制定实物标准,以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标准的实施。

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内容

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有蔬菜种子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其中产品质量标准是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核心内容,种子标准化是实现产品质量标准化的基础,生产技术标准化是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保障。

(1)种子的标准化

蔬菜种子的标准化生产指的是对蔬菜果实、种苗、菌种、砧木和接穗等所有用于繁殖的材料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种子标准有品种标准、原良种生产技术的规程、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种子检验方法标准、种子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品种标准可以帮助鉴别蔬菜品种的真实性,通过品种名称、来源、典型性状、生育期、抗逆性、适应性能、成熟期以及种植要点等的相关描述,对优良品种做出明确说明,对其栽培技术要点做出科学的规范。

蔬菜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可以帮助鉴别种子质量的优劣,主要包括品种纯度、种子净度、发芽率、水分含量以及杂草种子等的鉴别。

原良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可以帮助种子繁殖力、制种质量的提高,防止混杂退化,不同的作物、繁殖对象、繁殖方式、授粉方式、技术要求和外界环境要求,其原良种的生产技术规程也不同。

蔬菜种子的检验规程依据品种标准和种子质量检验标准而定,为了使检验准确性更高,所以对种子检验的项目、内容、程序、方法和手段制定了统一的规程。

(2)蔬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化针对蔬菜产品质量性能,为蔬菜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制定出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蔬菜产品质量的指标通过产品品质、外观、加工技术性能和安全卫生性能几个方面达成,它是产品质量分级和检验的根据。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质量指标。

(3)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

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通过选用良种,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种植技术,合理安排播种期,科学调整肥水使用等的技术措施,对蔬菜产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实现蔬菜的高效、高产、优质发展。

不同的作物、品种、种植方式,其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也不一样,其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也不相同。一般该技术规程包含经济技术指标、品种、选地、整地、播种、育苗、定植、疾病防治、收获和贮藏几大方面。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蔬菜标准化生产还有农业机具作业、农药安全、种植设施、土壤质量等方面。

§§§第四节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产地环境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主要依据产地质量标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其中产地环境标准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础,在进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时,产地环境标准一定要达到相关要求。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可以切断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应是不受污染源影响,污染物含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因此,在开辟新的生产基地时,首先要对土、水、气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不受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良好、是否适合蔬菜生产、是否便于销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