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守护最后一块湿地(星球保卫战)
12045900000005

第5章 绿色梦想—湿地连着你我他(4)

西部青藏湖区为强烈的地壳隆起区,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以构造湖为主,并有冰川湖、岩熔湖及堰塞湖等。湖泊水深多在数十米以上,呈封闭性或半封闭性孤立分布,主要靠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湖水清澈,许多大湖透明度均在 10米以上;主要为咸水湖,湖水矿化度高。另外,东北湖区多火山堰塞湖;蒙新湖区多风蚀洼地湖;云贵湖区多构造断陷湖。

湿地类型中最为主要的是沼泽湿地,它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在我国,沼泽湿地面积面积很大,占天然湿地面积的37.85%。

沼泽的特点是地表经常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有的沼泽有泥炭积累,有的没有泥炭。

沼泽湿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富养沼泽。又称低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最初阶段。沼泽表面低洼,经常成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汇集的所在。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随着水流带采大量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灰分含量较高。水和泥炭的 pH值呈酸性至中性,有的受土壤底部基岩影响呈碱性。如中国川西北若尔盖沼泽的泥炭呈碱性反应,就是因为该区基岩多为灰质页岩与灰岩夹层,pH值多在 8左右。富养沼泽中的植物主要是苔草、芦苇、嵩草、木贼、桤木、柳、桦、落叶松、落羽松、水松等等。

(2)贫养沼泽。又称高位沼泽,往往是沼泽发育的最后阶段。随着沼泽的发展,泥炭藓增长,泥炭层增厚,沼泽中部隆起,高于周围,故称为高位沼泽或隆起沼泽。水源补给仅靠大气降水,水和泥炭呈强酸性,pH值为 3.0~4.5。灰分含量低,营养贫乏,故名。沼泽植物主要是苔藓植物和小灌木杜香、越橘以及草本植物棉花莎草,尤其以泥炭藓为优势,形成高大藓丘,所以贫养沼泽又称泥炭藓沼泽。

泥炭藓沼泽,即高位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由于多水、寒冷和贫营养的生境,泥炭藓成为优势植物,还有少数的草本、矮小灌木及乔木能生活在泥炭藓沼泽中,例如羊胡子草、越橘、落叶松等,优势植物是泥炭藓属若尔盖沼泽。

(3)中养沼泽。又称中位沼泽,属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由雨水与地表水混合补给,营养状态中等。有富养沼泽植物,也有贫养沼泽植物。苔藓植物较多,但尚未形成藓丘,地表形态平坦,称为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

由于沼泽地的土壤有泥炭土与潜育土之分,沼泽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大类。

另外,按植被生长情况,可以将沼泽分为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和木本沼泽。

(4)木本沼泽,即中位沼泽:主要分布于温带,植被以木本中养分植物为主,有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之分,优势植物有杜香属、桦木属和柳属。

(5)草本沼泽:是典型的低位沼泽,类型多,分布广,常年积水或土壤透湿,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优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状茎,常交织成厚的草根层或浮毡层,如芦苇和一些苔草沼泽,优势植物有苔草,其次有芦苇、香蒲。

全世界沼泽(按泥炭层 30厘米计)面积约 5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 3.35%。沼泽在世界上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北极带、寒带和温带地区。南半球沼泽面积小,主要分布在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

沼泽里的植物茂盛,一般是挺水植物偏多,草的高矮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纬度较高地区的沼泽草比较高,纬度较高地区的沼泽草较矮,甚至很大部分是苔藓。荷花、莲花也是沼泽湿地的常见植物,它们就属于挺水植物。一些喜湿和耐涝的树种会在沼泽里长得很大,一个明显特征是它们的根基往往很粗。另外,沼泽中还生活着多种动物,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泥炭,又称黑土、草炭,是古代低温、湿地的植物遗体,被埋在地下,经数千万年的堆积,在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的条件下,植物残体缓慢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多呈棕黄色或浅褐色。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多,南方地区只在一些山谷低洼地表土下有零星分布。它是一种很好的栽培基质。

形成泥炭土的主要植物是泥炭藓、冰藓、苔草和其他水生植被。根据泥炭形成的地埋条件、植物种类和分解程度,可分为高位低位、和中位泥炭三大类。

(1)高位泥炭:为温带高纬度植物埋在地层下经长期堆积炭化而形成。以羊胡子草属、水藓属植物为主,分解程度较低,氮和灰分元素含量少,酸性较强,pH值为 4~5。容重较小,吸水透气性好,一般可吸持水分为其干重的 10倍以上,适合作无土栽培基质,但 pH值必须调至 5.5~6.0,也可用于配制培养土。

(2)低位泥炭:分布于低洼积水的沼泽地带,以生长需要无机盐分较多的苔草属、芦苇属植物为主,以及冲积下来的各种植物残枝落叶,经漫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分解程度较高,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较多,酸性不强,肥分有效性较高,风干粉碎后可直接作肥料使用。因其容重大,吸水和通气性较差,不宜单独作栽培基质。

(3)中位泥炭: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泥炭,性状也介于两者之间,既可用于无土栽培,也可用于配制培养土。

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泥炭也可以称为泥炭、草煤或草炭。它是由水、矿物质和有机质三部分组成。它既是一种能源,又是工、农业许多部门必需的原材料和化工原料,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矿产资源。泥炭地还具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功能。

泥炭含有一定的腐殖酸,腐殖酸又称胡敏酸。它是由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遗骸,受到微生物和介质作用,经过分解和合成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煤炭腐殖酸存在于泥炭、风化煤和褐煤中。腐殖酸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有芳香核、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腐殖酸具有弱酸性、亲水性、离子交换性、络合性、氧化还原性及生物活性等。

人类利用泥炭的历史很悠久,泥炭曾被作为重要的燃料之一,主要用于取暖,到了近代还被用于发电;由于泥炭(水藓类)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材料,通过蒸馏后可制成活性炭,用于净化沙质等;在 18世纪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将泥炭浴池加温至40~ 42℃后洗浴,据说可治疗各类风湿性疾病、脊椎病、关节炎、妇科病等。自 20世纪 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将泥炭用于园艺业,作为大规模工厂化园艺生产的基质材料。

泥炭地可分为水藓泥炭地和沼泽泥炭地。这两类泥炭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炭地形成的条件不同。一般来说,仅仅依靠雨水浇灌的植物形成水藓泥炭地,而主要依靠叶表水的植物形成沼泽泥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