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肉鸡的育种技术
一、培育核心群
近20年来,虽然肉鸡育种有越来越多的性状需要改良,但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原因主要就是有较大的核心群规模,它对快速和较大遗传的进展起基础性的作用。通常商业育种的核心群会很大,各系每一世代用于繁殖下一代的一般有1500~1600只母鸡和200多只公鸡。另外,各地区在每个品系往往有一定的有效群体含量,减少了近亲的影响,增加了重组的机会。核心群体纯系都有自己的系谱,这样选择时可以根据其成绩进行,对各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考虑,又可以保持核心群的多样性。
二、纯系繁育
品系是通过近交建立家系进而封闭育种形成的。这是一种纯系育种方法,包括近交、家系繁育等方法在内。近交能够累加优秀加性基因和结合非加性基因,同时因纯合会有有害或不良隐性基表现出来,近交系数一般达到0.5以上,选择符合要求目标的留种,将近交系育成。
在育种上对于肉鸡父系和母系有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选择性状和方法。父系主要按个体早期生长速度、体型外貌、饲料转化率、产肉量、腹脂等成绩选择。父系普遍采取循环育种,使每一世代多数量地使用公鸡,对避免近交有利,父系公鸡受精力的提高,通常也要好好选择蛋型。父系鸡6周或7周龄末的屠宰率、胸肌率及抗病性也需注意。
对于选择母系肉鸡的早期增重与产蛋呈负相关性状,掌握必须适度,早期体重过大的鸡要被淘汰,淘汰率在5%~10%。由于要兼顾上述两个目标,母系会有较长的选育时间。这就为后裔测定进一步提供了机会,加上公鸡繁殖性能的测定,使得母系有更加准确的选种工作。
肉鸡选种的进行分三个阶段。第一次进行是在6周龄,初选按5周龄末体重、胸骨、腿、体型外貌、趾的发育状态进行,选取后进行限制饲养。肉鸡最重要的选种指标是生长速度,因此,这次有相对大一些的选择力度,特别是公鸡。第二次进行选种在22周龄时,主要是将体型、胸、腿和外貌发育不良的个体淘汰,选择后转群。第三次进行选择在36周龄时,父系母鸡仅把体型外貌和胸、腿发育不良的个体淘汰,公鸡精率和孵化率选种按28~30周龄或28~32周龄的家系进行,母系母鸡按25~35周龄的个体产蛋数和产蛋量,公鸡此期的选择按家系产蛋数和孵化率。最后组成新的家系,配种繁殖。
一般情况下,6周龄第一次选种时,母鸡选留30%~50%,公鸡选留刚出壳4%~8%。最后一次选留完毕后,母鸡占雏鸡的15%~20%,公鸡占2%~5%。留种系还要根据母系和父系的不同有所改变,第一次选种时父系的选择率要比母系高。
三、配合力测定和品系配套
究竟哪些培育的品系杂交效果好,必须进行配合力测定。即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许多品系,通过杂交以观察哪些品系间的杂交优势最强,最后把最好的组合挑选出来,作为生产杂交鸡的配套品系。
四、品系扩繁和杂交制种
将选出的配套品系进行扩繁,然后通过杂交制种将商品鸡生产出来。配套系是指参与杂交组合的配套的品系。不同的杂交模式,根据参与配套系的多少而形成,现代生产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杂交模式:
1.两系杂交
指两个不同品种或品系鸡进行一次杂交,杂交的子代全部用于商品生产。其具有简单易行、易于配合力测定的优点,同时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不足之处是繁殖性能不能在父母代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而且有少量扩繁层次,供种量有限。现在已基本不用。
2.三系杂交
指三个不同品种或品系鸡之间的杂交。其繁殖性能有一定杂交优势,再与父系杂交在商品代也有杂种优势产生。
增加扩繁层次,大幅提高供种数量。相对来说三系杂交是一种较好的配套形式。
3.四系杂交
指四个不同品种或品系鸡之间的杂交,是仿照玉米自交系双杂交模式建立的四系配套。从鸡育种中积累的资料看,四系杂种与两系杂种和三系杂种相比,生产性能没有明显优势。但从育种公司的商业角度看,对种源控制、供种的连续性的保证,四系配套是有利的。
五、黄羽肉鸡的杂交配套
早期优质黄羽肉鸡的品种选育主要围绕石岐杂鸡等少数几个三黄鸡地方品种进行,进行了一些适当的引入杂交。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方多个科研院所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出的配套系各具特色。
六、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是有机地结合高产配套鸡的育种和制种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管理严格、分工明确的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加强管理良种繁育体系并将其建立健全,才能合理布局各级种鸡场,才能将良种迅速推广,才能使良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保障,使良种质量有保证;各级种鸡场按照良种繁育体系的要求设置和布局,既可以使种鸡生产避免盲目性,又可以使广大的商品鸡场和专业户获得最优良的商品鸡有保证;在全国只需要有少数育种场建设,集中投资,就可使配套品系较快较好地育成和改良,使商品场对优质的高产杂交配套品种的饲养有保证,从而将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消耗减少,生产成本极大降低。同时,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可以从源头抓起,严格管理。
良种繁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有育种和制种。第一部分是育种,进行选育、定型。在育种场内,将符合人们特定要求的十几个或几十个纯系鸡种选育出来,进行杂交组合,经过配合力测定,将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生产性能最好)的杂交组合选出,形成配套系固定下来进入下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制种部分,利用育种场提供的配套纯系进行扩繁(杂交制种)。扩繁过程中,向下垂直传递必须按照固定的配套模式,即祖代鸡只能生产父母代鸡,而父母代鸡只能生产商品代鸡,整个繁育的终点是商品代鸡,不能再作为种用。
七、生物技术在鸡育种上的应用
在控制动物生产力方面,生物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动物育种中已被成功运用多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主体工程的运用,使鸡的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鸡进行特定基因筛选定位、标记辅助选择、鸡基因图谱、基因型鉴定以及制备转基因鸡等,对优质肉鸡的培育进程有一定加速作用。
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型选择,在DNA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与描述遗传变异,使一种由基因型推断表型的选择方法形成,再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可以将育种进程加速,进行早期选种。常用分子标记方法有:微卫星、限制性酶切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等。此外,上述分子标记还可在鸡的基因图谱构建上起作用,构建基因连锁群,对育种有辅助作用。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制备转基因鸡,将鸡的生产性能改善,使鸡的抗病性提高。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转基因鸡的制作,如显微注射、精子载体法等,但由于鸡的生殖生理结构特殊,转基因鸡总体的进展相对滞后。
生物技术对鸡育种加速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我们也要注意。
尤其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基因转移,可能会对将来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有必要的,以使应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肉鸡产品对人类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危害,来确保鸡肉及产品的无公害。值得庆幸的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对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管理和规范。
作为一项技术,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重要区别,分为两点:第一,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而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第二,传统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的杂交和选择,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大量的基因被转移,对某个基因操作和选择不可能准确地进行,对后代的表现有较差预见性。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期后代表现。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紧密结合,可互相补短,动物品种改良的效率可被大大提高。
我国政府早在1996年就发布了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有关条例。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安全评价等作出规定,政府开始管理转基因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首次要求所有转基因进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2002年3月20日,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三个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由它们构成,将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微生物、动植物的安全,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保护有利。
§§§第二节肉鸡的人工授精
一、鸡的生殖系统
鸡的生殖系统与胎生哺乳动物不同。公鸡交配器官是退化了的生殖突起,睾丸、附睾在腹腔内,精子头部是长锥形。精子能在母鸡输卵管里的精子腺窝中生存24天,并具有受精能力,精子具有极强生命力。
母鸡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每隔25小时左右排卵一次,受精卵排出母鸡体外后未达到孵化临界温度(24摄氏度),发育会暂停。
1.公鸡的生殖系统
公鸡的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附睾和交媾器组成,需要了解公鸡的交媾器的构造再进行人工授精。
公鸡有一个包括乳嘴、腺管体、阴茎和淋巴襞四部分组成的交媾器,但没有像哺乳动物一样的阴茎。交媾器位于泄殖腔腹侧,平时在泄殖腔内全部隐藏。公鸡处于性兴奋时,腺管体、阴茎和淋巴襞中的淋巴管相互连通,淋巴襞勃起、淋巴液流入阴茎体内使其膨大,并有一条加深的纵沟在中线处形成;位于中线前端的正中阴茎体(中央白体)也因淋巴液的流入而呈一圆形突起于正前方,此时自肛门腹侧推出整个阴茎并插入母鸡泄殖腔。
2.母鸡的生殖系统
母鸡的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两大部分组成,输卵管由喇叭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以及阴道部等构成。
通常只有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完全并且具有生殖功能。母鸡的外生殖器阴道口、排粪口和排尿口共同开口于肛门,称为泄殖腔。
鸡的生殖系统构造与哺乳动物有区别。公鸡、母鸡的性器官均有不明显甚至隐蔽的特点,因此工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公、母鸡的生理特征,再为鸡进行人工授精,将人工授精率提高。
二、鸡受精的过程
无论是人工授精还是自然交配,精子会沿母鸡输卵管上行并达喇叭部的精窝内。如果交配(或人工输精)后输卵管内没有蛋,精子只需30分钟左右到达喇叭部。当卵子进入喇叭部时,一般会有3~4个精子经过15分钟左右进入卵黄表面的胚珠区,但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而受精。其实公鸡一次交配一般有15亿~80亿的精子数量射出,其中大量的精子在征途中牺牲。据实验测定,精子数量在1亿个之内,同样能达到良好的受精率,人工授精正是根据这个原理,从而将种公鸡的利用率提高。当喇叭部有新老精子共存时,新精子的活力比老精子大,受精的机会也比老精子多,通常在交配后的第三天出现最高受精率。因此种蛋收集工作通常从公鸡、母鸡交配后的第三天开始。
三、鸡的人工授精
随着普及和发展笼式养鸡,鸡的人工授精得以广泛推广。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有较小难度,掌握容易,且所需设备简单,有较少投资。对鸡实行人工授精可以将种公鸡的饲养量减少,采用人工授精时,如按每周授精一次,则1只公鸡可配100只甚至更多的母鸡,而自然交配时,一般鸡的公母比例为1:10~1:15。生产实践中为保证种蛋的高受精率,一般采用3~5天输精一次。按此计算,人工授精时鸡的公母比例约为1:50。与采用自然交配法相比,可将公鸡饲养量减少80%,使种蛋成本大大降低。采用人工授精时,公鸡、母鸡应该进行分笼饲养。分笼饲养,能对公鸡单独补充营养提供条件,也能为育种工作提供方便,有利于种鸡精液品质的提高。
通常情况下,采用人工授精时公鸡都采用单笼饲养,这样公鸡间的啄斗能减少,死亡率能降低。
任何方法都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采用人工授精时,由于对公鸡、母鸡的生殖器官反复多次实施外力挤压以及使用输精器具,难免对公鸡、母鸡的生殖器官尤其母鸡的生殖器官造成损伤。
因而在同一群体的公鸡、母鸡的生产后期采用人工授精时,常有鸡群生殖器官炎症等疾病发生,这在实际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所用器具需进行严格消毒,采精、输精过程中避免动作粗野等,必要时可对种鸡进行对症治疗。人工授精因经常从笼中抓鸡,这种应激反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鸡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