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农村常见病防治
12042800000006

第6章 常见症状及可能病因(5)

(5)其他近期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酗酒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脑血管疾病和严重外伤伴呕血者,应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在剧烈呕吐后或顽固打嗝后继而呕血,应注意食管贲门黏膜撕裂。

(6)头晕、黑蒙、口渴、冷汗,提示血容量不足。上述症状于出血早期可随体位变动(如由卧位变坐、立位时)而发生。伴有肠鸣、黑便者,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3.呕血的常见问题

(1)在家中如何应对突发呕血。呕血是严重的病症,必须及时到医院诊治。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则应立即安慰病人静卧,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给病人保暖,让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样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首先保证大脑的血供。

呕血时,病人的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吐血时,最好让病人漱口,并用冷水袋冷敷心窝处。此时不能饮水,可含化冰块。

(2)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黏膜药物。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3)胃溃疡不做胃镜可以确诊吗?胃溃疡有典型的症状,依据其疼痛规律似乎可以诊断。但胃癌有一种叫癌性溃疡,其早期临床症状甚至胃镜看到溃疡与胃的良性溃疡非常相似,甚至治疗后可暂时痊愈。为了早期发现胃癌,现主张对所有胃溃疡患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并在溃疡周边行多点活检。

(三)呕血应做的检查

呕吐物潜血及大便常规+潜血可作为简单的筛查指标,

1.B型超声波检查如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改变,即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如发现局部胃黏膜显著增厚则有利于胃癌的诊断。

2.CT或MRI检查对诊断肝硬化、胆道病变及胰腺病变有较大的帮助,也有利于中、晚期胃癌的诊断。

3.X线钡餐检查一般而言,在大出血时不宜行X线钡餐检查,因有可能加重出血或再出血,故多主张钡餐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稍稳定以后进行。

4.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方法之一。且可在出血后的24~48h内行紧急胃镜检查,以确定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有无出血性病变,其阳性率可达95%左右。如发现病变后再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则可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果是在出血停止后再作胃镜检查,则其阳性率可大为降低。

5.选择性血管造影经上述检查手段还不能明确出血的病因时,可行选择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多主张在出血的情况下立即行造影检查,其出血的部位或病变的性质多数可获得诊断。

(四)呕血常见几种疾病及典型病例

1.消化性溃疡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

(1)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

①上腹部疼痛或心窝痛,可呈钝痛、烧灼痛或饥饿样痛。这种疼痛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胃溃疡常在剑突下或偏左,进餐后1~2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后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在剑突下偏右,多于空腹时发生,进食后缓解。发作与季节有关,常在冬春或冬秋之交发生。

②常伴有返酸、嗳气、流涎、恶心、呕吐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

③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2)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依据上腹痛的规律不难做出临床诊断,但应进一步行钡餐或胃镜检查,尤其胃溃疡久治不愈时,应尽早做胃镜,并行病变组织活检,以免癌变没发现,耽误治疗。

(3)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去除和避免诱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甚为重要,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调,吸烟与酗酒等,消化性溃疡经药物治疗后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仍需要继续给予维持量的药物治疗1~2年,对预防溃疡复发有积极意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应用降低胃酸药物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预防溃疡复发的重要环节,

2.肝硬化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硬化为得肝炎后转化肝硬化,少部分为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血吸虫性肝硬化。

(1)肝硬化主要症状。肝硬化早期也叫代偿期:可有肝炎临床表现,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化验肝功能异常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晚期也叫失代偿期,病人症状明显。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食欲差、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当出现肝源性糖尿病时,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齿龈出血、鼻出血、紫癜、贫血。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双下肢水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腹水、胸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2)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感染:以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发生率3%~10%,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腹水为渗出液。

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源性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

肝性脑病:在肝硬化基础上,病人摄入蛋白过量、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均可诱发肝性脑病。此时病人可以出现精神症状、昏迷等。

3.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以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以急性黏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黏膜出血改变为主可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可称为应激性溃疡。本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占20%~30%。

(1)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常见病因。

①药物。多种药物,常见的有非甾醇类抗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其他药物如蛇根草制剂、洋地黄、抗生素、钾盐、咖啡因等亦可引起本病。

②酒精中毒。也是本病常见的原因。大量酗酒后引起急性胃黏膜糜烂、出血。

另外,在应激情况下,如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导致胃酸分泌显著增多,胃黏液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自主神经使黏膜血管痉挛,加之血容量不足,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缺氧、能量代谢受影响,使局部的血管扩张、渗出、水肿、导致胃黏膜糜烂,形成溃疡。

(2)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或黑粪,其特点是:

①有服用有关药物、酗酒或可导致应激状态的疾病史。

②起病快,突然呕血、黑粪。可出现在应激性病变之后数小时或数日。

③出血量多,可呈间歇性、反复多次,常导致出血性休克。起病时也可伴上腹部不适,烧灼感、疼痛、恶心、呕吐及反酸等症状。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可以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

二、便血

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不管是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都称为便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便血刚刚发现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到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来确诊病情、对症治疗,切勿胡乱吃药或者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一)血便的分类及常见疾病

不同颜色的血便代表不同部位出血。

1.鲜血便多为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鲜血便常见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也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