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一词最早在晋人郭璞所着的《葬书》中出现,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风水”融入了诸多文化的精髓,讲究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风水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中国古代环境文化。
一、风水的历史发展阶段
001.什么是风水
“风水”一词,由来已久,按照《辞海》的解释,风水也叫堪舆,它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式,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同时,它也指相宅、相墓的方法。而在日常生活中,风水一词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广义的意义,泛指附近的空间、山、水,树木等自然环境。比如说这里风水真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等。一种是比较狭义的意义,专指阴宅(祖坟)和阳宅(住房)。比如说做风水,你家有好风水等。
002.“风水”一词出自哪里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晋朝郭璞所着的《葬书》,他在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郭璞的风水论,是以阴阳为根本,以“生气论”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他强烈“气”的动与静相对平衡,有机结合,才能有生气,才是较为理想的墓葬环境。
003.现代人该如何看待风水
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004.“风水”有哪些别称
风水文化的发展是经历了千年时间的,而在其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有很多的别称,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形法”。作为风水的别称,形法是相地相形之意,但其外延更加宽广,还包括相人、相畜。
“堪舆”。堪舆中的“堪”为天道,“舆”为地道,堪舆就是天地运行的原理。
“青囊”。青囊取自堪舆学的一本秘传着作《青囊经》,这本书流传和影响都很广。传说郭璞就是从这本书中学到了风水的精髓,成为一代风水名家。
因此它也成为了风水的代名词。
“青乌”。传说中有一位专门相墓的堪舆名家叫青乌子,后人用他的名字来指代风水。
“青鸟”。青鸟是一个官名,古代曾把记录时间的天文历法官员叫做“青鸟氏”。
“地理”。在古代,地理不仅是地貌的意思。古人认为不同地方的地貌变化是有章法和依据的,对它们的总结和预测就是地理。所以,古代的地理家或地师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专职风水师。
005.为什么说风水是中国的环境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天人合一”,也就是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协调共生。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应该按照天道运行的方式生活,化自然所有为自己所有,达到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境界。很多古人都对这样的一种境界孜孜以求。
而风水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选择环境,顺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使人与其相协调的方法。它在很多程度上就是在教人如何有利地利用自然,尽量将自己所处的环境改造成与自己最为协调,这与“天人合一”的主旨是十分契合的。因此,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从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风水学其实就是中国的环境文化。
006.风水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发展状况如何
风水在中国古代是备受关注的。在古人的眼里,风水是一门生活所必需的“科学”,只要稍有文化的人,就都懂得一些风水知识,而且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很相信风水的作用,并在社会生活中虔诚地遵从风水理论的指引。而且朝廷还设置有专门研究风水的官员,凡是建筑宫殿、衙门、住宅、陵墓等,都需要这些官员象形相地,选定吉址,而在普通百姓那里,婚丧嫁娶、建宅修墓,也都是需要请专门的风水师来测定的。可以说,在中国古代,风水文化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007.春秋战国时期风水学的发展状况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古代天文地理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宇宙演化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求,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潮和学术流派,人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学术异常发达,产生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这时,阴阳观念、八卦理论、五行学说、元气论等学说纷纷被提出,而且还产生大量的研究性专着,如“地理”和“阴阳”类书籍,为风水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当时社会上诸侯割据、战乱频繁,各国不断迁都,从而为风水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诞生了很多风水学人才,这些都为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深远。
008.秦汉时期风水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到了秦汉时期,建立在阴阳五行世界观上的风水理论已经逐渐成熟,而且受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风水术也逐渐脱离了朴素,变得玄奥神秘起来。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的“相地术”到了秦汉时,被加入天文学和谶纬内容,这样导致其中的迷信成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其中以“图宅”为代表的风水流派,就因迷信成份加重而走向歧路,最终完全跨入迷信的行列。
00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美学对风水有怎样的影响
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是古人十分崇拜的一种人生状态,这也是受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影响。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久以来的混乱政局让人们感到厌倦,而纷纷把精力投入到自然世界的山水风光之中。因为对灵秀山水的关注,进而产生了山水美学。而风水学在研究和借鉴山水美学的基础上,对山水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使风水学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备,且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于是,大批的风水大师和风水着作不断涌现,对风水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010.唐宋时期风水理论有哪些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是风水理论得到长足的大发展时期。而真正促成风水理论大发展的因素,是在于风水大师的成批出现和风水理论着作的大量产生。这个时期,在风水学上有理论建树的人物大大增加,唐代有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张遂等,宋代有蔡元定、赖文俊等,在这些理论家的推动下,风水学的分支理论变得空前发达。
《宅经》等一系列理论着作的大量出现,促使了风水学在环境观念上与儒释道观念的融合。
011.明清时期风水学为什么会得以盛兴
风水学在经历了上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到了宋代已经产生了基本定型的风水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进一步发展。而到了明清时期,很多风水学者作了这样一个工作,那就是对已有的风水着作作进一步的阐释,对实践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因此,这个时期研究和注释风水着作之风大盛。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又兴起了一股考证之风,不断涌现出很多的“辟谬”“校补”“笺注”之作。特别是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几乎对所有的风水着作都作了考证,特别是对当时流行的《葬书》、《宅经》、《玉尺经》、《地理大全》、《地理总括》等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大体内容等作了详细的考证及论述,成为当时乃至现在都非常重要的风水文献资料。
012.风水学主要有哪些重要派别
风水学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一般来说,先秦时期是风水学的孕育时期,至秦汉时期逐渐产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传播,真正形成固定特点的流派,则是在唐宋时期。而自唐宋以来,风水主要产生了两大流派:
一、形势派。形势派也叫形派,相地时讲求形势、形法、峦体等,主要活动范围在江西。
二、理气派。理气派也叫理派,相地时注重理气、方位、卦义、宗庙等,主要活动范围在福建。
形势派和理气派的区别主要在其侧重点不同,实际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形势派也讲方位,理气派也看形势,在风水实践中,两方面的理论都是经常要运用到的。
013.(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是什么
《青囊经》是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其作者相传是黄石公,是公元前约二百二十年间秦朝的学者。全经共分三卷:上卷叙述河图五气、洛书方位与阴阳二气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学理,故谓之化始。中卷说出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故谓之化机。下卷说明天地间形气方位与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力,故谓之化成。《青囊经》一共只有四百余字,看似篇幅短小,却将峦埋乘气法透露了出来,为后世风水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014.促使风水理论形成的最初两部着作是什么
风水理论的形成得益于系统性的风水理论着作的诞生。而汉代的《堪舆至匮》
与《宫宅地形》则是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风水理论着作,且是当时成书最早的风水理论,对风水理论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本着作在《汉书.艺文志》中,前者被归于五行类,后者被归于形法类,这也是后世风水理论产生理法与形法分类的起源所在。
015.为什么说《葬书》是堪舆理论的奠基之作
《葬书》是由晋人郭璞所撰,是一部关于阴宅风水的典籍。此书不仅最早提出了风水的概念,还认为个人的祸福、贫富、贵贱都与葬地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他详细地叙述了地形的选址、葬地的吉凶等,虽然全文不过几千字,但是文字简朴、通俗易懂,广被接纳,长久以来,此书在风水术中一直占据着权威地位,成了堪舆理论的奠基之作。
016.谁是传说中最早的风水大师
最早的风水大师相传是黄帝时期的青乌子,他是古代的一位专职相墓的行家。
风水术也正是从他才开始走向专业化的,产生了勘察墓地和勘察住宅两大分支。作为一代堪舆大师,青乌子传世的着作有相墓书籍《青乌经》,但却早已散佚。而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青乌先生葬经》,经考证,并非古本,而是后人托其名伪造的而已。
017.最早对风水学提出批判的人是谁
东汉着名的无神论者王充是最早且最系统、最有说服力地对风水加以批判的人。在其所着的《论衡》中,就有《四讳篇》、《难岁篇》、《诘术篇》3篇分别对但是社会上流行的“讳西益宅”、禁忌“太岁”、“五姓图宅”进行了批判。此外,唐太宗时,有一个叫吕才的人,最早对《葬书》作出了深刻的批判,他反对葬书中关于葬地阴阳以及很多吉凶禁忌的讲究。
二、与风水有关的轶闻传说
018.西北坡遗址墓葬中左右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寓意
西北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它位于濮阳县城内西北隅,面积5万余平方米。此事有“中华第一龙”之称。有的墓两侧置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形象。其中M45号墓埋4人,墓主是一壮年男子,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米,高0.67米;虎位西,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
蚌壳堆塑龙虎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而这种左龙右虎的摆设与后世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完全吻合。由此可知,风水中的“四灵兽”辨方定位可追溯到六千年前。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中国哲学的思维模式中,“人文”和“天文”是两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结合“人文”研究“天文”,往往是破译考古之迷的一把钥匙。
在古人的眼里,天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感应,天象的变化乃是上天对人间祸福的预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天象崇拜信念合乎逻辑的发展。西北坡M45号墓中墓主将自己的骨骸和龙虎埋葬在一起的做法,亦是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方式最早最生动的图解。
019.骊山为何能吸引住秦始皇
骊山以其特有的温泉和秀丽风景而闻名,历史上亦是帝王将相青睐有加的游玩胜地。而秦始皇则选择将自己安葬在骊山之麓,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是这样解释的: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这一观点受到多数学者的肯定。但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即受“依山造陵”之传统观念的影响。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在皇陵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池水西北流途径始皇冢北。
鱼池水原出自骊山东北,水是自南向北流,后来在修建秦始皇陵时,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方向的大坝。正是这条大坝将出自骊山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向,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的东侧,尚有四季不断的温泉水流过。
据此,我们可以总结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三面环水,这正是秦始皇所选择的“依山环水”之风水宝地。
020.唐代帝王选择陵墓区的依据是什么
唐代帝陵除少数是积土为陵外,大多数都采用的是依山为陵,即在半山腰穿凿墓室,然后封闭起来,这样形迹不显。同时,以山为陵,最能体现出皇权的浩大气势。
唐代有18座帝陵分布于关中的渭河北岸,而北面均有大山依托。唐太宗的昭陵在凤凰山,睿宗桥陵在丰山,玄宗泰陵在金栗山,肃宗建陵在武将山,代宗元陵在檀山,德宗崇陵在嵯峨山,顺宗丰陵在尧山,文宗章陵在天乳山,宣宗贞陵在仲山,懿宗简陵在紫金山。因此,他们各枕一山,建成规模庞大的陵寝群。
从元代李好文《长安图志》所载《唐昭陵图》《唐肃宗建陵图》和《唐高宗乾陵图》,以及考古调查资料来看,各陵墓周围都围有放型墙垣,东、西、南、北四面墙垣分别设有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而且其葬地环境大都代表了典型的风水环境。
021.作为西安着名陵墓之一的乾陵是如何选定的
在西安,除了秦始皇陵之外,还有一处着名的陵墓——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以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站在乾陵脚下,俯瞰四周,背山面水,可说是一块风水宝地。那么,这块陵墓是如何选定的呢?
相传,武则天登基后便找来当时最有名的两位风水先生——李淳风和袁天罡,让他们为自己寻找风水宝地以修建陵墓。于是,李、袁二人一南一北,踏访全国苦苦寻找。
3年后,二人归来向武则天禀报勘查的结果,没想到两人同时说出了今天乾陵所在地。两人都说此地是自己先发现的,武则天问他们可有凭证,一个说在某地埋下了一枚铜钱,一个说在某地埋下了一颗钉子。于是,武则天命人去所言之处挖掘,发现那颗钉子正好钉在铜钱的孔中,真是巧到极致。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未免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但也能说明乾陵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