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12018500000003

第3章 壮游念头的初衷

GRAND TOUR Ⅰ

壮游的执行力

在台湾,每天过着同样模式的生活,偶尔会感到烦闷、枯燥;却也无从改变。“壮游”,简单来说,就是跳出原本日复一日的生活模式,建立与体验新的生活模式,并借此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自从《商业周刊》以“壮游”为标题的杂志出现在我家信箱后,“壮游”两个字就一直种植在我和先生阿嘉的心中了。在我们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上班及照顾两个稚龄的女儿,常会遇到身心俱疲、心灵空乏时,此时除了彼此打气之外,“壮游”这个词就经常出现于我们夫妻俩深夜闲谈之时。根据周刊的定义——“壮游”是指——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的“游历”。

虽然我们不是去挑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或骑脚踏车环游美国之类的壮举,但,一家人到另一个国度的陌生城市生活一年,又何尝不是一种改变呢?对于我和先生而言,虽因研究、私人旅行共旅游将近二十个国家,但真正尝试居住长达一年倒是第一次,这对我们来说是种挑战。对于两位即将升上小二和小三的女儿而言,她们从来没有出过台湾,第一次离开台湾就长达一年,而且英文程度只有认识ABC字母,却将前往当地的公立学校上学,面对各种肤色的同学以及陌生的语言,这对她们更是一项挑战!

对于从小怀有留学梦的我来说,碍于现实因素始终无法实现。直到结婚之后,有了老公、孩子,买了车子、房子之后的种种羁绊,这个梦想早已被我抛诸脑后。而阿嘉是个在乡下长大的孩子,他成长的环境让他压根儿都不曾想过去外国留学之类的事情,总觉得那是航天员才会做的事一样!

直到念博士班期间,先生和我常有机会到外国参加研讨会,进而也开拓了我们除了旅游以外的国际视野。在结交了许多国际友人之后,我和先生心中开始萌生“未来想找机会到国外居住一年”的念头,但是都仅停留在做梦的阶段,“壮游”的梦想只是一个在工作疲累时,鼓舞我们的精神粮食。直到二〇〇九年,两人皆拿到了博士学位,感觉已达到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开始认真讨论这个梦想的可能性。二〇〇九年底,某天下班回家途中,阿嘉突然对我说:“我们明年就走吧!”我瞪大了眼看着他,好似看着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一样。一直以来挂虑许多事情的他,今天反倒坚定地说了这句话。至于我的反应呢?当然是趁他还没反悔之前赶快举双手赞成啰!

夫妻双方有相同的梦想,互相支持,天时地利人和,夫复何求?

在此我不得不先谈一下我们家的老爷——阿嘉,也是我们家这趟“壮游行”的关键人物。

虽然我母亲坚持阿嘉一定是被我这个从小就有留学梦的人洗脑了才会“同意”要出去一年;事实上,阿嘉虽然在乡下长大的,但人的视野与梦想会随着年纪以及历练而有所改变的!

“壮游”这想法纯粹是我们在修读博士学位时,两人一路走来不断扩展视野及吸收知识后所共同编织出的梦想。但梦想终归是梦想,要暂停一切去实行它,还是需要一番勇气的!

勇气打哪来呢?我认为这就是——想改变的决心吧!工作了十几年,这几年间生了孩子,一路念了硕士与博士,每天像陀螺般四处打转、没有喘息的时间,感觉精力几乎用尽了,因此想再为自己下半场的人生注入一些新的能量与热情,并且把握住与逐渐长大的两个小宝贝相处的时光。

对我们而言,壮游的目的不是只在旅游景点拍照;而是在人生的中途点作短暂停留,离开熟悉的环境,让心回归于白纸,重新体验生活。人,不都是需要回归于零的感觉吗?

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让阿嘉可以从他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中暂时解放。阿嘉是公认的好老公和好爸爸,不过他还是有大部分男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工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心思!负责任的态度让他对于工作真是鞠躬尽瘁啊!我和阿嘉都同意他是属于那种“爆肝的高危险群”。

阿嘉告诉我:“你工作只写了70% 还算客气了。”我白眼并回他说: “你知道就好!”

我和阿嘉都是责任感很重的人,我面对工作时很专注,将工作完成后,其余心思都放在家庭上。而阿嘉不同,他是无时无刻地脑筋都是绕着工作转,常到了晚上睡觉时他还会兴冲冲地和我讨论他刚刚想到的点子,我常会翻白眼并对他说:“饶了我吧!”

所以,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家很需要出走“壮游”一年了吧?因为我和阿嘉都很希望将他的大脑分配比例改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