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12018500000010

第10章 认识新邻居——比手画脚也能通

记得刚搬来这个小区的前几个星期,每天都在为安顿这个新家而忙碌着。某天下午,我们听到后门传来敲门声,心想我们刚来这里还没认识什么人啊!谁会来拜访,而且还是从后门?

一开门,发现是邻居黑人小女孩,头上绑着许许多多的小辫子,双手背在后面,怯怯地问:“她们可以出来玩吗?”原来是来邀我们女儿出去玩的。

由于学校还没开学,刚到美国的前几周女儿们都是和我们在一起,因此还是处在家庭里的中文小圈圈中,我们自然很欣喜女儿能有机会与外国小孩接触,也很小心翼翼地维护这第一次的接触。

“要不要一起出去玩?”我转头问在一旁好奇探头的亘亘和如如。

两人一边好奇地张大着眼睛,一边用力地点点头。但老大还是忍不住说:“但是你可不可以在旁边帮我们翻译?”还不会半句英文的她,对于第一次的接触难免会没有安全感。

当然可以啰!所以我们先出去陪她们聊聊天,帮她们互相介绍一下,并顺便了解一下这位小邻居。

她的名字是奈以莎,就住在我家后面那排房子,住在这个小区已经四年了,和我们家亘亘一样即将就读林肯小学的三年级。

我们翻译给女儿们听完之后就进屋去了,留下她们三个小女生在外头草皮玩。刚开始我看着她们“安静”地吹着泡泡,眼神互相瞄来瞄去且面露微笑,对彼此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没有人想要先开口说话。先按捺不住的是奈以莎,她叽里呱啦地对女儿说了一些话,亘亘急急忙忙地打开门求救:“爸爸妈妈!她说什么我们听不懂,可不可以出来翻译一下?”于是我和阿嘉屋里屋外来来回回十几次在她们之间充当翻译。

很多人都说,孩子们想玩自己就会想办法,不理她们自然就会玩在一起了! 我们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但试过之后发现,其实那要看孩子的个性和年纪,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么容易“混”在一起的。因此,刚开始几次会建议她们玩什么,并且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充当翻译,也会鼓励亘亘她们主动去敲奈以莎家的门邀她出来玩。更重要的是,当孩子之间因为彼此的文化与习惯不同而引起冲突时,我们会事后解释给她们听,让她们了解为什么奈以莎对有些事情与她们的反应会不同。

刚开始,父母在一旁协助她们搭起一个友谊的桥梁,接下来就看她们自己啰!

渐渐地,孩子跑来找我们翻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不是她们的英文进步了,而是她们已经找到一个相处的模式:奈以莎不断地对她们说英文,而我们家那两个则是持续地以中文应对。一搭一唱,各说各话却还能玩在一起,有时候我们在屋内观察她们时都不觉莞尔。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

孩子在建立一个新关系的初期时,父母的引导很重要。尤其在不同文化的接触时,由于成长背景与价值观皆不同,更需要在旁协助。

后来加入游戏的孩子人数渐渐增加,孩子们会一个拉一个,尤其奈以莎在这里住得时间较久,小区里的孩子她全都认识,因此也会带其他的女孩来和亘亘、如如一起玩,我们也乐于她们在这里多交些朋友。

天气暖和时,常会看到小区里的孩子一群一群地在草皮上打球或玩耍。因此整个夏天,我们家女儿几乎都是放学后开了后门到草皮上玩耍,到天黑了才进屋。而我和先生有时则会搬个小桌子到后院,一边看着她们玩,一边吃着我做的甜点,喝个悠闲的下午茶。孩子们则是玩一下子就跑来桌边挖几口甜点吃,嘴巴还塞得鼓鼓的就又急急忙忙跑回去找朋友玩。

阿嘉和我看着绿地与树林,吹着徐徐的微风,这样悠闲的午后,对于平时忙碌的我们真的是一种奢侈!

幸好,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