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虎子对望一眼,赶紧起身向那老先生跑去,那老先生此时正在收拾东西,看我们急匆匆跑来,笑着说道“小伙子,你们来晚了,今天的唱完了,想听故事明天再来吧”说着背起东西就往山下走,我和虎子急忙跟过去,说道“老先生,您唱的真好,我们特别喜欢听您讲的故事,你就破破例,再给我们唱一段龙潭的故事吧”那老者摆摆手说“明天来吧,今天不行了!”我和虎子哪能放过这个机会,软磨硬泡一直跟着那老先生下了山来到了一个民房前,那老先生最后也是被我俩磨得实在没办法了,就说“哎,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可真是没办法,那好吧,我就破回例,给你们讲讲,不过你们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和虎子一听立刻来精神了,赶紧答应了下来,那老者眯着眼睛一笑,指着民房前的两袋大米说“我老了,扛不动了,辛苦你们了”我和虎子帮老先生把大米扛到了六楼,老先生热情的把我们请进了屋,又给我们倒了茶,休息片刻就给我们讲起了龙潭的故事。
话说龙潭山因上有古迹“龙潭”而得名。此山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参天,树木葱茏,景色幽静,山上的“龙潭”又名“水牢”,是一处由泉水形成的潭,呈长方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位于山城西北隅的最低处。传说里面原本有一条犯了天规的天龙,因于蛟龙对阵,发动大水,伤及无辜百姓而被玉帝贬下凡间,落入水牢中受刑。在水牢边的老榆树上栓着一条大铁链,说是天神用来索龙的,一拉可以听见“龙吟”声!龙潭山上还有一座龙凤寺,门前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黄婆罗树被称为为“神树”。清朝时候寺里的和尚在修整水牢的护墙时,修行的师父见到天龙升天,所以,“水牢”都被称为“小天池”!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龙潭山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凤凰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官员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
老先生说的这些都是当地的传说,在龙潭山的一些记事石碑上也都有记载,我和虎子想听的可不是这些,于是我就打断了老先生的话,让他给我们讲一些野史传说,老先生喝了口茶,说道“要说这吉林市的野史传说啊,除了我徐某人,还真没有人敢说都知道,那好吧,我就给你们讲一段.”说着就滔滔不绝的给我们讲了起来。
我们吉林的人都知道龙潭山上有水牢和旱牢两个大坑,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龙潭山上最早是一座四面环着高高城墙的山城,这龙潭山山城是传说中高句丽王国势力最强盛时期建造的典型的军事城寨,对于高句丽,民间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它是朝鲜的祖先,有的却认为没有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古高句丽却是一个很神秘的民族,至少盘踞在龙潭山的这一支就目的不单纯,水牢和旱牢都是他们建造的,水牢下面是一个天然的泉眼,主要是用来补给水的,旱牢是储存军粮物资的,说来也奇怪,龙潭山后就有一条小溪,水流很充足了,这山又挨着松花江,怎么也不会缺水到费那么大人力物力修这么一个大池子,更奇怪的是水牢和旱牢相隔不远,可是旱牢无论什么雨天都不会积水。所以懂得其中道理的人都明白,龙潭山山势雄伟,呈卧龙形西东走向,西边峰峦陡崤,苍山翠绿,拔地而起,东路绵延逶迤,掩映于群山之中,这山脉走势分明就是一条睡着了的龙,这山上一阴一阳的两个池子其实就是两只龙眼啊!
我虽然不懂风水,可是也一下恍然大悟,难不成这龙潭山竟然还是条卧龙!虽说是龙,可是也不一定有宝藏啊,况且李三毛让我找的还是藏宝图。老人家看我和虎子不说话就接着讲到“这龙潭山的风水走势就是一条小龙脉,高句丽也可能是看上了这特殊的风水,所以就以军事为由在这龙潭上里面偷偷藏了宝贝啊!”“宝贝?什么宝贝?难道真是在龙潭山里埋了宝藏?”我脱口问出心里的疑问,老先生看看我,摇摇头,神秘的说“不是在这山里埋了宝藏,是埋了一位高句丽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