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十讲
11991400000008

第8章 一个王朝的春夏秋冬(3)

嘉庆可以说是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清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嘉庆一生命途多舛,曾经遭逢两次宫变。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从圆明园返回大内将进顺贞门,突然有一汉子冲出行刺,嘉庆的随从一百多人一时被惊呆,亏得在场的几个亲王卖命格斗,才将刺客擒住。原来他叫陈德,是个平民,因贫困无告愤恨统治阶级的压榨,才舍身潜入皇宫准备刺杀皇帝。事后陈德一家被残杀。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嘉庆离宫北去狩猎。这时京郊林清领导的一支天理教农民起义军,决定乘清朝的王公大臣外出迎接嘉庆回宫,宫中空虚之日,攻占皇宫,推翻清王朝。9月14日,起义军扮成商贩,暗藏武器,混进京城,和皇宫内的部分太监取得联系后,于15日中午发动起义,冲入西华门,沿皇道直扑隆宗门。皇宫护卫军忙关闭大门。起义军转而从养心门对面南墙外,攀缘树木,爬上墙头。被皇次子旻宁率领清军用火枪击败。事后,嘉庆心有余悸,下令将宫内树木全部伐掉。后代皇帝从祖训,也不重新种植树木,致使今日故宫古树罕见。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再次去木兰游猎,驻于避暑山庄。头痛发热,之后病情日益严重,嘉庆知道不好,连忙宣召大臣赛冲阿、托津等入室,宣布立即传位于皇次子旻宁,25日死于避暑山庄。

勤俭的乱世之君:道光

道光本人的才具是很一般的,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却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朱批谕旨》中曾写道:朝廷用人乃头等大事,其余皆为枝叶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面却是十足的失败。他最信任的两个宰辅,一个是曹振鏞,一个是穆彰阿。曹主张“多磕头少说话”,穆则贪得无厌。两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

道光原来很喜欢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曹提起,曹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于是,他就说:“两江离了陶某,恐怕漕运无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点儿声色的事情就是海运漕粮,结果,陶澍内调一事泡汤。再有,曹说阮元这个人很能干,他的书法写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抚、大臣不务正业,他认为,凡是官员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么,本业一定干不好,话是对的,但是,矫枉过正就失之公平了,阮元终生再未进阶!

曹振鏞这个人是满清软刀子杀人最到家的一位,可是道光对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有一次,道光对曹说他很苦恼一些大臣的奏折,总是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曹于是就教道光专心挑奏折中的一些小毛病,给其以狠狠的训斥,这样臣下必然战栗不堪,以后就不会洋洋洒洒万言了。道光立刻照做,果然下面胆战心惊,不敢轻易上书言事了。这种“导君以昏”的做法居然被道光视为至宝,其人的本事也就不难了然了!

平心而论,道光是清代最为节俭、清素的皇帝,其人对奢侈嗤之以鼻,且大力整饬。他想吃冰糖肘子,一问御膳房,竟然要五十两银子,于是作罢。他问老曹的朝服是多少钱补的,老曹说是7钱银子,道光顿时感叹说自己的裤子补丁花了四十两银子,一定是内务府的人捣鬼。这比起他的祖父乾隆真不知强出多少!然而,1842年《南京条约》一次就赔偿英国人2100万银子,这又够吃多少回冰糖肘子的呢?

《清宫补闻》中记载:道光在签署《南京条约》之前的晚上,彻夜不眠,绕殿逡巡,不停的拍案叹息,等上谕发下后,他连连流泪,说是对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继任能够为他雪耻。

哪知道,他的儿子咸丰连北京城都丢了。左宗棠在出仕之前就说过:曹相国当政,满清能好吗?道光的陵寝在修建过程中发生漏水,这在当时来看是绝对不吉利的事,也是满清气数将尽的一个外证吧。满清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为定评。

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英国人攻击的地点,没有夺回一个英国人占据的地点!我们很多人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道光皇帝。道光,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因为他签订了《南京条约》。

道光这个人是一个巨大矛盾,其实他是一个想励精图治的皇帝。道光上台力图重整朝纲,他规定“宫中岁入不得超过二十万”,他节约开支,就是要支援前方的禁烟。今天我们说的“四菜一汤”,道光可能是起源之一。道光当时说“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皇后过生日,道光皇帝用打卤面在宫中招待大臣和太监。他拼命地节约,甚至穿过打补丁的裤子。我们近代以来,穿带补丁的裤子的皇帝道光也是第一人。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道光你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你签的,那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个人就是你。

当时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后,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很难受。清史记载:“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他很难受,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仅为一己之安,出卖国土,丧权辱国”。可道光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败在那里,他上台时,拼命想有所作为,结果最后败了,直到去世,一直郁郁寡欢。

乏善可陈的昏君:咸丰

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些根本说不出做过些什么事的皇帝,这种乏善可陈的昏君,多半会带来一个末世。

咸丰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他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

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一八五三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天京事变”使清王朝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咸丰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和外国侵略者的援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正在咸丰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两国于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俄国乘火打劫,蚕食中国领土。对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军,咸丰又妥协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并割让了大片土地,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敗,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

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叶赫那拉·玉兰的姑娘(就是日后的慈禧)。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的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居于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等八位大臣进寝室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內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残冬中的“年关”

同、光、宣是清朝最后的半个多世纪,是清朝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清朝内部中央权力格局发生变化,慈禧太后掌握了实际权力,成为清朝举国权力的核心,皇帝成为傀儡。这个“老大帝国”,在内外交困的残冬中,每一天都像是生活在被债主催逼的年关岁月。

昙花一现的“中兴”:同治

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军阀统率的湘军、淮军扑灭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使行将就木的满清王朝又延续了下来。从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爱新觉罗氏又“太平”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虽然在光绪十年(1884年)爆发了中法战争,但战争的结局尚未造成割地赔款。受到战争刺激的中国社会加快了海军的建设,使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蓬勃发展了起来。

所谓的自强运动,实质上是地主阶级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自救运动。它企图通过兴办新式工业,用后膛枪、退筒炮编练新式陆军,用铁甲舰组建新式水师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涉足中国的政治舞台,为变法维新准备了条件。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廷统治集团分化成顽固派(主张“敬天法祖”,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洋务派(主张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宣扬富国强兵)、清流派(主张外抗敌侮,内整纪纲,反映了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顽固派和洋务派都是统治阶级中的当权派,清流派是慈禧扼制恭亲王奕■的借用力量。

统治阶级中不当权的翰林,御史、内阁中书、六部给事中们利用清议(舆论)评讽朝政,矛头主要指向奕■。而慈禧在祺祥政变中虽然依靠奕■,可是对奕■权势的膨胀也感到不安。在中法战争中以“委蛇保荣,办事不力”的罪名将奕■斥退。奕■斥退后,对慈禧来说,也就没有必要再利用“专事抨击”的清流派了,清廷也就成了这个女独裁者的一统天下。

清廷内部三派鼎立时期,也就正是“同治中兴”时期。从表面上来看,自强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庙堂之上清议颇有正风”。而且财政收支又出现了盈余,仿佛一间东倒西歪屋,经过补漏裱糊之后,又“焕然一新,俨然华居矣”!

同治中兴的政局反映到北京城区,就是内城、外城都产生了畸形繁荣。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战争中,清廷财政紧张,王公、官员一度只发半俸,八旗兵丁的钱粮也颇为吃紧。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革命的形势暂处于低潮。清廷的财政收支出现了盈余后,北京城中茶馆、酒楼、饭庄、戏园、妓院、赌场比比皆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半生图强,半生囚徒:光绪

光绪,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1908年),他是慈禧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儿子)。

1874年,年轻的同治帝死后,因其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外甥为帝,遭到大臣的反对,其中御史吴可读竟以“尸谏”明志,他先吞食了生鸦片,再对慈禧进行劝谏:“你立载湉为王,不过是因他是你的外甥,你得以听政而已。我心知你定会以酷刑来折磨我,但我已吞食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前也跟你说个明白,你立载湉为帝是为天下人所共恨!”劝谏完毕,即在同治皇帝的墓前下跪,倒地而亡。

但慈禧对此却无动于衷,仍按照既定的计划行事。光绪皇帝十七岁时,慈禧太后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做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欲以改革来振兴中国,起用维新派,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想利用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来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颁布了改革的诏令,引起保守派的不满。变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而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囚禁光绪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玉澜堂(夏季),二是中南海的瀛台(冬季)。光绪被关了整整十年,终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奧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运动。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后,清代已经再无生气,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书写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