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抓住学生的心理
11974200000008

第8章 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指导(7)

青春期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矛盾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育,因人而异,既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是种族遗传和文化背景的痕迹。一般来说,在现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在经历身体发育的突变时,显得热情奔放、豪气大增,一反依赖胆怯的儿童天性,变得喜欢自作主张。他们似乎发现了过去不曾发现的许多机会,独立意识与权力意识同时滋长起来,以自我为中心和追求快乐成为独立感和心理躁动的反映。但此时他们毕竟还未真正成熟,不过是处于孩童与成人的过渡期,表现出种种心理上的矛盾。

例如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之间的矛盾,即他们想摆脱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对他们的约束而独立行事,但又发现自己并无独立的资源和能力;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即觉得自己长大了,无所不能,为显示自己是“成人”而去做些冒险的事,然而对做事的方式和后果却很少考虑,往往惹出一些麻烦而后悔莫及;自我封闭与融入社会的矛盾,即有意保守自己的内心和行动的秘密,不愿向父母、老师甚至同龄朋友吐露心事,但又渴望周围的人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这种矛盾常常导致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孤独感和疏离亲人的行为;冲动性与自制力的矛盾,即青少年情绪起伏较大,容易轻率鲁莽、义气用事,但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和维持自尊,或担心受父母和老师的指责,又不得不考虑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二者总是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使青春期少男少女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彷徨、压抑等情绪。

青春期学生掌握心理知识的重要性

青春期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1)心理学是客观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青春期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可以解答疑难问题

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青春期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心理学知识可以提高自己

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4)心理学知识应用非常广泛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青春期学生掌握的心理知识

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就是以人的心理健康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维护和发展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预防心理失衡,消除心理污染,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心理卫生教育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使一切紧张、焦虑、忧郁、脆弱以及情绪不稳定,有孤独感等不良情绪有所减轻或消除。教师应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消除因家庭、社会等因素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学习、生活。

(2)重视发展个性的教育

这里所指的个性,是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各具特色的聪明才智。中学教育应引导学生的个性向着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群体的方向发展,这是个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3)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文娱、体育、科技、旅游、参观访问等活动,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振奋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4)加强心理训练

加强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常在一些重大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场合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在重大的比赛、升学考试时,有些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出现怯场现象。心理训练首先要确定教育与训练的总目标和实施计划。心理教育与训练的成功关键在于内容和方法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要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使他们自觉地针对自己的心理缺陷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

(5)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其他素质教育之中

素质教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整体。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将学生的素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心理素质和和其他各素质联系起来,并渗入其中。在进行其他方面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切实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6)积极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疏导是一个教育过程,帮助学生疏解各种情绪,消除内心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形成积极的心态,使之逐步地主动适应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应预防和控制各种异常心态的产生与发展。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亦不尽相同。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不仅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疏通他们心中的疙瘩,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得到逐步提高;同时更应随时多渠道地注意他们的心理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时,应及时了解产生问题或障碍的原因,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人和成材的心理基础,在中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6.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和不顺心等,心理波动是常有的,这常常会造成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样的心理失衡可能使学生以违规行为表现出来,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外显行为而在内心积累和发展,而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患乃至精神病的发生,甚至出现轻生现象,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学校与家庭常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去进行教育,以制度、法律去管理约束,以舆论和风气去影响与感染。

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问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使教育陷入困境。同时,学习过程可以说无一不包含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心理机能的提高,以及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主体意识的发展,能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

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在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几位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一支身心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中国高教研究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首先需要心理健康,其职业特点也要求教师应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教师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师”。

建立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构

在当前许多高校的教育实践中,虽然逐渐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往往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构,许多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构作为落实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成为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问题监护工作的中枢,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的解决与心理问题监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学校应对这些机构予以重视,在解决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工作场所、办公经费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一些知名心理学家或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担任顾问。此外,学校还应制定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规范,建立例会制度、会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学校心理素质教育顺利开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心理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科研,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少走弯路或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领域的学科建设,为推动我国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与科学研究基础。由于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其教育成果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关于心理学的定义或名词解释,而主要表现在对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上,因此,更应加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研究与指导。当前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科学研究的不足和学科发展的不平衡直接相关。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开展此项工作方面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进行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搞好心理素质教育,在形式上,高校除了可以利用课堂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借助广播、电视、录像等宣传工具,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行多角度、多场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高校学生还自发建立了学生社团,一些同学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由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利于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出一种适宜于心理教育的氛围,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内容上,不仅包括一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还要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

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相对优越,成长一帆风顺,再加上在过去的教育中忽视对他们进行意志的磨练,因此,随着新旧体制的变革,特别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不少学生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脱节造成挫折时,容易悲观失望,甚至一蹶不振,无法应对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诸如体育运动、各种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引导他们在磨练中成熟,使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同困难作斗争中发挥出来。

实施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起来。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长期、持续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心理素质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来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问题,让他们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17.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决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程度中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也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育中指出: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