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91

第91章 挺直脊梁的开端

——万隆会议召开

1955年4月中旬,雅加达机场飞机频繁起落,一队队客人在贵宾室稍事休息后,换乘印尼鹰记航空公司小飞机飞向隐没在绿树丛中的城市万隆。

4月18日,万隆的天气晴朗、凉爽。清晨7时,亚非大街两旁,从勃良安饭店门前一直到邮局门前站满了一排排的人。8时30分,各国代表团走出霍曼饭店和勃良安饭店,成群结队步行到独立大楼……整个大街洋溢着十分热闹的气氛,他们受到街道两旁人群的欢呼、鼓掌。

这时,不仅万隆的居民,整个亚非的人民都注视着这一时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即将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在东方经营多年的殖民地土崩瓦解。笼罩在殖民地人民心头的愁云惨雾开始消散,印着鞭痕的身体挺起了脊梁。但是,亚非人民任重而道远,欧洲的老殖民主义者仍在挣扎,北美的新殖民主义跃跃欲试。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在回忆录中述及当时形势时说:“世界形势,特别是亚洲的政治形势,自签订日内瓦协议以来,已趋于恶化。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尽快召开亚非会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我们放弃眼下良好的机会,我们就将失去在世界政治斗争舞台上,决定亚非国家作用的历史性机会。”

1954年4月30日,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在科伦坡5国总理会议上首先提出举行亚非会议的倡议。9月,沙氏再次访问印度,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明确支持。同年12月,印尼、印度、缅甸、锡兰和巴基斯坦5国总理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正式倡议召开亚非会议,并提出了可体现亚非人民共同愿望和要求的会议目的,即加强亚非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团结,为反帝反殖、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维护民族独立、建设自己国家而共同努力。5国总理的这一倡议,得到了被邀请的亚非各国政府的热烈响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中国政府复电赞同亚非会议的目的,并决定由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的独立大厦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国家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差异。它们之间有的已经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相互友好;有的彼此无任何关系,或存在着隔阂或疑惧。尽管如此,经过与会国的一致努力,终于还是找到了共同点,即和平、独立、合作、团结、协商、求同。

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的发言,都表达了亚非人民热爱和平、坚持独立、主张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但也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出于各种不同的考虑,无端生事,讲了一些不利于亚非国家团结的话,有的代表甚至公开诬蔑、攻击中国。

为了防止会议被引入歧途,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周总理作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发言,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令人信服地将会议重新纳入到宜于讨论的气氛之中。他强调,会议应该肯定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是与会国之间的重要问题。至于各国存在的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求同和团结。他还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不同意那种歪曲共产主义和新中国政策的言论,但不在大会上展开争论。对有些问题,例如说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自由等,周总理除了正面解释外,还欢迎各国代表到中国看看。他希望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中国代表团申明大义、求同存异的立场和主张,受到了各国代表的好评。

在讨论具体问题时,周总理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心平气和地交换看法,尽可能采纳各种建议,耐心寻找共同点。例如,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人不喜欢某些措词或写法,周总理就同意修改。他在政治委员会上发言说:“在座的有些代表说,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名词。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名词,而不要在这一点上发生误会。”他主动建议,采用联合国宪章序言中的提法,改用“和平相处”。他说,“这是我们应该能够同意的,我们能够站在联合国宪章的立场上谋求和平合作。”还有人不完全同意五项原则的措词,或者认为不止五项。周总理说:“写法可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的共同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印度尼赫鲁总理在会议结束以后给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信中说,这次会议“是给大家提供机会进行坦率交谈的极好例子。通过交谈可以真正消除许多不必要的误会……特别是对那些未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过接触的人,尤其如此”。

在周总理的求同存异和务实精神的推动下,会议终于制定了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的10项原则。会议将这十项和平相处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基础写进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的发表是大多数与会国家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为期一周的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亚非会议第一次集中了那么多不同种族、民族、肤色、语言、文化乃至服饰的国家的代表,却又连一个西方殖民国家的代表也没有。“这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间的友谊的精神,被称之为“万隆精神”而载人史册。在万隆精神的鼓舞下,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向前发展,非洲争取独立的斗争掀起高潮,迎来了战鼓阵阵的“非洲年”。

亚非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做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对于这样一次会议,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既不安又敌视。它们贬低会议意义,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论调,并通过受其影响的政治势力进行破坏活动,会前,炸毁了中国代表团包用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和记者等11人不幸殉难。这种破坏活动只能激起全世界人民的公愤,而绝不可能阻止会议的召开和中国代表团的及时与会。周恩来总理豪气凛然,乘坐另一架租用飞机经仰光到达雅加达,然后赴万隆参加会议。

两只手可以充满敌意地互指,也司以冰释前嫌地握在一起。对抗夺会是永久的姿势,合作才是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