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84

第84章 古希腊的智慧之光

——古希腊三哲人的哲学探索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雅典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长着狮子鼻、有着一双锐利眼睛的青年,他态度非常谦和,在同人们探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出生在雅典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以雕刻石像为业,母亲是一位助产婆。他早年的事迹已不可考。据说,他家境贫寒,无力从师,全靠刻苦自学才获得丰富的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只限于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从其基本思想倾向来看,他的哲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也成为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倡知德合一说,认为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而二者的获得则有赖于教育。他倡导的以明辨是非为目的的教育方法是首先认识自己的无知。“我知道我自己一无所知”便是他的名言。

苏格拉底的大名很快地就为雅典城的知识分子所传诵。当时的青年人都怀着一种爱慕的心情来追随他。苏格拉底跨越了所谓雅典或希腊当时保守的生活观念,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并且以世界性的公民自居。雅典城那些尽力维护传统的正统派的人士,因为无法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而将他视为眼中钉。公元前399年,当局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将苏格拉底交付法庭审判,不久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判决之后的一个月内,苏格拉底在那些围绕着他而满怀悲伤的朋友们面前,始终表现得很快活。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中,仍一如既往,和人们谈论灵魂不死的话题,然后镇定自若地从狱卒手中接过毒药,一饮而尽。就这样,苏格拉底在70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分水岭,称他之前的哲学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而认为他以后的哲学的发展是受到他的巨大影响的。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柏拉图20岁拜访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8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内容涉及到他的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但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柏拉图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柏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然而,柏拉图的这个学说遭到了他的得意门生、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反对。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主张人们应该接触、感觉和认识这个客观世界,一切知识都是从这里获得的。为此他在给学生授课时,总是将学生带到花园里,林阴道上,一面逍遥自在地踱着方步,一面把自己的观点传授给他们。所以,亚里士多德学派又称为“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家,而且是古典世界最博学的人。他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时已知的各个学科几乎都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并且开辟了诸如逻辑学、动物学等新的领域,他被马克思称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从上述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个师承关系的古希腊哲学家,不仅以他们杰出的思想使当时的人们为之敬仰,而且还深深影响后来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这三位哲学家,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具有源头的地位。

狄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明中思想界哲学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为影响西方的最重要的理念。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他们的哲学思想又被后人拿出来,用作向封建势力进攻的武器。文艺复兴的含义,就是要回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他们对于西方文明的地位,就像是孔子、老子和韩非子对于中国文明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也许让人难以想像,令天人们心目中知识的殿堂——大学,居然诞生在黑暗压抑的中世纪,更让人惊讶的是第一所大学不汉仅是为了学生,而且也是由学生们创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