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78

第78章 毁于一瞬的繁华

——庞贝古城毁灭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湾附近的维苏威火山脚下,有座著名的古罗马城市庞贝。它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曾拥有25000人口,后来成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位于庞贝城西北十几公里处的维苏威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海拔1280米。有详细文字记载的地球上第一次火山爆发,就是维苏威火山。公元63年,维苏威火山开始不安分起来,连续喷发多次。在公元79年,终于酿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曾写出37卷巨著《自然史》的古罗马科学家老普林尼此时正担任着地中海舰队的司令。8月24日那天中午,老普林尼听说天空出现了一片奇怪的云,便穿上靴子登高观察,看了一会儿便以科学家的敏感断定事情重要,立即吩咐手下备船朝怪云的方向驶去,以便就近观察。

但刚要出门,就收到了维苏威火山附近居民要求救援的信。他当机立断放弃科学观察,命令所有的船只都赶到灾区去救人,他自己的船一马当先。烫人的火山灰、燃烧过的碎石越来越多地掉落在船上,领航员建议回去,老普林尼却说:“勇敢的人会有好运。”他命令再去救人。

作为舰队司令,他主要营救逃在海上或躲在岸边的人。他抱着瑟瑟发抖的朋友们,不断安慰,为了让他们镇静下来,自己满面笑容,洗澡、吃饭,把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解释为由炉火引起的火灾。他甚至在火山灰中酣睡,直到别人担心他被埋没,把他叫醒。最后,他号召大家去海滩,因为那里随时可以坐船逃离,但到了海滩一看,火山爆发引起大海发狂,根本无法行船。

大家坐在海滩上,头上缚着枕头,以免被碎石伤害。但是,火焰越来越大,硫磺味越来越浓,人们开始慌乱奔逃,却不知逃到哪里去。就在这时,老普林尼突然倒地,他被火山灰和浓烟窒息而死,终年56岁。

两天以后,天空渐渐晴朗起来。人们以为火山喷发已经结束了,就纷纷扶老携幼地返回城中。恰在这时,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喷发开始了。伴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轰巨响,熔化的岩浆呼啸着喷射到几千米高的空中,又铺天盖地地砸落下来。待到火熄烟灭一切恢复平静以后,整个庞贝城连同城内的所有生灵,统统被埋葬于25米厚的熔岩浆和火山灰下面了。顷刻,这座充满了生机的城市就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据统计,在公元79年这次维苏威火山喷发中,庞贝、埃尔科拉诺、斯塔比伊三座城市的居民至少有16000人死亡。此外,许多村庄被毁。

日月如梭。一千五六百年的时光很快便流逝过去,人们也已经渐渐把庞贝城遗忘了。研究历史的学者只是在查阅罗马古书时知道还有个庞贝古城,但它的遗址究竟在哪里,却一直无从知晓。1713年,维苏威山麓的居民掘井时,在一个6米深的地方挖到古城中赫库兰尼姆剧院的圆屋顶。1.748年,又有人在离剧院不远的地方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直到这时,消失日久的古城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之中。

随之而来的便是掠夺者们近乎疯狂的洗劫,从此许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流失了。1876年,当地政府把古城保护起来,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行动。消除掉约60万平方米的火山灰和砾石后,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庞贝古城终于重见了天日。

考古学家们为了弄清古城中罹难者蒙难时的情况,特地将挖掘出来的死者遗骸表面所形成的一层火山灰石硬壳清理下来,再向空壳中灌注石膏。于是,那沉重的历史一幕再现了:男人们大都呈现出奋力挣扎的姿态,而女人们更多地表现出痛苦和无奈,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则是无忧无虑。许多人以手掩面,一个母亲怀抱哭泣不止的孩子,不少人趴在墙脚的空隙处试图挖洞逃出,还有一群被铁链紧紧锁住的角斗奴……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古城为数不少,但由于长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完整保存下来的极少。正因为这样,庞贝古城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维苏威火山虽然凶残地吞噬了它,葬送掉那里无数的生命,但却把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城市风貌几乎原封不动地保存至今,为后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完整的第一手文物资料,成为世界上一座丰富多彩的城市博物馆。这正是庞贝古城独特的历史价值所在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城的存在也是人类的幸事。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庞贝城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死去,也从那时凝结起来,进入了永恒的不朽。”

1901年的春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新疆茫茫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古城楼兰。他在这里发现了用芦苇和木材建造的房屋、庙宇、佛像,以及许多精美的雕饰、丝绸织品、钱币、器皿和毛笔、还发现了用各种文字书写的木简和文书,从此,这座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古城又重现于世。

它满载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自豪与自信,向彼岸驶去。却因违背了规律而碰得头破血流。多年以后,一部与它同名的爱情电影,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它。

沉入冰海的“海上女王”

——“泰坦尼克号”沉没

1912年4月14日,这天是星期五,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巨轮“泰坦尼克”号正在横越大西洋。

夜晚21时40分,“泰坦尼克”号无线电报务员约翰·乔治·菲利普收到了在“泰坦尼克”号正前方航行的“美萨巴”号发来的电报,并一再强调:“发现沉重的浮冰块和无数硕大的冰山,还有冰原。”

菲利普没有及时把电报交给瞭望台。他忙得不可开交。乘坐“泰坦尼克”号的富翁们有许多电报要由他发往纽约,以便船靠岸时有人来接。此外,他整天都收到发现冰山的报警电报,因此,“美萨巴”号的这封电报对他来说就变得见多不怪了。

离后来的沉没地点约10公里处的“加利福尼亚”号,因害怕撞上冰山停泊在那里。23时30分前,电报员埃文斯试图叫通“泰坦克尼”号,告知遇到冰山的消息,然而“泰坦尼克”号毫无动静,23时30分,即规定的下班时间,埃文斯关上了报话机,回舱睡觉。三副看到了“泰坦尼克”径直驶来,他向船长作了报告,船长命令用摩尔斯灯光信号联络,但信号发了好几遍,“泰坦尼克”号毫无反应,这个庞然大物溜过“加利福尼亚”号的身旁,向危险的冰山驶去。

当晚,水手弗里德里克·佛利特在桅楼嘹望台值班。突然,他看见一个巨大而吓人的冰角凸出水面12米~15米。他迅速冲向警钟,连续敲响3次!然后,佛利特抓起通嘹望台的电话,大喊:“冰山!就在前方!”

“主啊!圣母啊!”驾驶台上的大副墨多克小声祷告,然后朝传令钟扑去。他拉响传令钟,发出“停船”信号,又转过身来,朝舵手罗伯特·海根斯吼道:“右满舵!”

海根斯使尽全身力气旋转舵轮,并瞅了一眼嘹望台上的大钟,时间是23时40分。他看见冰山约在前方400米处。“泰坦尼克”号向左舷缓慢滑动,但前进速度仍是每小时22海里。

这时冰山急速向“泰坦尼克”号漂来,一切都晚了些。冰山的山嘴像一把利刃一样露出水面。“泰坦尼克”号向它压来,与冰山相撞时,它就像一把罐头刀切开罐头一样,把“泰坦尼克”号船身割裂。仅过了10秒钟,冰山已在10米以下的吃水线处切进船体,割裂了3个底舱和2个锅炉房。

最先看见裂洞的是在吃水线以下的前锅炉房的锅炉工,他们先听到机舱车钟传出的“全速后退”的刺耳喊声、报警器的嗥叫声,并看到红灯频频闪烁,过了约30秒钟,传来了“吱吱嘎嘎”的声响,紧接着海水就从裂开的壳板涌进了锅炉房。

23时50分,海水开始灌向三等舱。船的摇晃加剧,船内的器皿撒得满地都是,玻璃的破碎声中夹杂着乘客们悲惨的叫声。大难临头,“泰坦尼克”号却还没有打算发任何求救信号。冰山远去了,许多人都觉得“泰坦尼克”只是轻微地颤了颤,一些船员还庆幸躲过了一场大难。

但“泰坦尼克”号的设计者托马斯·安德鲁当时碰巧也在船上。他冲到甲板下,和修理工们一起检查受损情况。他很快就报告说,虽然所有防水门受到碰撞影响后,都已自动关闭,但情况危急,已无法补救。“泰坦尼克”号已是在劫难逃。安德鲁估计这船90分钟后就会沉没。

此时,“泰坦尼克”号各个甲板上站满了乘客。午夜0时5分,史密斯船长命令移去船上救生艇的遮盖物。他们忧心忡忡地看着16只木救生艇和4只布帆船,英国商务部早在1894年制定的有关航运法规中,就明确规定了1万吨以上的客轮应该有的救生艇数目。而“泰坦尼克”号吨位达46328吨,能载2300人,救生艇却少得可怜,仅仅20只,最多能载1178人。

史密斯船长跑到无线电报房,命令菲利普发出遇难呼救信号,向附近海面所有船只求救。菲利普跳到发报机前,疯了似的按动电报机键:“‘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请求立即救援。位置:北纬41度46分,西经50度14分。”

150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男人,绝望地站在甲板上。他们看着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坐在救生艇上,消失在冰原中间。这时,“泰坦尼克”号发射火箭,希望能被过往船只发现。

凌晨2时15分,菲利普发出最后一份电报:“‘泰坦尼克’号致电各船,发动机房进水,锅炉被淹没……CQD、CQD、SOS、SOS……”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最后一刻,在绳索、折叠椅、铺板和海水形成的大漩涡中,谁也不知道多数人的下落。从救生艇望去。可见船上的人一窝蜂似的攀住甲板室、绞车和通风器。知名人士和默默无闻的人们扭在一起,船头越沉越深,船尾越升越高。接着出现了持续的巨大响声,船上一切松动的东西都纷纷坠下水。从来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大杂烩——29台锅炉、1.5万瓶麦酒和黑啤酒、30箱高尔夫球棒和风球拍、巨大的锚链、成吨的煤以及3万只鲜蛋、5部平台型大型大钢琴……

凌晨2时20分,海水淹没船尾的旗杆,“泰坦尼克”号彻底沉没。沉没后仅仅11分钟,“泰坦尼克”号就撞到了大西洋的洋底——它永远的安息处。

惨淡的星夜下,一幅极恐怖的画面。海面上覆盖着各种残骸。上千人还在挣扎着。渐渐地,冰冷的海水使他们僵硬,不再动弹。一层薄薄灰色水雾笼罩着海面上空,就像灵柩上的一件灰衣。冰海之中,仅有695人得以生还,1513名乘客和船员葬身大海。

20世纪发生了许多恐怖的大灾难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次大海难,海上女王“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最后孤立无援地、悲惨地沉没。这场灾难无疑是对野心勃勃的人类的一次告诫:永远不能忽视大自然的力量,永远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19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埃及古墓之中发掘出一具石棺,石棺上刻着这样一句咒语:“凡碰到这具石棺的人,都会遭难。”不过热心研究的考古学者并不在意咒语内容,依旧打开了石棺,石棺中躺着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木乃伊。

当时石棺被运到英国,展示在大英博物馆中供民众参观。可是不久后,参加发掘的考古学家接二连三不明不白地去世,于是博物馆决定将石棺移至民众看不到的地方去,以避开闻名而来的大批好奇者。十年之后,一位富有的美国实业家购得石棺和木乃伊。恰好这时碰上“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于是他将石棺和木乃伊托“泰坦尼克”号运送。但是当时没有人注意到,石棺咒语的最后一句凡碰到这具石棺的人都会遭难,“将被海水吞没”。当总统胡佛宣称“美国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舒适的程度”,当乐观的人们认为美国人已进人“永久的繁荣”时代,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