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60

第60章 吹响挑战神权的号角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543年7月24日,这位老人在病床上已躺了一年多了,病魔已使老人骨瘦如柴,两只无神的眼睛流露出焦急和期待的神色,他企盼着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作品发表。正是这种信念维持着老人的生命。当老人终于拿到自己发表的作品时,已无力打开扉页,再读一读凝聚了自己终生心血的成果。他仅摸了摸封面,便溘然长逝了。

这本书就是改变人类对宇宙观察的《天体运行论》,这位老人就是举世闻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473年2月,尼古拉·哥白尼诞生在波兰一个以烤面包为业的家庭里。10岁时,父亲死了,哥白尼便跟着舅父过活。舅父是一个主教,他要舅父给他讲太阳和星星的故事。舅父给了他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书,他如饥似渴地读着,然后又转回到天空这本开卷的“书”上——不断地观察着有趣而神奇的星宿变化。

18岁时,哥白尼进了克拉科夫大学。在那里,他获得了医生证书,并学会了绘画,还钻研了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从此,他对天文学的兴趣更浓厚了。1495年,哥白尼前往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先后学习了医学、法学、神学和天文学o1499年,26岁的哥白尼应聘当了罗马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在罗马大学,他一直按照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来教天文学。“地球中心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公元2世纪,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又加以推演论证,使它系统化。托勒密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形体,天空像是一只翻转过来的碗,地球静止不动地处于这个碗的中心,而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运转。这种理论后来被教会所利用,他们胡说,上帝创造的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而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点缀宇宙的装饰品,正如地球上的江河、森林、五谷都是上帝创造的一样。因此,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被教会奉为经典。

哥白尼照这种理论教了三年以后,越来越怀疑它的正确性。早在两千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同亚里士多德进行过辩论。他指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只是环绕太阳运行的星星之一。哥白尼被毕达哥拉斯的说法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罗马大学的教授席位,回到波兰,在弗洛思堡大教堂担任教士。从此,他获得了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在教堂西北角的围墙上,有一座小小的阁楼。哥白尼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就选定阁楼做宿舍,并在那里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台,用自制的简陋仪器,坚持观察天体三十余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选用了27个观测事例,其中25个就是他在这个阁楼上亲自观察记录下来的。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清楚地说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行星系统的中心,比它还小的行星便在它的周围旋转着,而地球只是其中之一,在距太阳几百万公里的轨道上,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这种莫测高深的理论当时很难令人置信。

哥白尼对自己的种种论点,态度是非常认真而严肃的,都能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但是,他由于害怕受到别人无理的抨击和讽刺,把这篇论文一搁再搁,直到1543年7月24日才出版问世。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发表,促使人类的思想意识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认为,地球既然不是宇宙的中心,那无数古人所提出的理论和所相信的事物,将全部化为子虚乌有。因此,《天体运行论》出版不久,就遭到封建宗教势力和其他各种保守势力的谩骂和围攻。教会公然将它列为禁书,禁止发行和传播。斗争经过了几个世纪,人们才接受了哥白尼的理论,认识到自古以来有关天体行运的创见和发明,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与他相比。

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的日心说把太阳当做宇宙的中心,看做是静止不动的天体,是错误的,而且也没有超出天体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传统观念。但是他的《天体运行论》,推翻了一千四百多年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描绘出了一幅太阳系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基础,将科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首先提出地球不断绕地轴自转,叉以太阳为中心公转的人并不是哥白尼,而是希腊萨摩斯岛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约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250年)。他指出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则是地轴倾斜造戍的。并指出太阳比地球大。阿里斯塔克斯提出日心说后,不断受到各方面的辱骂和指责,甚至被认为是对神祗的不敬行为.过了1800年,才由哥白尼证实了他的观点正确。人类探索这个秘密的足迹,绵延了近二千年,也被蒙蔽了近二千年如果不是哈维的发现,人类怕是逐要走很长一段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