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50

第50章 从“倒幕”到“维新”

——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7年10月间,正当落叶纷飞的时候,从名古屋传出了一个神秘的传说,说是伊势大神宫的上空飘下了片片神符,预示着世界将发生巨变。于是,男女老少弹起弦琴,敲响鼓钹,唱着民歌.“时代变化啦!不景气要变为景气啦!……可好啦!可好啦!”人们不分白昼黑夜,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遇到平时欺压民众的富户,就冲进去将它捣毁。“可好啦”运动席卷了包括京都、大阪、横滨、江户等大城市在内的大半个日本,持续了一个多月。

此时的日本社会正处于封建制的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操纵在将军德川氏手中。将军的行政机构设在江户,称为幕府。

尽管幕府多方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在一些生产部门中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成长破坏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并引起了日本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此外日本又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1854年3月,美国强迫幕府签订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1858年又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取得在日本开辟通商口岸、享有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权等特权。与此同时,荷、俄、英、法等列强也一个接一个地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日本。

从60年代中期起,日本人民的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865年至1869年的五年中,发生了四百多起暴动和起义事件。1866年,为抗议米价飞涨,城市贫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捣毁暴动”。暴动从兵库开始,经过西宫扩大到大阪,不久就席卷近畿和东海各地,甚至波及幕府所在地江户。

人民的革命斗争动摇了幕府的反对统治,从而给倒幕派武士的活动提供了机会。他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策划倒幕运动。西南各藩的武士代表往来频繁,密谋协商。1867年11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的武士代表在京都召开秘密会议,组织联军进行讨幕。同时,他们又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宫廷权贵,争取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11月8日,天皇下了讨幕密诏。倒幕派得1872年时的东京街头诏大喜,正欲起兵,却忽然闻变。

原来,陷于孤立境地的将军德川庆喜见势不妙,为了消除倒幕派起兵的借口,便立即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辞去将军职位,“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奉还大政”原非幕府真意。但是,倒幕派中的妥协派却信以为真,认为这是“千载美事”,遂挟持天皇予以接受,并下令收回讨幕密诏。幕府趁机在大阪附近集结军队,依靠武力继续保持政权。武力倒幕派眼看形势逆转,便决定抢先行动,继续向京都增兵。

1868年1月3日,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一项命令,解除幕府军队担任的天皇宫廷警卫的职务,改由倒幕派诸藩的军队担任。同时由天皇睦仁(即明治天皇)出面召集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恢复以天皇为国家首脑、亲掌政权的古代统治形式,成立由总裁、议定、参与组成的中央政府。西南诸藩的倒幕派武士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

当天晚上,天皇召开有新政府成员参加的御前会议。会上就如何处置德川庆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武力倒幕派取得了对妥协派的胜利,会议决定剥夺幕府的全部权力,并命令德川交出领地和财产。

幕府方面得知这一消息后,仍作绝望挣扎。6日晚间,德川潜出京都,逃亡大阪,集结兵力,准备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倒幕派最终取得了胜利。

1868—1873年间,推翻幕府后的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其主要内容有:“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关卡、行令,统一币制,引进西方技术,发展工商业,废除土地买卖禁令,确认土地私有权,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等等。

明治政府在实施“富国强兵”方针方面,建立了近代常备军“皇军”,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扩充军备,并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的准备。

明治维新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强化了军国主义,为日本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对外侵略扩张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埋下了伏笔。

为了扮演世界舞台上更为强大的角色.日本在1894年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占领了台湾、澎湖列岛和南满洲,并可以自由出入朝鲜。马不停蹄地.日本在1905年击败俄国海军,1910年吞并朝鲜,并在1914年加入了对抗德国的同盟国,日本的军事扩张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了顶峰,最后依靠两枚原子弹才被遏制。

经历了千年的厚重,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也经历了十年的动荡,这个民族终于开始敞开心胸,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