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48

第48章 扫除信仰的阴霾

——路德开展宗教改革

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维滕堡大教堂门口,围了一群人。几个天主教会的僧侣正在为教皇修缮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兜售“赎罪券”。一个人口里不停地喊着:“钱币扔进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应声飞人天堂。”这时,一个青年神甫走过来在教堂的正门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字。人们纷纷围上前去,以为教会又发布告示了,仔细一看,不禁十分愕然。这不是教会的告示,而是一份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论纲,共有95条,并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只见这位青年义正辞严地说道“教皇的口袋里装满了钱,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而向这些可怜的信徒们要钱呢?当金钱投到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的欲望。”话刚落音,立即激起了一片掌声。这位青年就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写的《95条论纲》以及为阐明论纲而写的一些小册子,在全国不胫而走,受到各阶层的热烈响应。马丁·路德的论点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迅速被译成德文及其他文字,一个月内飞到基督教世界各地。马丁·路德点燃的星星之火,在到处布满干柴的德国,立即形成了燎原之势。马丁·路德成了德意志民族英雄。人们认为他捍卫德意志免受罗马教廷的勒索,维护了民族利益,他能够带领人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统一集权的国家。1520年,马丁·路德当众烧了教皇开除他教籍的诏谕,并且宣称教马丁·路德会没有教皇也能存在,要求建立摆脱教皇控制的德国民族教会,从而领导德国人民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

1519年6月,教皇的代表同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在莱比锡举行辩论会。马丁·路德说,教皇不是上帝的代表,宗教会议的决议也可能错误。路德否认了教皇和宗教的无上权威。马丁·路德呼吁民众“用剑,你别用笔。上帝的语言就是剑,就是战争,改革。”他鼓动民众运用各种“武器”讨伐教皇、红衣主教等蛇蝎之群。马丁·路德坚定的立场,使他享有很大的声望。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说,德国形势十分严重,“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马丁·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罗马教皇宣布马丁·路德的学说为“异端”,宣布他本人是魔鬼、猛兽,下令焚毁他的著作。在人民的支持下,马丁·路德坚定地称教皇是“怙恶不悛的异教徒”,其命令是“反基督的”。马丁·路德当众把教皇的命令投入火中说:“像你折磨基督上帝一样,永恒之火将折磨和烧毁你。”

1521年,教皇开除了路德的教籍,但路德并未因此而妥协。他在避人萨克森选候的瓦特堡中时,将《圣经》译成了德文。不久,随着运动的发展和人民革命情绪的高涨,参加宗教改革的各阶层发生了分歧。特别当阶级斗争日益尖锐,人民的反封建力量高涨以后,路德由于阶级局限,态度和观念又发生了变化,公开指责当时的农民战争。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当时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士、法国、英国、丹麦、瑞典等国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天主教会及其思想体系与专制特权,产生了一些新的宗教派别,主要有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会。这些教派总称为新教,而天主教则称为旧教。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和部分德意志邦国,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到了16世纪中叶以后,新教渐渐成为西、北欧和英国以及美国的主要宗教信仰,并助长了欧洲现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发生在瑞士?他的教义主张信仰得救,反对教会的腐败行为。,提倡廉洁。在教义上加尔文比路德激进。他主张个人努力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发财致富是正当的行为,那些穷人则是上帝的弃民。加尔文的宗教思想有利于当时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所以加尔文教在欧洲传播得很快.尤其是在法国和尼德兰?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加尔文教的形式下发动的.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形式的国家。

这个一身传奇色彩的君主,用他的野蛮制伏了国家的野蛮。他不惜降尊纡贵埋名异国,更不惜除掉阻碍改革的儿子,终于换来国家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