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45

第45章 不再呜咽的河道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亚历山大港解放广场慷慨激昂地向25万群众发表了重要演说。他强烈谴责英、法、美帝国主义竭力继续奴役埃及的险恶意图,指出苏伊士运河是“由埃及人民的灵魂、头颅、鲜血和尸骨筑成的”,庄严宣告埃及政府决定立即收回运河主权。人群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噙着热泪振臂高呼:“运河国有化万岁!”90年来埃及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早在1854年,法国派了一个名叫勒赛普的人来到开罗总督府,送上许多贿赂,用花言巧语骗取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的牌子正式挂出。

1859年,苏伊士运河破土动工。数十万埃及劳工开始在沙漠中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据统计,在运河开凿过程中,总共死去12万埃及劳工。所以,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用埃及劳工的白骨垒成的。历尽艰辛开通的运河,显示出它的巨大战略和经济价值。

1882年,英国从法国手里抢占了埃及,立即在运河区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基地,把运河置于英国的军事控制之下。1914年,它又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对运河的控制更加“名正言顺”了。尽管埃及于1922年获得了法律上的独立,但根据1936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英国一直在运河区保持1万名驻军及400名飞行员。

同时,英国还通过控制苏伊士运河公司的绝大多数股份,牢牢掌握着运河的管理和营运大权。对英国来说,这条美妙的运河就是它的大动脉、生命线和聚宝盆。

埃及人不愿意这种情况继续下去。1951年10月,在国内反英斗争推动下,埃及议会宣布废除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运河区的英军撤出埃及。英国不承认这种单方面毁约,不仅不撤军反而把驻军增至8.5万人,占领了运河区一系列重要城市和据点。埃及国王法鲁克被英国的反应吓得惊恐万状,不惜暗中出卖民族利益。英国的猖狂和国王的卑怯,激起了广大埃及人民的义愤,反英反国王的运动再掀高潮。站在运动前列的是一位年轻的少校,他就是当时的秘密爱国组织“自由军官组织”的实际领导人、日后的埃及总统纳赛尔。

1952年7月,经过紧急准备,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政变,法鲁克被迫退位,移居意大利。次年3月,由自由军官组织主要成员组成的埃及政府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新的共和国成立伊始就与英国政府开始了从埃及撤出驻军的谈判。与此同时,纳赛尔还作了第二手准备。他成立了“爱国卫队”、游击队训练中心,进行群众性的军事训练。当谈判于5月初中断后,纳赛尔下令把武.器分发给受过训的群众,号召游击队员们在“决定埃及人民命运的关头,投入与英国人的战斗”。运河区的游击运动迅速展开,6周之中,英国人不断遭到埃及人民的袭击。迫于压力,英国与埃及签署了撤军协定。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在苏伊士运河通向地中海出海口塞得港的英国海军俱乐部屋顶上飘扬了74年的英国国旗终于落下了。

但即使英国如期撤军,运河仍然掌握在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手中。1955年10月,埃及政府要求获得合理的分红比例和管理权。而运河公司漫天要价,提出把租期延至1986年。埃及政府经过反复交涉,只在外汇方面取得微不足道的进展,因此大失所望。而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美大力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同时胁迫埃及加入西方联盟,激起了埃及人民的愤怒。因此,当美英宣布取消对修建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决定立即使用强制手段收回运河。

1956年7月26日,在庆祝埃及七月革命四周年的群众集会上,纳赛尔宣读了《共和国总统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这一行动深深刺痛了英国。此后几个月,英、法、美等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想出种种方法让纳赛尔废除成命,都被埃及巧妙地顶了回去。英法决定动武。为了多少有些掩饰,他们找到了埃及的死敌以色列,让其先出兵进攻埃及,然后英法以调停者身份介入,达到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目的。于是1956年10月29日,以军4.5万人突然大举进攻西奈,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二天,英法按事先计划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立即停火,从运河两岸各后撤10英里,由英法派军进驻运河区各港口。若任何一方12小时内不接受这一要求,英法将进行军事干涉。埃及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要求,英法空军随即对开罗、亚历山大及运河区各城市、港口进行轰炸。埃及军民奋起反抗,在不利的情况下,坚守住了苏伊士运河一线。

苏伊士河畔的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各国纷纷谴责英法以的侵略行径。美苏两国也出于不同的战略考虑,站在大多数国家一边,要求三国立即停火并撤军。埃及人民更是同仇敌忾。纳赛尔和政府官员,经常乘敞篷车在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巡行,在电台被炸毁的情况下,用高音喇叭向人民报告战况,发表演说,鼓舞斗志。阿拉伯兄弟国家也显示出空前团结,出钱出力帮助埃及打击以色列及其后台。

在各方面压力和埃及的顽强抵抗下,英法于11月宣布停火并撤军,以色列在次年3月也撤出了西奈半岛。英法以发动的这场战争以它们的失败告终。埃及成功地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实现了其历史的伟大转折。“今天的苏伊士运河属于埃及了,而过去的埃及是属于苏伊士运河的。”埃及摆脱了外国的奴役,为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独立的巩固开辟了道路。

古代最长的运河是中国人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开凿工程始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是开凿一段段的运河,把通航河道连接起来。到公元1327年,运河全长已达1781公里,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公元7世纪初。运河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茶,民工估计达500万人。目前中国大运河仍在使用,但是它的长度已为1965年通航的俄国伏尔加河一波罗的海运河所超越。后者包括2977公里长的人工水道,由黑海经圣彼得堡通到波罗的海。

它被英国人称之为“皇冠上的宝石”,然而这颗宝石却沾满了殖民统治的血泪。当它选择了独立的那一天,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也开始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