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1849900000016

第16章 贩卖人类血肉的罪行

——非洲黑人被贩往美洲

早在1415年葡萄牙人在北非侵占第一块殖民地以后,非洲就一直是殖民侵略的对象。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也相继入侵。他们在非洲沿海建立要塞和商站,形成了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据点。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而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到了16世纪,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在征服新大陆期间,野蛮地杀害了无数当地印第安人。为开发和掠夺殖民地,需要从非洲输入奴隶来劳动。1501年,第一船非洲奴隶从西非海岸横渡大西洋,运到了新大陆。此后,贩卖黑奴的规模越来越大。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奴隶贸易的急剧扩大,同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甘蔗、烟草、棉花、咖啡等种植园的扩大,需要大批奴隶劳动力,而种植园奴隶主又强迫他们过度劳动,奴隶的死亡率极高,需要不断补充。这是贩卖黑人的暴行持续数世纪的根本原因。

起初贩卖黑人由葡萄牙人一手把持。1580年,葡萄牙本土被西班牙占领,而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歼灭,荷兰、英国、法国都参加奴隶贸易的角逐,丹麦、瑞典、美国、普鲁士等也加入奴隶贩子的队伍。在这场竞争中,英国凭借其雄厚资本和海上优势,18世纪起成为最大的人肉贩子。1713年签订的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特勒支条约》,使英国人获得了在30年内每年向美洲西班牙殖民地输送4800名黑奴的特权。到1770年,非洲黑奴的一半都是由英国船只载运的。奴隶贸易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1783-1793年利物浦一地的奴隶贩子,共贩运奴隶33万多人,获利达1500多万镑。利物浦也从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变成“以奴隶贸易扬名天下的城市”。

捕获和贩卖黑人的全过程,是一幅血与火交织而成的图景。最初,欧洲殖民者组织“捕奴队”,驾海盗船,偷袭黑人村庄,杀死老弱,把年青力壮的人掳去。如1446年葡萄牙殖民者阿苏拉拉带武装一次掠走160名男女和儿童。他们这样做,自然很有危险,遭非洲人民反抗。于是就改变手法,挑动当地酋长从事猎奴战争,或收买奴隶商,组织猎奴队。他们自己出枪、出钱等待收购。例如,一个阿拉伯最大的奴隶贩子提普·蒂帕,曾拥有1000多枝枪的武装商队,把猎获的黑人从内陆押到沿海,卖给欧洲殖民者。黑人被戴上脚镣手铐,步履蹒跚。到达沿海后,被成串地牵往贩奴市场,让非洲今日的贫困与贩奴罪行密不可分欧美奴隶贩子选购。买卖成交后,奴隶身上被用烙铁打上烙印,关进地牢,等待装船。

运送黑奴到美洲的大西洋航线,被称为黑人的死亡线。奴隶上船时,手脚被铁链拴着,衣服被剥光,一个个被塞进船舱,为尽可能多装,他们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被挤得密密麻麻。一路饮食恶劣,疾病肆虐,无数黑人葬身于大西洋海底。从西非到美洲,一般要6~10周,从东非到美洲则要4个多月,能够活着被运到目的地的,一般只有1/3或1/2。他们一上岸,就要再次被出卖,被押到种植园或矿山去当牛做马。

贩卖黑奴的勾当持续了近4个世纪,它对世界和非洲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浸透黑人血泪的罪恶买卖,加速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给非洲带来了深远的无法估量的灾难。

在长期的奴隶贸易中,非洲人口共损失了多少,现在已经无法作出精确统计,但各国历史学家大致相同的估算,其数字是骇人听闻的。非洲输往美洲的人数有1000万~1500万人,非洲总共损失约1亿人口。由于运出的黑人大都是12~3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非洲社会生产遭受了灾难性的破坏。

连绵不断的“猎奴战争”,使昔日繁荣的城市变成废墟,把人口稠密的村落弄得田园荒芜。那些死里逃生的人们,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重新过起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殖民者到来之前,非洲有些王国已经出现了比较繁荣的文化,各部落之间能和平相处。但由于奴隶贸易和“猎奴战争”,各部落之间的关系被完全破坏,伦理道德被摧毁。在他们面前,只有一种考虑:要么奴役别人,用俘虏的奴隶交换武器,保卫自己;要么被别人奴役。奴隶贩子煽动部族之间争斗,同时又对奴隶进行灭绝人性的摧残,使社会道德彻底破坏。人们整天生活在贫困和恐惧之中,对生产毫不关心,对未来失去信心,而部族的仇恨却在积累。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的社会心理上的消极影响,在今天非洲一些国家发生的残酷的部族战争中仍能看到它的阴影。

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奴隶制为题材的作品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类别。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可以举出三本代表作:一本是19世纪50年代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本是20世纪30年代的《飘》,第三本就是20世纪70年代的《根》。

《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现在美国内战前十年,它从基督教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奴隶制。对于北部的废奴运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无怪林肯开玩笑地恭维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奴隶制废除70年后,出现了《飘》。多年来,尽管有人不遗余力地加以哄抬,使之成为“一切时代的畅销小说”,但没有人否认,它是透过奴隶主的眼光来看奴隶制的。又过了40年,《根》再次对奴隶制进行揭露控诉。这三本书所走过的“之”字形的道路,约略地勾画出了历史潮流的倾向。

她的美貌,点燃了爱琴海的火焰,多少英雄为之丢却性命。烽火十载,计谋重重,成就了这段爱情的亘吉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