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全书(第三卷)
11845300000042

第42章 信人示己之诚 疑人显己之诈

“原文”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译文”

一个肯信任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全都是诚实的,但起码自己先作到了诚实;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别人虽然未必都是虚诈,但是最少自己已经先成为虚诈的人。

“解说”

真诚待人,在于自己是不是已付出真诚之心,而不在于别人是否也真诚,或是别人的反应如何等。

拿出自己的真情,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养生之要务。由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一个人拿出自己的真情去对待别人,也会同样获得别人的真情。这样,自己内心的情感活动,受到了外来的生命信息的调节,心理也由此而达到平衡。

但是,自己若不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就对你产生不信任的心理,这是一种防备的行为,他所发出的生命信息,将迫使你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这将会影响着你对自我情感的调控。可见,我们只有真诚地待人,才能消除别人对自己的压迫感觉。自己先做到了真诚,别人也会因消除了那种压迫感觉而敞开心扉了。

持疑心的人,给自己心头蒙上了阴影。他怀疑别人,就意味着拒绝与别人接近。这种行为,缘于他心怀自危,感到不安全,似乎别人要伤害于己。于是,为顺应这种心理,他就采取怀疑的态度对待别人。这是对健康不利的行为,由于他自己保持高度的紧张,所以他总是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又心神不定,以至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另外,他怀疑别人,而这种心理显现在外是小心慎微,神情紧张,或神经质的举动,同时他的这些动作,也引起了别人的警觉,那么,别人同样会调整心理对应这种情形,这便又反过来对其人产生了心理压力。所以,怀疑别人的,首先是将自己搞得紧张起来,同时别人反过来给他增加心理负担,使他饱受内外两方的压力。

“例解”

滴水之恩 涌泉之报

晋国卿大夫赵盾到都城的路上,在一株弯曲的桑树下面见到一个饿得昏厥过去的武士。他忙停下车子,唤人取出食物调好后送到他的口中,接连几口武士渐渐苏醒过来。赵盾怜悯地问他:“你为什么饿到如此地步?”武士说:“我是都城当差的,这次办公务所带的回途粮食吃完了,我耻于沿途乞食,又憎恶偷窃的行为,所以落得如此窘状。”

赵盾很敬佩他的品行,又吩咐家臣取出两块干肉给他。武士拜而受之,但留着不吃。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讲:“家里还有一位老母,打算把美食送给她老人家吃。”

赵盾说:“你先吃了吧,我还会给你带回去食物的。”

于是赵盾又唤家臣取来二串干肉相赠,临别还送给他一百枚钱币。

两年以后,赵盾理政有方,威望也高,引起晋灵公的忌讳和不满。这天灵公假借饮酒为名,在厅内埋伏士兵刺杀赵盾。席间灵公亲自为赵盾把盏,赵盾发觉灵公一反常态,知其有诈,便中途借故出厅而去。灵公久候不见赵盾,急令埋伏在厅内士兵追赶赵盾。其中有个将士出宫追得特别急,先于其他士兵追上赵盾。然而,他非但不杀赵盾,却要赵盾用他的车子离去,由他阻击后面的追兵。

赵盾对此义举十分感激,问他的姓名。他避退让路,恭敬地说:“事至此不必再问姓名,只要知道当年饿倒在老桑下的武士就行了。”

追兵迫近,他义无反顾地去迎战。

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给以真诚的回报。

用人重小节 险失忠良将

汉文帝时,匈奴常常入侵,使得汉朝北部边疆的社会治安出现极度混乱状态,百姓整天心惊肉跳,无心从事农业生产。汉文帝也多次派出军队抗击匈奴,但终因匈奴兵强悍凶猛而失败,所以汉文帝又令边塞居民高筑关塞,可依然挡阻不住。

面对这种情况,汉文帝忧心忡忡,他常常慨叹,如果现在自己手下能够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多好啊,那就用不着自己再发愁抵抗不住匈奴的进攻了,说不定还能向塞北开疆拓土呢?只可惜现在的手下将领一个个好象白吃饭似的,见了匈奴军队还没交锋便想逃了,真是没用!

一天,汉文帝在和郎署长冯唐聊天的时候又说起了这个话题,冯唐一听,心里感觉很不舒服。冯唐从年轻时便一直在塞北守边,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汉朝廷好像忘记了他这么个守边将士似的,一直没有提拔他。直到他六十多岁才调到朝廷任郎署长。一生戎马生涯的冯唐对大汉朝廷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今天又一听文帝慨叹没有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便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恐怕现在即使有廉颇和李牧在,陛下也不会重用吧?!”

“此话怎讲?”汉文帝奇怪地问。在汉文帝的心目中,冯唐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将,多少年如一日,为大汉立下了功劳,实在是辛苦,所以现在调他为郎署长。

冯唐说:“我听说上古时代帝王派遣将军出征时,总是嘱咐将军在外指挥作战一定要灵活机动,敢作主张,不必缩手缩脚,未必一切事都必须预先请示。这是因为战争变化莫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果断的处理问题,才不至于贻误战机。将军在外,该赏的赏,该罚的就罚,该杀头的就杀头,回来以后再向皇上一起报告。这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必须这样才能打仗。”冯唐说到本朝镇守云中的郡守魏尚很有李牧的风度。“可是对魏尚这样一个有点象李牧的人才,陛下是怎样使用的呢:只因为他上报斩获敌人的人头数与实际数相差了6颗,您就把他撤职,削爵,还判了刑。我这人愚笨,看法不一定对,我总觉得陛下施赏太轻,行罚太重,对人不大放心。对魏尚这样的镇守边防的大将,应该给以威权,充分信任,他才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守边御敌。而您所作的恰恰相反,用人优柔寡断,用而有疑,所以我说您就是有了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也还是不会用。”

汉文帝听了冯唐的话醒悟了,立即释放魏尚,重新任命他为云中郡守。

庞统相貌丑 孙权拒门外

三国时,孙权独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依借长江屏障,曾把曹操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再冒然进犯。而刘备没有很强的势力和很大的地盘,并且一直赖在荆州不走,孙权也实在拿他没办法。孙权很能用人,并且十分喜欢潇洒能干之士,像周瑜英姿勃发,官拜水陆三军大都督,那是何等的威风。只可惜,周瑜气量太小,经不住诸葛亮用计几次折磨,终于一命呜呼,归天去了。孙权失去周瑜,如同失去左膀右臂,很是伤心。

孙权重重安葬完周瑜之后,又把周瑜的遗孤安顿好,这才回到宫中。此时鲁肃走进来,对孙权说:“我鲁肃是一个庸碌之才,承蒙大都督推荐,其实我实在是不称职啊!”

本来孙权的心情稍微好一点,经鲁肃一提周瑜,不觉又伤起心来。鲁肃一看,赶忙岔开话题,说:“我给主公再举荐一位能人。这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比管仲、乐毅减色,用兵计策可以与孙武、吴起并称。往日大都督曾经好几次听从他的计策,连孔明也深深地叹服他的智谋。这个人现在江南,您何不重用呢?”

孙权一听,大喜,问道:“此人是谁?”

鲁肃说:“这人乃是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孙权说:“原来是他,我也早就闻其大名了。既然他现在在这儿,那您就领他来吧!”

庞统确是一位能人,但是长得确实有点粗糙,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他一直在襄阳家中闭门读书,但是胸中却装着天下。后来看到孙、刘、曹三家基本定位,所以才想着出来谋点事。恰好他与鲁肃、诸葛亮都是好朋友,所以先由鲁肃引见到东吴来见孙权了。

鲁肃领着庞统进来,孙权一看,心里说,这人怎么长得如此难看?于是心里便有几分不欣赏。孙权问道:“您平生所学,以什么为主呀?”

庞统回答说:“不必拘泥,随机应变?”

孙权又问:“你的才学,跟周瑜比起来如何?”

庞统笑着说:“我所学的,和周瑜比起来大不相同。”

孙权平时最欣赏的就是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帅气的风姿,更加上周瑜又刚刚去逝,所以心中又加几分怀念,毕竟这样的帅才不可再得了!现在一听庞统之言,很是不把周瑜放在眼里,本来就对庞统不大欣赏的孙权更是不高兴了,他说道:“你先请回吧。如果有用得着你的时候,我再派人去请。”

庞统叹了一口气出去了。

鲁肃问孙权道:“您怎么不用庞士元?”

孙权说:“这么一个狂士,有什么能耐?”

鲁肃说:“破曹操时,他献连环计功劳很大。”

孙权说:“那是曹操自己把船连起来,并不是这个人的功劳。我发誓不再用他!”

张松诚投曹 貌丑险丧命

三国时,在刘璋手下有一能人,名叫张松,为益州别驾。此人生得额钅矍头尖,鼻偃齿露,五短身材,声若铜钟。

有一次,张鲁率兵攻打西川,刘璋急得要死,因为自己的兵将不可能抵挡得住张鲁的猛烈进攻。正在这时,张松出主意说,可以去联络曹操,让曹操去攻打张鲁,这样一来,张鲁便会忙于保卫自己的地盘而不能再攻打西川了。刘璋一听,十分高兴,便派张松赶快出发。其实张松的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想,你刘璋懦弱无能,一有来敌,便不知所措,没有一点英雄之气,哪像汉丞相曹操啊!所以张松出发之前就画了一张西川的全貌图,把一些道路、关隘、府库、钱粮等地点全都标得仔仔细细,想着如果曹操真能识人的话便把此图献给他,这也就等于拱手献上了一个西川。

张松来到许都之后,每天都去丞相府等候着求见曹操,可是曹操却是每天宴饮,并不接见。一直等了三四天,曹操才命人把张松叫进去。曹操一看张松长得这么丑陋,心中便有了几分不高兴,便问道:“你的主人刘璋为什么连年不进贡啊!”

张松回答道:“因为路途上有盗贼。”

曹操一听,喝斥道:“我已经把中原之地全都扫荡平了,还有什么盗贼呀?”

张松说:“我们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他们至少每人也拥有十万军队,这怎么能称上是太平呢?”

曹操一看这么丑陋之人竟还敢冲撞自己,便怒气冲冲地一拂袖子回后堂去了。

旁边的人都责怪说:“你到相府来,不就是为了完成使命吗?为什么还要出言冲撞丞相呢?这么不懂礼节。幸亏丞相看着你是远道而来的面子上,不怪罪你。你还是快走吧!”

张松一见曹操如此蛮横霸道,也无心再给他说什么,碰巧在门口遇到杨修。杨修知道张松有能耐,便进去劝说曹操。曹操说:“此人面貌丑陋,有何能耐?”杨修说:“他很有辩才,并且能够过目不忘。”曹操说:“那好吧,明天让他来看看我的军威,开开眼。”

第二天,张松随曹操来到西教场。只见旌旗招展,一片杀机。曹操对张松说:“我的部队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张松回答说:“以前在濮阳战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这都是战无不胜吗?”曹操一听,大怒,说道:“你怎敢揭我的短处,推出去斩了。”幸亏杨修劝说,张松才保住一条性命。

张松怀揣着西川地图,悻悻地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