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全书(第三卷)
11845300000018

第18章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原文”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译文”

一个人做了坏事最可怕的是不容易被人发觉,做了好事最忌讳的是自己宣扬出去。所以做坏事如果能侥幸及早被人发现那灾祸就会小,反之如果不容易被人发觉那灾祸就会大;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而自己宣扬出去那功劳就会小,只有在暗中默默行善功劳才会大。

“解说”

一般来说,做在明处的坏事人们看得见或许还可以预防弥补,而在暗处做坏事,为恶而阴,便连一“险”字,令人不测,这种坏事危害很大。君王身边的宦官,最长此道。安德海、李莲英之流,进谗进奸,极尽能事,搞得天翻地覆,世人居然浑然不觉,此即所谓大患。所以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至于做一点善便到处张扬,这叫做“做作”,涉嫌一个有预谋的行善,就成了伪善。帮人应该全心投入,默默奉献。

“例解”

王莽设圈套 汉室植祸根

西汉末年平帝当政时,王莽玩弄了种种权术,掌握了很大的权力,打算篡夺汉朝的江山。当时汉平帝只有十几岁,时还没有立皇后。王莽想,如果把自己的女儿配给平帝,当上皇后,为了自己的权势岂不更加稳固。于是他用迂回取胜的手法,策划了一个立女为后的圈套。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给自己的儿子找配偶,这正是太后最上心的一件事,于是得到应允。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上报到朝廷,王莽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报上来的女孩,有许多人比自己的女儿强,如果不耍花招,女儿未必能入选。于是他又去见太后,故作谦逊地请求太后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也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他的女儿入选吧。”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诚”,马上下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儿,不用入选了。”

其实,王莽如果说的是真心话,把自己的女儿撤回来就行了。但经他鼓动太后,朝廷再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儿,引起了朝野的同情。王莽平日沽名钓誉,欺骗了不少人,因此有不少人给他说话,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选王莽之女为皇后。朝中大臣也给他说情,他们说:“安汉公德高望重,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的女儿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把安汉公之女立为皇后!”这种情况出现后,王莽又派人前去劝阻说情的官吏和民众,结果是越劝阻说情者越多。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儿入选。王莽抓住这个时机又假惺惺地说:“应该从所有被征招来的女子中,挑选最适合的人立为皇后。”朝廷大臣们力争说:“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是人心所向。请不要再选别的女子干扰立后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已成定局,才算没有表示推辞。不久,王莽的女儿被皇家隆重地接进汉宫,当上了皇后。

史高生毒计 谋害萧望之

萧望之当过汉元帝刘 的老师,他为人正直、声望很高,是当时的名儒。刘 很信任他,对他的意见多予采纳,萧望之一心一意要把国家治理好,不想引起尚书史高的不满。

史高无所作为,他忌妒萧望之的才能,便与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互相勾结,权倾朝野,百官都怕他们。当时皇帝的外戚许氏和史氏依仗权势,无恶不作,萧望之总想整治他们。有个叫郑朋的人,利用朝廷内部矛盾对立,想借机捞取官位和名利,便上书揭发史高及许氏、史氏子弟的种种罪行。萧望之开始很高兴,经多次交往,渐渐发现郑朋心术不正,为人奸诈,不是品行端正之人,便断绝了与郑朋的来往。郑朋恨的咬牙切齿,原想通过萧望之青云直上,不想好梦刚开头,就被半途抛弃,于是暗中投靠许、史两姓,说自己当初揭发的材料,都是萧望之等人提供的。许、史把郑朋当一条恶狗养起来,好报复萧望之。

弘恭、石显与许、史勾结,见时机成熟,便唆使郑朋告发萧望之,说萧想罢免史高将军,再排挤许、史两姓,然后独揽大权。汉元帝刘 派人审理此案,石显又提议由弘恭处理。弘恭便审问萧望之,萧义正严词地说:“许、史两姓凭借外戚地位,多为不法,我是想整治他们,但是为了国家利益,并非泄私愤,更谈不上倒行逆施。”弘恭抓住萧有排挤许、史的事实,根本不管动机如何,就向皇上禀告:“萧望之与周堪结为死党,互相吹捧。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凡不顺他们意的,都要置于死地,还挑拨陛下与亲戚之间的关系,图谋不轨。他们为臣不忠,大逆不道,请立即交廷尉处理。”

当时刘 刚即位,很多事都不了解,不知道交由廷尉处理就是下狱,就同意了。过了几日,皇上有事与萧望之商量,左右的人回答已下了大狱,很吃惊,把弘恭、石显责骂一顿,让把萧望之放了。史高赶紧奏明:“陛下是金口玉言,不能失信于天下,既然已把他们投入监狱,再重新使用,会让天下人觉得陛下不当,有过失。为了陛下的威望,索性把他们罢免,这样两全其美,不是更好吗?”刘 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将两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免职了。

就这样弘恭、石显仍不解恨,在皇上面前陷害萧望之“不认罪,心怀不满,让儿子上书鸣冤,归罪于陛下。自以为曾当过陛下的老师,便大胆妄为,必须交司法部门审理。”刘 是个没主见的人,也不调查便同意了石显等人的意见。

萧望之一生受人尊敬,受此不白之冤,哪里忍受得了,他觉得与其受辱生,不如刚强死,于是服毒自尽。石显等人阻谋得逞,再也不用担心萧望之会和他们作对了。

嘉靖纵虎患 严嵩口吞天

严嵩是明代有名的奸臣,他26岁走上政治舞台,在官场活跃了60年,其间有20年独任内阁首辅(宰相)。关于他的种种劣迹这里就不细说了,这里只介绍一下他的财富之钜。据说他倒台之后抄没他的家产时,光黄金一项便多达34000多两,白银200多万两,其实,这远不是他家金银的全部。根据古书记载,他家有十几座金窑,每座窑深一丈,方五尺,四周及窑底铺上纹石,每一百万为一窑。他家金银之多,实在难以统计。至于那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千门万户的高堂华屋,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书画古玩尚不计算在内。当时朝廷的经费不够支付边防一年的开支,而严嵩私人的财富竟可支付几年。

严嵩出身贫寒,虽然他后来身为宰辅,子孙也都高官显贵,但薪俸并不多,将他们祖孙三代的俸禄加在一起,折合白银每年才不过2100两,要想积累到200多万两,需要一千年,而且还得以一分钱也不消费为前提。

那么,他们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皇帝额外的赐赏以外,便是贪赃受贿,有人说,严嵩的受贿实在是古今权奸所未有。他受贿的途径多,对象广。你要想升官吗?拿钱来,御史500两,吏部郎中3000两,最后高达13000两,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你要考科举吗?拿钱来,我可以告诉你考题;你想免罪吗?拿钱来,十万两白银便可免去你的死罪。他所索取的对象,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连隆庆皇帝在没有登基之前,为了讨得父皇嘉靖皇帝的欢心,也不得不向严嵩父子行贿一千五百两银子,以致他们洋洋得意地向人夸耀:“天子的儿子也得向我行贿。”由于严嵩和他的儿子贪婪成性,当时天下人将他们称之为“钱痨”。

而严嵩之所以敢于如此大胆妄为,完全是由于嘉靖皇帝默许和纵容的结果,对于天下百姓对严嵩的斥骂,满朝正直大臣有理有据地揭露、痛心疾首的陈词,甚至以血肉之躯的抗争,嘉靖皇帝不闻不问,还听任严嵩对这些人残酷的打击报复。大约在嘉靖皇帝看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不可能的,既然他实行的是低薪制的政策,朝廷舍不得给大臣薪俸,就听凭他们自己去觅食吧,他故意睁只眼闭只眼。

因此,当时有人便说:“皇上只要人干事,不怪人要钱。”殊不知,这正是嘉靖笼络、控制大臣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