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菜根谭全书(第三卷)
11845300000010

第10章 辨别是非 认识天体

“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疑惑就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不要固执己见忽视别人的忠实良言。不可以在背地里施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因为如此搞派系自然会伤害到国家社会的大团结精神;更不可以假藉社会大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

“解说”

识大体,即是不损社会共同的利益。社会为个体人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时,也要求个体人必须服从社会的安排,让个体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否则,个体人将与社会造成矛盾冲突,而受到社会的排斥。

个体人虽然服从于社会,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权利。

养生者要利用自己的权利,来维护社会的利益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运用自身的权利时,必须分清楚事情的性质。就是说只要符合事理,而对社会有益的事,你一定要坚持己见,若是不坚持自己的主张,那么,你既不能享有自己的权利,又不能得到心理的自我认定,这是有害健康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利,来谋取私利。若是如此,就会受到社会的惩罚,这绝不是对身体有益的行为。

“例解”

张释之坚持原则

张释之字季,汉文帝时人。他在做廷尉时,执法有据,从不枉屈逢迎。一次,汉文帝出游经过渭大桥,一个人从桥下走出,惊了驾车的马,汉文帝大怒,令卫士抓来,交给张释之治罪。张释之审问时,那人回答说,他从长安县来,路过渭河大桥。适逢皇帝过桥,慌忙躲入大桥下面。很长时间后,他以为皇帝已过完,便钻了出来,不料惊动皇帝,。张释之认为如实,定这个人有惊驾之罪,依法判处罚金若干,并将判处结果报告皇帝审阅。汉文帝大怒,道:“此人大胆包天,惊动御马,幸亏我的马性情驯服柔顺,不致出事,若是其它马,肯定要了我的命!而廷尉你执法不严,只判罚金就算了事!”张释之说:“法律人人都要遵守,皇帝也不能例外。陛下既然信任我,让我负责,我就应该行其职责,秉法办事,以维护法律的威严和公正,否则,随意枉法,滥用生杀予夺之权,就会使法律失信于民,而且,上行下效,为下面的官吏开一个不好的先例。希望陛下明察!”汉文帝无言以对,深默良久,道:“就按你说的办吧!”

坚持原则,坚持自己合符事理的主张,不要因私情而废了公正质朴的心性。

继位除时弊 力赚好名声

俄国有位历史学家说过:每一个新上台的俄国沙皇都是从排斥他的前任开始的。

中国的封建皇帝也是这样。

每当改朝换代、江山易姓之际,对前朝必然要进行一番全面的、彻底的否定,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我们这里要讲述的,是指在同一个王朝之内,那些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取得权利的继任者对其前任的否定。

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12年继位,可是朝政大权却被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掌握。第二年七月,他发动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又过了一年,他命令有关部门在崇明门准备好牛车,将后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并声称这些宫女都是太平公主选进的,与他无关。这就既否定了太平公主,又收买了民心,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人们都知道,唐玄宗是历史上好色的皇帝之一,后来他的宫中宫女人数多达四万,是历代王朝中人数最多的。

五十几年过去,当他失去帝位以后,他的儿子、唐肃宗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宣布放出宫女三千人。唐玄宗又被他的继任者否定了。

受益的自然是那些被遣放的宫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此,她们便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样过上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了。

玄宗继位以后,还干了另一件事,便是令1200余名僧尼还俗。

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信奉佛教。西域来的一名和尚,撰写了一部《大云经》,其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要替唐朝统治天下,武则天便是在此后不久篡唐自代的。称帝以后,她命令长安、洛阳以及天下各方,都建造大云寺,以收藏《大云经》,并命令和尚登坛讲解《大云经》,赐赏这些和尚以四品官的服饰。

为了表示对姘夫薛怀义的恩宠,她还在洛阳为他修建了白马寺,寺中和尚多达千人。她又令薛怀义建造佛像及佛堂,历时数年,每天有上万的人为之服役,所费钱财以万亿计。造成的佛像大得惊人,光是一个小手指头便能容纳数十人。可后来薛怀义因为争风吃醋,竟放一把火把佛像及佛堂烧了个精光,武则天不仅不怪罪,又令薛怀义重新建造。

武则天还经常举办佛教仪式,每一次花钱都是成千上万。其中有一次还特地在地下掘出一个深达五丈的大坑,用各色绸缎扎制宫殿;又杀牛取血,绘制佛像,有一幅佛像,光人头就高达二百尺。

武则天死后,她的儿子唐中宗信佛不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影响所及,豪门贵族争相建庙招僧。青壮劳力入寺为僧为尼以后,不事生产,反而要由朝廷供养。这样,国家大量的财富无端消耗,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这的确是武则天当权以来的弊政之一。

唐玄宗一面大量遣散僧尼,一面下令不许再造佛寺,原有佛寺破败需要修复者,要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并一再严令,不许贵戚、官员和僧尼来往。这些举措无疑会受到朝野欢迎,刚登基的唐玄宗自然也因此而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公元714年(玄宗开元二年)7月乙未,在唐朝皇宫空旷宽广的庭院,一股股烈焰腾空而起,浓烟蔽天,噼叭之声震耳,只见一群宦官将一匹匹色彩斑斓的绫罗绸缎、一捧捧工艺绝伦的玉珠饰物不断地投入火中,一队队宫廷卫卒还从皇家仓库里将这些珍贵无比、价值连城的宝物源源运来,供人焚烧。在一旁监视焚烧的,除了宰相姚崇外,还有唐玄宗本人。

这是唐玄宗向天下人表示他要以俭治国的一次行动。唐朝在开国之初,崇尚节俭,自武则天执政以来,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她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府第,宝帐车马,如同宫殿;侍儿奴仆成百上千,一个个都披绫罗,穿绸缎;各地供奉的珍稀玩物不可胜数。她的孙女安乐公主有一条裙子,用天下各种禽鸟的羽毛制成,下面看为一色,侧面看为又一色,阳光下为一色,阴影下又为一色,仿佛能看到百鸟并集裙上,当时官宦人家都仿效她,以至天下珍禽异兽的毛羽采之殆尽。唐中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府邸极为华丽,以至太平公主看到以后都叹息说,跟他相比,我们这些人都算白活了。

唐玄宗当政后,便以焚毁锦绣珠玉的行动,对前任又一次表示了否定。

放宫女、遣僧尼、焚锦绣,是唐玄宗通过革除前朝弊政以否定前任的三项主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