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底世界(上)
11842400000011

第11章 太平洋

太平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南北距离的宽度为15500公里。太平洋最南端的濒临南极洲,最北端可延伸到白令海峡,跨越的纬度是135°,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主要的河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太平洋风光

太平洋东西最长的距离是21300公里,体积约为71441万平方千米,其中不包括海洋的面积69618.9米万立方千米。在太平洋海域中,海洋的平均深度是4187.8米,最大的深度为11034米。

在太平洋的北端是以白令海峡为界,海岭海峡宽仅为102公里;东南部经北美洲的火地岛和南极洲的德雷克海峡与大西洋沟通;从苏门答腊岛经爪哇岛,然后至帝汶岛,再经帝汶岛至澳大利亚的伦敦德里角,在经澳大利亚南部的巴斯海峡,最后经塔斯马尼亚至南极大陆是太平洋的西南部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由于太平洋特备的地理位置,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到太平洋河流的水量仅占到了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七分之一。

太平洋北到北极,南到南极,西到亚洲和按、澳洲,东到南北美洲。如果不包括邻近的海,它的面积约为16520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人们经常习惯性的将太平洋按照东、南、西、北是个方面来划分太平洋。西太平洋有许多属海,由北向南依次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东亚大河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经属海注入太平洋。西经150°以东的洋底较西部平缓。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雅浦和帕劳;自帕劳向东延伸至俾斯麦、所罗门群岛和圣克鲁斯;最后由萨摩亚群岛向南至汤加、克马德克、查塔姆和麦夸里。由于北极洲的常年被冰川覆盖的缘故,北太平洋的水温要高于南太平洋。对太平洋的垂直海流影响最大的就是南极大陆附近生成的冷水,在极低周围下沉后就深入向北蔓延,逐渐构成了太平洋的底层。

太平洋海盆可划分的三个区

东区:美洲科迪勒山系从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岛,除了除了最北、最南段峡湾海岸的岛群以及深入大陆的加利福尼亚湾之外,海岸平直,大陆棚狭窄,重要海沟北有阿卡普尔科海沟,南有秘鲁——智利海沟。

西区:亚洲部分结构复杂,海岸曲折,大陆东缘有突出的半岛,岸外有一系列岛弧,形成众多的边缘海。从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群外缘有一系列海沟,北有堪察加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南有东加海沟、克马德克海沟等。

地壳构造最稳定的地区:太平洋地壳构造最稳定的地区是大洋中部面积宽广的海盆,这个地区的海水深度一般都在5000米左右。

太平洋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大洋,也是火山和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因为太平洋跨几种不同的气候,因此太平洋的海洋的洋流分布状况也很特殊。由于气候的差异性比较大,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风带。

太平洋的岛屿非常的多,占到了世界总岛屿的45%,在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有2万个,面积约达到了440万平方千米。按照成因可以将太平洋的岛屿划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大陆岛又可以划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太平洋的岛屿大多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雨林或者是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5℃~28℃,年较差一般不会超过5℃。年降水量也比较大,一般为2000毫米~3000毫米,有的地方会超过4000毫米。西部地区的各地区由于受到大陆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在太平洋海域,除了新西兰的南、北二岛之外,大部分岛屿位于太平洋的中部。太平洋的岛屿有一个特点,就是群岛套着群岛。太平洋岛屿中,最大的岛屿就是新几内亚岛,面积是78.5万平方公里,次于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太平洋岛屿的人口总数有580万人,占到了大洋总人数的23.3%。太平洋的三大群岛:西南部赤道以南,180度经线以西的美拉尼西亚岛,它是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西北部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密克罗尼西亚岛,是自西向东延伸的;位于180度经线以东,南北纬30度之间的波利尼西亚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这三大岛屿处在亚洲、澳洲和北美洲之间,又联系着各个大洋,在国际的交通运输上,太平洋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太平洋海域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部分。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7%,200米~2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000米。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积较小。在太平洋的海底,有大量的火山堆。这样就构成了海底复杂的地形。

世界上约有85%的活火山和80%的地震带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震带,地震频繁发生,在这里的火山约有370多座,素有“太平洋火圈”之称。

太平洋主要处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所以,在形成的气候多为热带和副热带气候,气温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逐步递减。太平洋的气候的分布、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水面洋流及邻近大陆上空的气流影响而产生的。

南北太平洋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回归线到极地为20℃~16℃,中太平洋地区始终保持在25℃左右,年降水量也比较高。太平洋的海啸是非常的著名的,因为它的杀伤力和破坏率都比较高。在寒暖流交汇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经常会有狂风和汹涌的波涛。在太平洋的北部,主要是处在冬季,而南部则多处于夏季。在大洋的中部地区,则比较平静,夏、冬两季比较明显,终年都适合航行。

由于太平洋的面积广阔,且水体均匀,有利于行星风系的形成,尤其是在南太平洋,更为突出。北太平洋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东西两岸形成明显的差距。信风带位于东太平洋南北纬30°~40°之间的副热带高气压中心和赤道无风带之间。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极低东风辐合而成了副极低低气压带。两个风带的气温相差很大,在极低东风带形成了锋面十分猛烈,在冬季表现的比较明显。在西太平洋的菲律宾以东、南海和东海的洋面上,在夏秋季节经常有台风出现,是因为在夏秋两季高温度及高湿度的条件下,形成了超低压中心才致使常常有台风出现。

在夏季的时候,亚洲大陆的为低气压带,北太平洋的气流向亚洲大陆运动,但是冬季却恰恰相反,于是就形成了广大的季风气候区。不同纬度的地区,海水的海洋度也是不一样的,信风带的含盐度要比赤道低,赤道附近含盐度小于34,在太平洋最北部的含盐度最低。

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风带的作用下,自东向西运动,就形成了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之间的中轴线上会产生相反的赤道逆流,从菲律宾的东岸流向厄瓜多尔的咸。北赤道暖流经马六甲海峡,流进日本海。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附近向北逆转,流向日本海的东面,这就是著名的黑潮。黑潮在东经160°附近转向东流,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到北美洲西海岸转向南流,被利福尼亚寒流。这样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环流。白令海海流南流被称为堪察加寒流,它流向日本本州岛东面。它在北纬36°附近与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到达所罗门群岛之后,向南流成为东澳暖流,向东转折就卷入了西风漂流,到南美洲西面、南纬45°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鲁寒流,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南太平洋环流。

太平洋的海洋资源特别的丰富,无论是生长的植物、动物,还包括浮游生物、鱼类和矿产资源都比其他的大洋充足。

在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这两个海洋主要产鲱鱼、鳕鱼、金枪鱼和蟹等。太平洋海底有丰富的锰结核,海水也可以提取海盐、溴和镁。太平洋的大陆棚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太平洋也不落后,西太平洋在很久以前就拥有高度的文化。但是人们对太平洋的认识是很晚的,直到16世纪,欧洲人开始对这一大洋进行考察。当时他们所寻求的只是澳大利亚,才进入的太平洋。之后,麦哲伦环球航行,横渡太平洋。在麦哲伦之后,又有许多的科学家继续对太平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这些科学家们为后人了解太平洋做出了接触的贡献。

太平洋浅海的渔场面积几乎占了世界总浅海渔场面积的一半,海洋的获鱼量也占到了世界获鱼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的舟山群岛、秘鲁、日本、美国、加拿大西北部沿海地带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除此之外,太平常的海兽捕获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太平洋的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资源特别的丰富,深海盆地有丰富的锰结核,在海底砂锡矿、金红石、锆、钛、铁及铂金砂矿储量也很丰富。所以说,太平洋是世界上的难得的“风水宝地”。

太平洋是世界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上许多的海、空航线经过太平洋,太平洋东部的巴拿马运河是通往大西洋的主要航道,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是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航线。

太平洋的海运航线主要有东亚-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加勒比海、北美东海岸航线,东亚——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沿海航线,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等。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有很多,也是世界航运重要的停靠点。

纵贯太平洋的180°经线,在地理学上将其称之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来往的船只如果是由西向东穿越过这条线,日期就减去一天;反之,如果是由东向西,那么日期就加上一天。

在1902年,由英国负责敷设了太平洋的第一条海底电缆。三年后,美国也在太平洋敷设了电缆,现在,许多国家来往都有了自己的海底电缆,如:美国至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至澳大利亚,香港至菲律宾、越南,在南美洲各个国家之间都有电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太平洋上空,各国开始利用人造卫星系统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