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建家工作指南(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835000000029

第29章 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深入开展职工文化活动(2)

第三,企业工会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建设力量。企业工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组织者,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在企业依法建立职工民主权益和劳动权益的两大维护机制,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异曲同工的。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就是吸引员工民主参与,这恰是工会的法定职责,因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是积极的促进者、引领者和建设者的重要角色。企业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推动企业文化的内、外价值观交流,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和心理环境,自觉地响应和实施企业文化精神,支持和协助企业行政和党组织共同排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障碍等等。因而,企业文化得到了工会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其实践巩固就有了可靠的群众基础。

④通过制度强化。企业要巩固无形的企业价值观念,不能将其始终停留在口号和舆论宣传上,必须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标准及要求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过程中融进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标准,使员工从事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同时,用制度的方式鼓励符合企业价值准则的行为,树立实际的仿效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

(4)注重在实践中完善提高。企业文化的完善提高,既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个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过程的开始,完善提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科学性程度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实践,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不断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实践的东西化作理论的概括,将先进企业文化观念变成全员的群体意识,并及时吸收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剔除本企业文化中的消极成分,使企业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和提高,从而重新建构和创造新型的企业文化,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加强企业民主、提高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保障职工在企业的各项权益的重要契机和有效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观念要创新。如果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观念不提升,那么要构建和发展具有本企业特色和个性的企业文化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高全体职工包括企业领导层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应视做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的一场革命;对企业党组织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对于企业工会来说,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在更高层次上更深远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

(2)把握内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循序渐进,通盘考虑,整体推进,要兼顾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①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

②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构成的管理氛围。

③由现存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

④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程序和制度等。不断改革与完善在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在企业制度、规范等企业文化的物化形势上不断建设、探索,使之逐步完善、科学。

(3)重点要突出。建设企业文化,重点应突出建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道德。因为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和基本特征,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及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发生了扭曲,制约着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成功塑造和企业道德的有效建设来矫正。

(4)原则要把握。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我们应当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①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确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型的“四有”职工队伍。

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③坚持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原则。

④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5)个性要鲜明。企业文化不等同于社会文化,它与社会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调节、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因此构建企业文化忌讳模仿照搬、追风赶浪。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求实创新,塑造自己的个性。特别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表述,应力求避免当前国内企业较普遍存在的雷同化和抽象化,同时也要克服政治口号化的倾向。应当使它既与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相吻合,与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方式相统一,又要力求反映企业的个性风格、独特追求和服务宗旨。

(6)责任要细分。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是一项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各有关方面责任,形成强大的合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按照系统可细分为五个层面:

①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主要载体应是产品,作为生产系统及全体生产作业人员,应承担起打造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的主体责任。

②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作为党群系统,应在其培育的挖掘、形成和发展、总结和宣传上承担起主体责任。

③厂容厂貌及文化教育设施,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展示企业文化的窗口,作为企业经营系统成员,应在其规划设计、建设建造、绿化美化等方面承担起主体责任。

④产品的推销过程,实质上也是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作为营销系统成员,应在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承担起主体责任。

⑤企业领导层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倡导者和重要实践者,应承担起负责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的“编剧”角色,承担起具体组织、指挥总体方案实施的“导演”角色,还要承担起带头实践的“演员”角色,成为企业文化的播种人和耕耘者。

(7)机制要管用。构建现代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管用的机制作保障。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民主制度等,使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的行为更趋合理化、科学化,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巩固;通过建立健全包括组织机制、目标机制、督查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内的保障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正常运行不断发展。

企业的基本制度健全,则会规定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使不同企业文化体现出各自的个性和特色。当然,直接影响企业文化个性特点发展的应当是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制度文化也是外显文化,它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实施。制度文化是企业管理原理由“软”变“硬”的重要途径。制度建设属于基础建设,它是企业发展的依托点。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多种多样,因企而异,并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在选取方法时,要善于根据企业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合实际,有效参与本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下几种常见方法可供参考。

(1)教育引导的方法。教育引导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方法。通过完整系统的、长期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形成强烈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把企业文化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成为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指南。教育引导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比如,注意文化意识培训。最见成效的文化意识培训方法首推“在职培训法”。结合员工的岗位、性质、特点的需要,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可以使员工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对企业的历史、沿革、传统、信条、宗旨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再比如,开展多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是企业文化实践工作的第一步,目的是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浓烈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员工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行为。通常的方式与途径有:入厂教育;编辑出版企业文化简讯、刊物、纪念册等;通过厂办学校传播企业文化;通过各种会议对员工宣传企业文化(如读书会、演讲会、茶话会、对话等形式);开展各项有效活动(如企业文化研讨会、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等)。使员工在各种教育引导活动中,自觉接受本企业文化内容体系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2)优化环境的方法。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造人。根据行为科学、心理学观点,优化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

①创造向心环境。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蓬勃向上的指导企业整体行为的精神,从而把职工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都纳入到企业,以至社会的共同理想的轨道上来,这种能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并为之奋斗的精神状态,称为“向心环境”。这种向心环境能使企业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向心环境的建设,需要在共同理想的目标原则下,根据本企业的发展历史、经营特色、优良传统、精神风貌,去概括提炼成为企业精神目标,再把精神目标具体融化在企业管理之中,使企业经营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使员工产生认同感、使命感。

比如,青岛海尔集团是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15年平均保持828%的增长速度的企业集团。骄人的成绩主要来源于集团总裁张瑞敏和领导班子成员很早就有意识地收集、提炼和归纳涉及生产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并使其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不断总结、创新,逐步形成了既有世界最新管理理念,又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海尔企业文化。海尔集团用企业文化的力量,造就了团结奋斗的向心环境,使员工的理想在向心环境中得以升华,成为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

②创造顺心环境。人的才智和创造力只有在心情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焕发出来,因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往往来自于一个团结、和谐、融洽、亲切的顺心环境。企业顺心环境的建设,重要的环节是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不仅要关心员工对衣、食、住、行等基本层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注意引导员工对高层次精神方面的需要,经常从生活上关心员工,体察员工疾苦,解决员工的困难,营造企业大家庭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等。只要企业经营管理者身体力行,员工当家做主和谐融洽,团结宽松的顺心环境一旦形成,员工的工作就会充满活力,生活充满乐趣,就会为振兴企业贡献力量。

③创造荣誉感环境。企业要创造良好的荣誉感环境,首先要有荣誉感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第一,要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誉感和为企业争光的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要宣传企业的优秀传统、取得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及时充分地肯定和赞扬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使员工感到企业能理解、关心他们。

第四,要勇于打破企业内部所存在的消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强化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进取意识,造就争先恐后、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3)典型示范的方法。运用典型示范法塑造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典型人物的造就。一般来说,企业典型人物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但最后作为楷模出现,需要企业组织认定、总结、倡导和宣传。

企业在造就典型人物的方法是:

①善于发现典型人物,即善于发现那些价值取向和信仰主流是进步的,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具有楷模特征的优秀员工。

②注意培养典型人物,即对发现的典型人物善于培养,并放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③要肯定、宣传典型人物,即对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有优异业绩、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典型人物要用一定形式加以肯定,总结其先进事迹,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最终为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发挥其应有的楷模作用。

④要保护典型人物,即制定鼓励先进、保护典型人物的规章制度,伸张正义,反对和消除企业内部对先进人物嫉妒、讽刺、挖苦、打击等不良倾向。

(4)全方位激励的方法。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自觉地努力工作。激励法既是有效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建设企业文化的激励方法常用而可行的有:信念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数据激励、支持激励、关心激励、奖惩激励、情趣激励、领导行为激励、集体荣誉激励等等。此外,还有物质激励、责任激励、成就激励、竞争激励、民主激励、信任激励、形象激励、政策激励、精神激励、归属激励、知识激励等多种方法,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综合运用。

3.实施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步骤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中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在职职工进行文化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和训练的一种教育活动。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它是成人的、在职的教育;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多学制、多学科、多层次、多方法、多形式的灵活多样的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任务教育和速成教育;职工群众广泛参加的群众性教育。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形式,是开发职工智力,培养企业有用人才,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职工文化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科教文化技术素质,有利于增强职工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也有利于工人阶级肩负和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