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自中、后期开始,选官制度遭到破坏,任人唯亲的风气盛行。为了操纵内外大权、梁冀处处安插亲信私人,让他的叔叔梁让出任陈留太守,他的亲信汜宫、崔瑗分别出任济阴太守和济北相。这些人所在之处,敲骨吸髓,大饱私囊,贪赃均在一千万以上。光禄大夫杜乔刚直不阿,到兖州进行视察,根据揭发出来的罪状,罢免了他们的官职,使得人心大快,但因此也得罪了梁冀,时过不久,尚书一官缺员,梁冀以大将军身份嘱托杜乔举荐汜官担任。尚书权力重大,任用非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而且汜宫本来就是犯过赃罪的人,根据汉制根本不能任用。杜乔据理力争,拒绝了梁冀的请托。梁冀对杜乔恨之入骨,最后终于害死了他。梁冀不但处处安插亲信私人,而且请托下属,稍不允诺,就会祸从天降。吴树将要到宛县当县令,上任前到梁冀家辞行。梁冀的许多宾客分布在宛县境内,无恶不作他知道吴树是个秉公办事的人,恐怕处置自己的宾客,便嘱托吴树,凡属他的宾客多加关照。吴树没有答应,梁冀分外不高兴。后来吴树升迁上任前,不得不到梁冀门上辞行,梁冀设下了酒筵,热情款待,吴树饮酒出来,登车出来未行多远,便暴卒于车上,原来是梁冀在酒中下了毒药。
梁冀的受封户数多达三万户,收其租税以供享有。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惯例,胜于张良、萧何。而梁冀的妻子毫无尺寸之功,也捞到了大片的封地。弘农人宰宣为了巴结梁冀,上书皇帝,肉麻地吹捧梁冀辅佐汉朝的功劳。他建议大将军的妻子孙寿,也应该享受同公主一样的待遇,领有自己的封地。孙寿被封为襄城君,比皇子收入还多一倍半,孙寿的衣着服饰规格也很高,与长公主相同。为了聚敛财富,梁冀还派遣亲信到全国各地去,登记当地富人姓名、资产,然后捏造罪名加以陷害,把他们逮捕入狱,严刑拷打,如不出钱自赎,休想出狱。这些富人只得用自己的家产赎回性命,家产不多的便被活活打死,或被流放到远方。
梁冀为了聚敛财富,利用职权,肆意进行敲诈,广收贿赂,一些邪伪之徒,善于钻营、察颜观色、投其所好。永昌郡太守刘君世把剥刮来的金子铸成一条金蛇,准备奉献给梁冀,恰巧此事被益州刺史发觉,他检举弹劾了刘君世。结果被当时总管国家财政收支的大司农杜乔知道了,金蛇没收充公。对梁冀来说,眼看快要到手的宝物被大司农截去了,觉得既惋惜又眼红,心里痒痒的,便巧生一计,想从大司农那里借来金蛇看看是个什么样子,便私自占有。不料被为人精明的杜乔看穿,拒绝外借,梁冀妄想落空了。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任命官吏不看才能看关系,官吏犯罪,只要用钱买通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许多为了向上爬想当官的人,不少触犯刑法要求减罪的人,都纷纷带着贵重的礼物,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走梁冀的门路。以致于奉献者来来往往,相望于道;为梁冀把门的人,也不乏因此而受贿达千金以上者。
为了聚敛财富,梁冀还专门派人到塞外去广求异物,以填私壑。梁冀把搜刮得来的钱财任意挥霍,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座亭台楼阁。其妻子孙寿也不示弱,广建住宅,沿街相对而立,简直象皇宫一般豪华。梁冀一家的金银珠宝,各方敬献的珍贵奇异之物堆满了仓库,甚至西域的汗血宝马也弄到了手中。梁冀还广占耕地,辟作苑囿,作为游乐的场所。在苑囿中,采土筑成高山,逶迤蜿蜒,十里九坡,以象征崤山。苑中林木茂盛,溪水淙淙,珍禽异兽得意地追逐蹦跳,出没其间,犹如自然仙境一般。梁冀和孙寿乘坐着贼心虚,为了灭口,他考虑着把自己所派的刺客干掉,便来个借刀杀人,让吕禹捕杀了刺客及其宗室、宾客。许多官吏见到此情此景,以后再也不敢在梁商面前议论梁冀了。
为了培植私人势力,梁冀还在城西修建了一处宅子,专门招纳那些奸佞之人。并且还大肆虏掠民间的百姓,强迫他们做奴隶,这样的奴隶竟多达数千人,梁家对其任意驱使、蹂躏,还名之曰:“自卖人”。
自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以及由外戚专权又演化出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外戚交替专权,循环往复,劳动人民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直到东汉灭亡。
在东汉一代外戚专权的历史中,尤以梁氏的专权为害最甚。梁氏家族,前后有7人被封为列侯,领有封地,3人被封为皇后,6人被封为贵人,2人出任过大将军,他们的夫人、子女领有食邑称君者有7人之多,梁家娶公主为妻者有3人,其余担任过卿、将、尹、校职务的有57人。梁家横行30 多年,为所欲为,戚行内外,百官见了他们都吓得侧目斜视,不敢违命,甚至连天子在他们面前也得表现出恭顺的样子。特别是梁冀,凶残无比,他打击陷害贤臣,擅自决定皇帝的废立。
李固是顺帝时有名的贤臣之一,每逢遇到一些重大事情,顺帝常常下诏征求他的看法。李固直言敢谏,对许多问题有所匡正。针对后妃之家专权情况,李固向顺帝上书说:“现在梁氏有皇帝亲之重,对于皇帝妻子的父母,虽然可以给以高爵,赏赐无数的钱财,让他们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但不可以让他们当官为臣。可是现在情况却不是这样,梁家子弟不论大小都赐他们很高爵位,还让他分担重要官职。应当免去梁冀城门校尉官职,不使外戚过份掌权,政令出自天子,国家便无事了。”顺帝对李固的意见虽然很赞赏,但始终没有对梁家采取措施,李固也由此得罪了梁冀。
汉安三年(144年)汉顺帝去世,梁氏为了把持朝政,就立两岁的娃娃当了皇帝,这就是汉冲帝。梁太后让李固担任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实际上,大权完全操纵在以梁冀为首的梁氏家族手中。第二年,小娃娃皇帝便一命呜呼。在冲帝的后继问题上,梁冀与李固各有打算。李固从刘氏政权出发,认为应该选择那些年龄比较大,会亲自处理政事,有品德,明察是非的人。他认为清河王刘蒜最为合适,并请梁冀从国家大局出发,慎重行事,不要像近世邓、阎那样为私利而立年幼皇帝。奸诈的梁冀一听到李固的进言,就觉得伤了自己的脾胃,他暗自盘算,如果立一个年长而且聪明的皇帝,自己就不容易驾驭,大权时刻都有被剥夺的危险。居心险恶的梁冀置国家、百姓的利益于不顾,又立乐安王年仅八岁的儿子缵当了皇帝,这就是汉质帝。
梁冀的骄横跋扈,连年幼的小皇帝也看得出来,心里很不满意。有一次群臣朝见的时候,质帝看了看梁冀,开了句玩笑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闻言,深感厌恶,恐怕质帝长大成人后必为己患,于是指使人把毒药夹在煮饼中送给质帝吃。质帝中毒,忙差人将李固叫来,质帝告诉他是吃了梁冀的饼所致,想喝点水也许能救命。当时梁冀也在场,唯恐质帝喝水后得救,自己的脑袋就保不住了,急忙上前阻止,不允许喝。争执的话音未落,质帝便驾崩了。
在几年内,一连两个小皇帝驾崩,使满朝上下人心不安。李固等尤为痛心,深感辜负了顺帝的重托。所以他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联名给梁冀写了一封信说:现在天下不幸,屡遭不患,在选择圣明的人继位时,应回顾先朝废立的制度和本朝国家践祚之前例是有借鉴作用的。务必作到上应天心,下合众望。又引用汉武帝托付霍光,致使汉室中辇车,上面张着饰有金银的羽盖,携带着倡优乐队在苑内游观,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地恣意胡闹。
兴的事例说明现在国家又面临着如此重大的事件,不可不慎重考虑。最后强调“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李固、杜乔等人愿立清河王刘蒜为帝,而梁冀竭力主张让蠡吾侯刘志当皇帝。这是因为,梁冀的妹妹先前已答应许配给刘志,而当时刘志正应召在京城住。但是梁冀难服众议,一时没有理由改变局面。中常侍曹腾曾有过节于清河王,很忌恨他,于是对梁冀说:“清河王处理严明,如果即位,我恐怕将军您大祸临头了。不如立蠡吾侯,他于您有椒房之亲,将来梁氏可以永保富贵。”曹腾一席话正说到梁冀心坎上,于是他拿定了主意。再次大会公卿,梁冀脸色难看;大发脾气,言辞激切。这样自胡广、赵戒以下大臣,吓得浑身发抖,纷纷改变以前主张,唯大将军之命是从。李固、杜乔仍坚持原议,又冒死进言。梁冀更加激怒,他说通太后,罢免了李固太尉官职,终于让自己妹夫刘志当了皇帝,这就是汉桓帝,当时只有十五岁。又过一年多,梁冀见李固深得人心,十分害怕,于是借罪将李固斩首,陈尸于夏门亭,敢有临护尸体者,也要治罪。在诬陷李固的同时,梁冀又指使人弹劾时常逆忤己意的杜乔,要求治罪,但梁太后了解杜乔是个忠良之臣,不忍过重治罪,仅罢免了他的官职。梁冀不甘罢休,派人到杜乔府上拘捕了他,用一条白绸带把他活活勒死,陈尸暴晒十二天。就这样,东汉中期两个有名贤臣均为奸贼梁冀诬陷所害。
元嘉元年(151年),桓帝为感谢梁冀在立帝上的功劳,决定梁冀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礼,仪比萧何。并把原来的封地增加到四个县,和东汉初年功臣邓禹一样多。赏赐给他的金钱、奴婢、车马、衣服、房屋之多。可与霍光相比。每次朝会,与三公别席,十日才一入,平尚书事。这种破例的封赏是汉朝制度从来没有过的,但是,梁冀的欲壑难填,还是不高兴。梁冀专擅朝廷大权,恣其所欲,朝廷当中机密事情,无论大小,他都要过问裁决;皇帝身边的侍从人员都是他安插的心腹耳目。百官升迁,都得先到梁冀家笺檄谢恩,然后才敢见尚书。全国各地贡献来的奇异特产,总是先挑出好的,上等的送到梁府,然后才敢把余下的送往皇宫。连桓帝在他面前也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桓帝亲幸外戚,使自己处于无权的地位,时间一长,感到十分不平。延嘉元年(158年)出现了日食月食,太史令陈授借着灾异出现,说是因为大将军的咎错所致,是上天发的警告。梁冀听说后,咬牙切齿,让洛阳令捕拘拷打陈授,使其惨死于狱中,桓帝由此发了怒。再加上梁冀要杀桓帝的邓贵人全家,桓帝觉得梁冀竟然欺负到自己美人的头上来了。两件事连在一起,桓帝再也不能忍耐了,就和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胕、徐璜策划诛杀梁氏。
梁冀耳目很多,似乎已有觉察,就派心腹张恽去守卫宫廷,以防不测。具瑗马上便以张恽随便入宫,肯定是图谋不轨的罪名收捕了他。桓帝立即到前殿进行指挥,把所有尚书都召来,命令尚书令尹勋持符书勒令尚书丞、尚书郎以下都拿起武器守卫皇宫、台阁。并把所有符书都收集起来送到省中,以防被人利用。让黄门令具瑗带领骑士、虎贲、羽林、都侯剑戟士1000多人和司隶校尉张彪共同包围了梁冀的住处。梁冀知道大势已去,便和孙寿自杀。梁氏、孙氏的宗亲不管男女老少,统统弃市。其他所连及的公卿、列校、刺吏、郡守二千石官吏死者数十人,他们的宾客故吏罢黜者三百多人,一下子朝中的官位为之一空。当老百姓知道诛灭梁冀之后,都高兴得拍手称快,表示庆祝。
天统四年(560年)底,高湛死,齐后主高纬亲政,一个内外交困的破烂摊子落到了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头上。何况高纬又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言语涩讷,没有志气,素性懦弱,成天和狎宠鬼混,别人多看他几眼就怒形于色,平时不喜接见大臣,也懒得和他们说话。大臣奏事才说几名,他就极不耐烦。一些权贵利用他的弱点,各引朋党,盘踞要津,官由财进,狱以贿成,政治坏到了极点。
汉人祖王廷于后主有受禅之功,初期深得信任,此人颇有才具,又通鲜卑语。高湛末年,因弹劾权豪被诬下狱,备受酷刑,弄瞎了眼睛。后主执政,放出重用,被任为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军等职,专主机要及政事,兼总骑兵外兵,一时权重莫比。他利用这一特殊地位,力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上述措施触犯了鲜卑权豪的利益,他们竭力挑唆祖王廷和后主的关系,百般谮毁。武平四年,祖王廷被贬为北徐州刺史。鲜卑权豪接着便以清祖王廷之党的名义大杀汉官,声言汉人文官,未必不想造反。应该把他们处死。参与祖王廷改革的汉官大都被杀后抛入漳水。对于有名望的士人崔季舒,连家属都不放过,妻女配为官奴,男孩阉割成宦官,赀财一概没收,大有斩草除根的气势。
高纬的生活奢侈至极。后宫嫔妃个个锦衣玉食,一条裙子价值万匹绢。为了追求新奇,早晨做好的衣服,晚上就视若敝履。年年大修宫殿园囿,稍不满意,拆了重造。工匠们被迫昼夜施工,夜则燃火照明,冰冻三尺则用开水和泥。他在晋阳西山凿造大佛像,一夜照明用油超过万盆。他自弹琵琶自唱歌,尤其喜爱无愁之曲,要百数侍者和唱,因此人间称他为无愁天子。他又在华林园修建贫儿村、西鄙诸城,扮成乞丐或将士,尽情嬉戏。他滥封官职,封王及开府者,前后将近万人,乃至狗、马、鹰等也有仪同、郡君的封号。底下人成天陪他游乐,一戏之费,动逾万钱。很快弄得府库空竭,只好卖官取钱。那些买官的人都是富商大贾,到了任后拼命搜刮,百姓苦不堪言。
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亲统步骑十四万五千,直插汾曲(山西临汾东),兵击平阳(山西临汾西南)。这次出击,志在必得,部署相当周密。他分兵一半扼守平阳四周关隘,截断平阳援军的来路,令王谊统余军猛攻,亲自督战。激战数日,北齐晋州刺吏崔景嵩表示愿意里应外合。当夜,周军在崔景嵩配合下攻开平阳北门,生俘北齐海昌王尉相贵及甲士八千余人,夺取了这座襟带黄河汾水,翼蔽潼关洛阳的晋南重镇,洞开了晋阳的大门。
大敌压境,齐后主正带着嬖宠冯淑妃的晋阳北面一百七十里的天池围猎,平阳告急文书一日三至,佞臣高阿那肱压住不报,围猎已毕,齐后主才知道。岂料冯淑妃兴犹未尽,撒娇撒痴,要求再围猎一次。昏愦已极的齐后主为博美人一笑,欣然同意。意光阑珊,齐后主方始回到晋祠(山西太原南),命令十万精锐增援平阳,此时平阳已为周军所克。
周军乘胜推进,前锋到达鸡栖原(山西霍县北)。齐后主也率领甲士赶来了。双方一经接触,周武帝颁令回师,留下一万精兵,令梁士彦负责平阳防御。
平阳攻坚战过于激烈,周军十分疲惫,周武帝身体不适,需要休整,挥军后撤。齐军骄逸败国政 懦弱兵败亡
齐军攀援城墙失败,改挖地道强攻,宽达十余步的城墙倒塌了,就在齐军整队准备从缺口往城中猛灌之际,停止攻击的命令突然下达。原来齐后主要冯淑妃亲眼看看他杰出的军事天才。冯淑妃刻意妆扮,左拥右簇,姗姗来到城下。梁士彦抓住这瞬息即逝的宝贵时机,指挥周军在缺口打下了层层木桩,齐军前功尽弃。
新的一轮攻坚战开始了,眼看周军已难支持,冯淑妃又来到了前沿。她听说平阳城西石头上有圣人遗迹,惟恐毁于战火,自己无福观赏。齐后主下令抽取攻城器械,赶造一座高耸云霄的天桥,带领大批侍从,摆起全副仪仗,陪同冯淑妃登桥观看。大量精锐从前沿撤回负责警卫。桥压塌了,攻城器械再也凑不齐了。
一个多月过去了,齐军毫无所得,城下尸骸累累,怵目惊心。略一统计,齐军伤亡三分之一,士气一落千丈。
周武帝在长安只呆了三天,处理完各种事务后,就点集八万军队赶到平阳,逼城而阵。齐军人数上的优势丧失了,在平阳城外自西至南挖出一条宽深等长的壕沟,凭壕自守。
双方隔壕对峙,周武帝决定在城南决战。
临战前夜,周武帝巡视诸营,检查战前准备。他记忆力过人,见人一面,就永远不忘,所过之外,直呼将士姓名,谆谆慰问鼓励。皇帝心目中有我!将士们惊喜之余,人人奋勇,士气高昂已极。如何越过长壕,几经谋画和试探,实难找到万全之策。从清晨直至傍晚,周军峙立不动,士气渐见懈怠。
幸运之神又一次对周武帝展开了翅膀。就在这时,齐后主沉不住气了,要指挥军队后撤。佞臣们却寄希望于侥幸一博,煽动齐后主说:彼是天子,大家(皇帝)也是天子,彼能远来,大家为什么只能挖壕自守,示敌以弱呢!齐后主的兴致被鼓起来了,下令填平壕沟,全线出击。这是送上门来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一声令下,周军奋勇冲杀。双方才接触,齐军东翼将领调整阵容,略许后移,观战的冯淑妃连声惊呼败了,败了。佞臣穆提婆拉着后主的胳膊急喊:“大家快走!大家快走!”大将奚长和张常山奔来解释:战场上的进退是常事,这决不是败。如果陛下一退,必然影响军心,后果不堪设想。穆提婆连声斥责,催促后主离开险地。后主拥冯淑妃逃向高梁桥(临汾东北),御营一动,齐军全线溃散。是战,齐军伤亡万余,军资甲仗损失殆尽。北齐的精锐一下全成了惊弓之鸟。
这一仗周军也打得精疲力竭,将领们都主张西还休整,伺机再来。梁士彦力劝周武帝鼓起余勇,穷追猛打,直捣邺城。周武帝考虑再三,断然决定:你们若有疑虑,可以不去,我单独领军征讨。
齐后主退到晋阳,任命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高延宗请求后主坐镇晋阳,奋力抵抗。齐后主认为晋阳不保险,计划逃奔突厥,竟于夜间斩关夺门,觅路急奔,随从官员全部逃散,穆提婆乘乱投降了周军。周武帝发布穆提婆为柱国大将军、宜州刺史。北齐官员们从中看到,投降才是保住功名富贵的最佳选择,纷纷归顺,齐后主只带了十余骑才逃到邺城。
后主一逃,晋阳官吏便推高延宗为帝。这时周武帝已兵临城下,连夜挥军猛攻,突紧紧追逼,直达玉壁(山西稷山南)。平阳成了一座孤城,落入齐军包围。齐后主昼夜猛攻,城头楼堞皆被夷平,断垣残壁才及一人左右高度。梁士彦身先士卒,临危不乱,部署有方,周军士气高昂,无不以一当百,城内军民日夜抢修城垣,平阳保住了。
入东门。不料高延宗整军反击,全歼入城周军,周武帝单骑逃归。胜利来得如此突兀,盛传周武帝已为乱军杀死,高延宗醺醺然了,设宴庆贺,人人酩酊大醉。次日,周武帝卷土重来,齐军队不成列,晋阳城破,才做了两天皇帝的高延宗一觉醒来,才发觉已成了俘虏。
后主逃归邺城,下令重赏募兵,却一点财物都不给。广宁王高孝珩献计三路分兵,迫使周军南北受敌,由他统领京畿戍卫扼守滏口(河北磁县西北,邺城屏障,太行八径之一,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的险要通道)。后主断然拒绝,狠狠训斥了高孝珩有关用宫人珍宝赏赐将士的建议。
大将斛律孝卿请后主亲自劳军,一再告诫后主必须慷慨激昂,痛哭失声,以哀情激励军心,岂料军队集结后,后主把斛律孝卿事先给他拟好的言语忘得一干二净,竟然仰天哈哈大笑,士气瓦解殆尽,将领们气愤已极,纷纷指责“身尚如此,吾辈何急。”
齐后主见大势已去,在次年(577年)禅位给了年仅八岁的儿子高恒,自称太上皇。没有几天,受命到滏口侦察敌情的长乐王尉世辩看到西面山头山群鸟纷飞,误认为周军已到,立刻统部狂奔。周军兵不血刃,顺顺当当越过了这个一夫拼命,万人莫过的天险。后主听说滏口已失,首先带领百余从骑奔窜济州,幼主也随即东逃。周军浩浩荡荡开进邺城,分兵追捉后主,押送长安,次年被杀。
施威镇君主 专权戮无辜
清朝顺治皇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国家政务由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在四大辅臣中,索尼年老,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较小,只有鳌拜最为跋扈。他由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蜕变为多戮无辜的罪人,乃“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大肆网罗党羽,排斥异已,“意气凌轹,人多惮之”。尤其当索尼死后,鳌拜自命为辅臣之首,依权仗势,恣意横行,甚至在年轻的皇上面前“施威震众”,多次背着康熙皇帝出矫旨,杀戮无辜,制造了一起起冤狱。
早在鳌拜刚刚“受顾命辅政”时,他就开始了报复私怨、杀戮无辜的活动。内大臣费扬古原来与鳌拜有矛盾,费扬古的儿子侍卫倭赫以及侍卫西往、折可图、觉罗塞尔弼等四人同在御前值勤,遇见鳌拜等辅臣时没有表示格外的尊重。于是鳌拜怀恨在心,立即制造罪名,“遂论倭赫等擅乘御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并弃市。又坐费扬古怨望,亦论死,并杀其子尼侃、萨哈连,籍其家”。露出了一副杀人不眨眼的狰狞面目。
在以往的政治斗争中,鳌拜所在的两黄旗曾经受到过多尔衮所在的两白旗的欺压,鳌拜本人也曾深受其害。因为鳌拜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为了进一步打击两白旗势力,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鳌拜于康熙五年(1666年)提出了更换旗地的要求。
清初的圈地本来就不得人心,因此早在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就曾下令:“自今以后,民间田屋不得复行圈拨,著永行禁止。”鳌拜企图借换地之机再次掀起圈地高潮,这首先就违背了皇帝的诏令。另外,当时旗地圈占已二十余年,早已形成了“旗民相安”的局面。鳌拜提出换地立即遭到各阶层的普遍反对。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户部尚书苏纳海出身于正白旗,他们自然不同意鳌拜的主张,苏纳海上奏说:“旗人安业已久,民地曾奉谕不许再圈。”但鳌拜却一意孤行,强令苏纳海会同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具体办理圈换旗地事务。此令一出,相关地区的满汉人民十分恐慌,“所在惊惶奔诉”,“哭诉失业者殆无虚日”。朱昌祚、王登联如实反映了这一情况,他们在奏疏中说:“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皆抛荒不耕,荒凉极目”,造成了“旗民交困”的局面,建议朝廷立即停止圈换土地。鳌拜闻报大怒,诬蔑他们“藐视上命”,要予以重处。交给刑部议罪,刑部提出,“律无正条,请鞭责籍没”。康熙皇帝“召辅臣议,鳌拜请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争,独苏克萨哈不对”,因此康熙没有批准。鳌拜根本不顾皇上的意见,“卒矫命,悉弃市”。一位朝廷大臣、两位地方大吏就这样被处死了,这是鳌拜一手制造的一大冤狱。
然而鳌拜并不就此罢休,而是进一步去铲除自己的主要政敌苏克萨哈,康熙六年(1667年),“皇上躬亲大政”。苏克萨哈主动提出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把权力归还皇帝。这一举动无异于将了鳌拜的军,因此苏克萨哈辞职,鳌拜、遏必隆势必也应同样辞职。鳌拜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有意诬蔑苏克萨哈辞职是背负先帝,藐视幼主,心怀异心,居然给苏克萨哈罗列了二十四大罪状,必欲处以极刑,抄没家产。康熙皇帝不同意鳌拜这种无理要求,鳌拜意“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其六子、一孙、兄弟二人也被处斩刑,并籍没家产,其妻孥一并入官。甚至其族人、亲属、侍卫兵丁也不放过。这是鳌拜制造的又一大冤狱。
鳌拜利用手中的权力滥杀无辜、残害忠良,自然会引起朝内外臣民的普遍不满,同时也侵犯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康熙八年(1669年),年青有为的康熙皇帝忍无可忍,终于下决心除掉了鳌拜,并宣布为苏克萨哈、苏纳海等平反昭雪,鼓励百官上书言事,从而揭开了清朝政治上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