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全书(第二卷)
11830500000004

第4章 谦虚受益 满盈招损

“原文”

奇支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

奇支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因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过分美满。

“解说”

道家的老子认为,“无为,则无不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强调居无不居有,处缺不处完。因为居无则空,空可蓄势,而居有则满,满就没有余地可言了。陈云说:“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饭是要吃的,但是不能吃得太饱。”讲的就是要蓄势。亚都加湿器风靡中国北方,采用的营销战略就是处缺不处完。他们先在市场上广泛宣传,使得路人皆晓,但又迟迟不把产品投放市场,而每地销售时,只投放需求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因而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其它同类产品加盟竞争后,他们仍不改初衷,不求数量上逼敌,单求质量上不断改进,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例解”

谦而有所得 满而有所失

齐国的管仲出身在贫寒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管仲长大以后,家里仍然一贫如洗,连奉养老母都有困难。可他有位朋友,名叫鲍叔牙,家境还算不错,所以经常接济管仲。

有一回,管仲随鲍叔牙决定一块做买卖,鲍叔牙出本钱,当他们盈利的时候,管仲分得多一些。伙计们替鲍叔牙感到不平:“管仲又没出本钱,为啥分得多?”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并不是贪财,实在是因为他家里太穷了,他需要多拿一点钱奉养母亲。”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一同去当兵打仗。在战场上,管仲总是畏缩不前,当战鼓敲响开始进攻时候,管仲常常躲在后头,甚至还偷偷逃跑过。同伴们都骂管仲是“胆小鬼”、“懦夫”,鲍叔牙却替他辩解说:“他家里有位年迈的母亲,需要他来照顾,所以得格外爱惜性命。”

鲍叔牙与管仲情投义合,经常在一起读书,商讨治国之道。他发现管仲才智非凡,料想他日后必然是齐国的栋梁之材,所以更加处处帮助他,关心他。管仲深知鲍叔牙对自己的一片真心,十分感慨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可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啊!”

离刺死,庆忌说:“此乃真勇士也,放他走。”说罢,因流血过多,倒地而死。

要离见任务已经完成,便也夺剑自杀了。

管仲为了阻挡公子小白回国继位,便带兵在途中拦截。交锋中,管仲一箭把公子小白射倒,以为他死了,哪知公子小白并未丧命,仍然顺利返回齐国国都临淄,登上了齐王的宝座,成为齐桓公。随后,齐国发兵,把公子纠和管仲一行人马打退。为此,鲁国国君气恼异常,派兵和齐国开战。结果,鲁国大败,齐国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送还齐国惩处。鲁国无奈,只好同意。管仲心想,这一定是鲍叔牙的主意。

然而,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却来迎接,还把他推荐给齐桓公,建议由他做相国。齐桓公大为惊诧地对鲍叔牙说:“我曾想让你做相国,可你推辞了。如今却推荐管仲,难道你忘了他曾想一箭射死我?我怎么能用他做相国呢?!”

鲍叔牙耐心解释说:“管仲也是为了辅佐自己的主人,这本没什么错。再说,您要想使齐国称雄,就非得任用管仲,只有他能胜任。”

齐桓公终于被说服了,任命管仲为相国。而鲍叔牙自己反倒去做管仲的帮手。几年之后,齐国果然成为强国。

谦恭利于进 骄满不利行

韦玄成(?—前36年),字少翁,西汉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其父韦贤是当时大儒,宣帝时,曾任丞相。韦玄成因祖荫为郎官,少好学,继承了父亲的学术。他为人谦虚,特别敬重读书人。行走路途,遇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步行,他就停下自己的车马,或与之一起步行,或用车来载送他们。这成了他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平素待人接物时,他特别敬重那些贫贱者,因此名闻遐迩,口碑甚好。因为好学,通经书,他先被朝廷任命为谏大夫,不久,又迁升大河(山东东平县)都尉。

韦玄成兄弟四人,长兄韦方山,已经过世;二兄韦弘,三兄韦舜。父韦贤年老有病,想要立韦弘为爵位继承人。韦弘任太常丞,掌管宗庙及陵邑诸事,为政烦扰,有不少过失不当之处。韦贤早就担心他犯罪被责影响爵位的传承,所以,曾让他托病辞官。韦弘不听。等到韦贤病重,而韦弘正好因为宗庙陵邑之事而获罪,被关在狱中,案件尚未审理清楚。家人问韦贤立谁为爵位继承人,韦贤心中怀愤,竟不肯言。韦贤的门生博士义倩等与族人商议,假托韦贤之意,上书请求以韦玄成袭韦贤爵位。韦贤死时,韦玄成正居官在外。闻到丧讣的同时,也听到了袭爵位的消息。韦玄成一来深知以自己为继承人并非父亲的意愿,二来心怀礼让,暗思上有二兄,自己不该越次嗣封,决意拒之。于是假作痴颠,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甚至在床上大小便。宣帝传召他入长安,葬父然后袭爵,他仍佯狂不理。大鸿胪以此奏明,朝廷令丞相御史查证。因为韦玄成素有声望,士大夫都怀疑他是佯作病狂,欲让爵位给兄长。具体办理此事的丞相御史写信给韦玄成,说:“古之辞让,并有文义可观,方能留名于后世。现在您故做狂痴,损坏形貌,蒙受耻辱,使自己的光彩暗淡掩抑,您所能期冀的名声太小了!我向来是愚昧浅陋的,备位于宰相执事官员,希望能得知真实情况。不然,我担心会损伤您的高洁而使我得小人之名呢!”玄成有一友人,也上书给皇帝说:“明王圣主贵以礼让为国,因此应该优待韦玄成,不久,管仲和鲍叔牙任公子纠和公子白的老师。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是齐襄公的兄弟,因为齐襄公凶暴无理,鲍叔牙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也带着公子纠躲到鲁国去了。后来,齐国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便争相回国去继承王位。

不要强迫他改变志节。应该使他这位有德之人,能自安于衡门之下。”接着,丞相御史上章弹劾韦玄成,指出他实未曾病。皇帝已知玄成之意,下诏令丞相御史不要追究,带领玄成入见就是。韦玄成无法,只好应诏诣阙。皇帝迫令袭爵,韦玄成见实在不能再推却,不得已受爵。宣帝因韦玄成风节可观,任命他为河南太守;并令其兄韦弘为太山都尉,后升任东海太守。结果,韦玄成既得袭爵,又得让位贤名,传为一段佳话。

功盖天下谦 官居高位逊

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辛丑(781年7月9日),唐汾阳忠武王郭子仪死去。史家对他盖棺之论云:“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领朔方军(驻今陕西靖边县境)从北线进攻安禄山,此后累立军功,先后以功进位司空,代国公、中书令、汾阳郡王,唐德宗即位后号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唐肃宗李亨曾对他说过“虽语之家国,实由卿再造”。意思是,李唐的天下是因郭子仪之功失而复得的。

古往今来,功高震主而被奸臣谗陷、被人主疑忌不得善终者不可胜数。但郭子仪以塞天地、造乾坤之功立身朝堂二十多年,位极人臣,安享穷奢极欲之福寿,同僚不嫉妒不诋毁;肃宗、代宗、德宗三个皇帝更迭,却没有一个皇帝疑忌他。

人们对他不嫉不非,与他待人宽和诚实有关。

这里只分析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要使皇上不疑忌,首先必须自己忠纯于皇上。

郭子仪对李唐的忠纯有几个典型事例。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底,唐代宗因郭子仪功高,要给他加“尚书令”的头衔。这“尚书令”是无比显贵的官衔。唐时中央机关有“三省六部”,其中尚书省统领百官,其首脑为“尚书令”。唐太宗李世民未做皇帝前曾做过此官,此后此官一直空缺,直到唐代宗儿子雍王李适立为太子之前,因曾立有大功,才一度加此头衔。

面对这无比的荣耀,郭子仪却诚恳固辞道:“太宗尝践此官,故累圣旷不置员,皇太子为雍王,定关东,乃得授。渠可猥私老臣,隳人典?且用兵以来,僭赏者多,至身兼数官,冒进亡耻。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因郭子仪坚辞,,唐代宗只好作罢。不用说,郭子仪这种谦恭识大体的做法,使唐代宗衷心赞许。

郭子仪的忠纯还表现在他被人谮毁时从不萌丝毫怨望并绝对服从皇帝的调遣。《旧唐书》本传上说:“前后遭罹幸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这时所说的“诏命征之”,是皇帝对权臣特别是拥兵的权臣常用的一种考验手段,就是看那拥兵在外的权臣是否能丢下部队亲自立即奔赴皇帝这里。如心中有鬼,就会不离兵营帅府拒不赴召。但郭子仪表现得坦荡无私,一见召他觐见的诏书,立即放下自己做的事,马上去见皇上。这样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皇上自然就不疑忌他了。那些挑拨构陷的谗言也就失去作用了。

还有一次,时间是唐代宗大历十年(775 年),郭子仪曾奏请朝廷任命一个人做县官,朝廷没有答复。僚佐们互相议论说:“凭郭老令公的功勋德行,奏请一个属吏做个县郭子仪听到后,不是附和僚佐,也不是简单地怒斥僚佐,而是要僚佐们祝贺自己,他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藩镇武将不少人拥兵胁迫朝廷,凡所请示,朝廷无不委曲同意。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朝廷疑忌他们又暂时无可奈何他们的一种应付措施。而现在我请求的事,皇上认为不应该那么办就不表示同意,这正是说明皇上没有把我当成拥兵要挟朝廷的一般武将,是对我亲厚信任的表现。“诸君可贺矣,又何怪焉?”

郭子仪的这番话不但说服了自己的僚佐们,也表现出他对皇帝的赤诚。

还有一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 年)正月,郭子仪入朝,宦官头目鱼朝恩迎接郭子仪并请他顺路漫游他自己建造的章敬寺。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建寺之功,朝廷中另一权臣无载惟恐鱼朝恩和郭子仪乘此机会相勾结谋不利于自己,便悄悄派人请郭子仪的属官转告郭子仪说,鱼朝恩可能要在寺中谋害郭子仪。郭子仪不相信,那个属官出于对主人的忠诚,告诉了郭子仪手下众将,武将们要求派三百人内穿铠甲保护郭子仪,郭子仪正义凛然地说道:“我是国家的重臣,鱼朝恩如果没有皇上的命令,怎么敢害我?如果他有皇帝的命令,你们披甲执刀保护我又有什么用,难道你们要违抗圣旨吗?”于是只带几个家僮前往。

鱼朝恩见郭子仪随行人员特少,很是惊奇,郭子仪将事情如实说出,并且说,恐怕带的人多您要杀我太费事。鱼朝恩感动得涕泪交流,握着郭子仪的手说:您若不是忠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从这件事上也可看出,如果皇帝要杀郭子仪,郭子仪是不会反抗的。这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种忠臣的品格标准。

在皇帝面前,郭子仪不但屡次谦恭辞去官爵,还总是表现得毕恭毕敬,诚惶诚恐,从不敢居功自傲。

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郭暧娶唐代宗的第四个女儿升平公主为妻。大约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二月,小夫妻吵嘴,可能是升平公主言语之中说自己是公主,出身高贵,郭暧气怒之下说:“汝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薄天子不为?”意思是说,你仗恃你爸爸是皇上吗?我爸爸不稀罕做皇上!

这种“比父亲”的吵嘴,在当时社会里,郭暧的话实际上犯了对皇上“不敬”的大罪。当时升平公主一气之下坐车跑到宫中告诉了唐代宗。唐代宗倒是明白事理,安抚公主道:“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耶?”意思是,这件事你是不明白的,他说得确实对。如果他们想做皇上,天下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当下劝公主回到郭家去。

郭子仪知道了这件事,马上认真起来,将郭暧囚禁,押到朝堂待罪,唐代宗说了一句名言:“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郭子仪见皇上不肯处治郭暧,回府后自己将郭暧杖罚数十。这件事表现出唐代宗对郭子仪的深信不疑和宽容大度,也可看出郭子仪对皇帝的忠纯。

日三省其身 常有所进取

古人常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一日多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使自己少犯官上面都不答应,宰相怎么这样不晓事?”这里明指宰相,实际上也是说皇上做得不对。

人民的好将军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个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他一生襟怀坦白,待人处事光明磊落。他常说:“我们共产党人,能不能做到一日一省、一周一省、半月或一月一省呢?我是一月一省吾身。不论工作怎样忙,每月总要抽出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事认真地检讨一番。”

彭德怀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不忘我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的作风,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彭德怀是一个可敬又可亲的人,但他也有发火的时候,特别是对工作不认真的现象,他发现了必定严厉批评,毫不客气。

有一次,部队冒着酷暑连续行军,人困马乏,于是便在途中作临时休息。司令部的领导和一些机关人员也躺下准备休息一会儿。彭总见后发了火:“战士们背着十几斤重的东西步行,而我们呢?骑着马。为什么让我们骑马?是为了让我们减少行军的疲劳,到了一个地方就能马上开展工作。光顾睡觉,敌人这会也睡了吗?不立即进行工作,敌人搞什么鬼也不清楚,这哪像个打仗的作风!”

彭总的批评,对大家教育很深。从此以后,部队开始形成了一种严肃紧张、分秒必争的战斗作风。彭总不仅对错误的行为现象敢于严厉批评,他的自我批评精神,更令人感动。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彭总指挥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一向严肃的彭总,脸上绽开了胜利的笑容。回指挥所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哼着湖南小调。突然他停了下来,把皮带往左手一打,自言自语地说:“彭德怀啊,可不敢骄傲,可不敢骄傲啊!”回到机关后,立即对战斗的经验作认真的总结,并对这次表现出色的一个团长说:“我们都要防止骄傲。??”彭德怀真正把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贯彻到了实际工作中去。他要求自己“一月一省吾身”,其时何止一月一省。他常常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地反省一番,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以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彭德怀的这种严肃的工作作风在现在和将来,都值得每个人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