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菜根谭全书(第二卷)
11830500000016

第16章 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

“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觉凶兆,或许是行为有过失,所以上天才以蟒为警告。我如果杀了它,是违悖天意。”

“解说”

老君说:“虚心者,遣其实也。”虚心,就意味着容纳事理,接受一切合理的东西。一个人的心里装满了纷杂情绪,他就不能集中精力去致力于对事理的探索。但是,心智必须遵循事理并以事理为尺度来判断外在环境的变化,以便获得准确的新信息,从而迅速地传递给人体内部,让人体的各组织及时地作出调整去顺应外在事物的变化。

心里装满私欲杂念的人,他的心神已受到了蒙蔽,他的精力已被这些私欲杂念消耗,他身体的内部组织也处于疲惫的状态。因此,他对外在环境的变化的反应就显得迟钝,这样他便疏于防范而被外邪入侵。

消除了心头杂念,人体各组织便在明达心智的指挥下,协调而有秩地工作,那么,人体于是气血调整,神聪目明而心生愉悦之情。

虚心以容纳事理,实心以驱逐物欲杂念。所以,养心需排遣物欲杂念之实,留存事理之实。

“例解”

列子学道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又与伯高子识为友,掌握了这两位高人之道后,就驾御风云而返。严生听了这事,就跑去跟随列子。他一有机会就向列子请求学道,这样来回前后十次,却始终得不到列子的传授。严生由此生有怨意,就向列子告辞。严生返归家乡过了几个月,学道之心不漏,又去寻找列子。列子说:“你为什么来去如此频繁?”

严生说:“从前我向先生求道,先生不肯告诉我,当然对先生有所不满。现在我怨气全消,所以又来追随先生。”

列子说:“以前我还以为你通大事理,现在何以浅薄粗鄙到如此地步?坐下吧,我告诉你我是如何从先生那儿学到东西的。自从我事奉先生,与伯高子结伴为友后,三年间,心里不敢想是想非,口里不敢说利说害,这才得到先生斜着眼睛看了我一下。五年后,心里存念的是非虚续不绝,嘴巴上也计较得失利害了,先生这才展颜对我而笑。七年以后,或许该想的想完了,该说的也说完了,任凭心中所念,念不出什么是非之分,嘴巴上没有遮拦般地说,也说不出什么利害得失,先生这才开始让我和他同坐一席。九年以后,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不知道先生是我的老师,也不知道伯高子是我的友人,只感到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已穷尽了。??”

阻止人诽谤 不如己修身

三国曹魏文帝时,官至征南大将军、司空的王昶,经常以儒家之教和道家之言去勉励和教育子侄,希望他们不忘先贤圣哲的修身之道。他在给子侄们的一封书信里,谈到“译文”

一个人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择善固执的态度,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诱惑。

王昶谈到:当有些人毁谤自己的时候,应该认真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如果自己确实在言行上有不当之处,那么别人的毁谤是应该的;如果自己的言行没有过失,那么,别人的毁谤就是无中生有。别人批评的不正确,就不应当对之存有怨恨。因为别人的毁谤是无中生有,就不能够加害于自身,所以也不必去施行报复。有的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毁谤,满怀怨恨施加报复,反过来招致别人更加激烈的报复。这样,就不如冷静下来加强自身的修养了。有谚语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这话说得很正确。

坦荡罗瑞卿 真诚求批评

罗瑞卿是我军战功卓著的将领,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诚恳征求批评意见的故事,已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1954年,在一次全国公安会上,当时担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强调要按照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骄傲情绪,加强团结。他自己带头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并在几次会议上虚心征求对公安部和他本人的批评意见。部里有的领导认为大家的意见提得差不多了,建议把会议转向讨论今后的工作。罗瑞卿不同意这种意见,坚持再延长几天,耐心等待,直到每个人都把意见讲完。

果然,有一位同志提出要讲几点意见和建议,非常激动地说:“我是有些意见的,几天来一直犹豫着。现在看到罗部长这样诚恳虚心,深受感动,我不能不讲。”于是,他就摆了几条尖锐又很中肯的批评意见。

罗瑞卿听了非常高兴,便指示部里认真地对待,这些意见对改进部里工作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