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天干与地支
11818800000006

第6章 有关干支的故事

(一)上巳节

西方有情人节,我们中国早就有自己的情人节了,这就是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上巳节。

我们的祖先用天干地支纪日,逢巳之日称巳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而这个日子就是我国古代的情人节。

上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是由人们对主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高禖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是主管男女婚配和生育的一位女神。

农历三月上巳日正是春暖花开、草木繁茂的日子,未婚男女于此日踏青,祭祀高禖女神。他们借此机会谈情说爱,互赠情物,私定终身。这天,未婚男女即使野合也不违法。

西周时,周王对上巳节的活动有了明确的规定:三月上巳之日,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边去相会,自定终身。如果有人待在家中不去参加,要受到朝廷的处罚。失夫丧妻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会,再婚再配。西周时,上巳节的活动是在周天子指定的女性神职人员安排下进行的,鼓励男女自主择偶。这同国家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有关。

后来,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上巳节的内容有了变化,成了男女老少人人参加的踏青春游节日,其中还增加了水滨饮酒、祓除不祥等内容。

(二)甲子生和丙子生

宋高宗对饭菜很讲究,经常指责御厨手艺不好。有一天,宋高宗吃馄饨时发现没有煮熟,便大发雷霆,把做馄饨的厨师赶出皇宫,让他到大理寺当打杂的小工去了。

不久,宋高宗要看艺人表演。领班的艺人班头常出入皇宫,知道宋高宗处罚御厨的事,心里有些不平。他想为那个御厨说情,便在天干地支方面做起文章来,编了些戏剧情节教给两位演员。

宋高宗入场就座后,两位演员登台表演。他俩相互道好之后又互问年龄,一个说 “甲子生”,一个说“丙子生”。这是说一个甲子年出生,一个丙子年出生。

这时,班头走近宋高宗身边说:“这两个艺人也应该到大理寺去打杂。”

宋高宗不解其意,问道:“为什么?”

班头回答说:“他俩一个把甲子(这里指的是一种食品)做生了,一个把饼子(丙子)做生了,应该和把馄饨煮生的御厨同罪呀!”

宋高宗听他解释后明白了话中之意,大笑不止。看戏后,宋高宗赦免了那个没把馄饨煮熟的御厨,让他重新回到了御膳房。

(三)子午谷

于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人,曾任兵部尚书。于谦从小勤奋好学,读书过目成诵,对句出口成章。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和家里长辈去祭扫祖坟。当他们路过一个叫凤凰台的地方时,他的叔父想考一考他,便出了一个上联要他对:“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略一思索,应声答道:“他年独占麒麟阁。”此联一出,大人们惊喜万分。因为于谦不仅对得快,而且表现出崇高的志向,怎能不叫长辈高兴呢?

后来,他们又路过一个石牌坊,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又对于谦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倒有两个字属于干支的,要用一个地名来对,恐怕不易吧?”不料于谦回答说:“易是不易,但也能对,可用《三国演义》中的‘子午谷’三个字来对。这个地名也是三个字中有两个字是属于干支的。”在场的人听了都惊叹不已,都夸于谦才思敏捷,将来必成大器。

子午谷在陕西长安县南,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山中谷道,全长六百多里。

(四)乙亥

王完虚是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出任山东省邹平县县令。

有一天,他与邻县章丘县县令邂逅,相互攀谈起来。

章丘县县令问王完虚是哪年出生的,王完虚回答道:“乙亥年。”

王完虚反问章丘县县令是哪年出生的,章丘县县令回答道:“也是乙亥年出生的。”

原来两个人是同一年生的,王完虚便对章丘县县令说:“我是邹平县的一害(乙亥),你老兄就是章丘县的一害(乙亥)啊!”

原来,“乙亥”和“一害”两字谐音,王完虚就此开了个玩笑。

章丘县县令一听此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五)甲乙号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前后,安徽桐城程氏兄弟俩经营一家鞋店。为了让生意兴隆起来,兄弟俩屡请文人墨客为他们的鞋店题写店名,但对这些人所题的店名都不满意。

有一天,桐城派文学大师方苞路过程氏鞋店,兄弟俩对其久慕大名,特地请方苞给他们的鞋店命名。方苞沉吟片刻,提笔一挥而就,留下“甲乙号”三个大字。

方苞走后,程氏兄弟百思不得其解,不知“甲乙号”为何意。

过了一些天,大才子戴名世经过程氏鞋店,兄弟俩急忙出迎,求其解释店名的含义。戴氏微笑道:“你们二位莫不是鞋匠?”兄弟俩听后颇为惊奇,心想:“店号与做鞋有什么关系?”便顺势问道:“这‘甲乙号’与做鞋有关吗?”戴名世解释道:“甲的形状像锥子,乙的形状像刀子。这二者不正是鞋匠必不可少的工具吗?”兄弟俩听后茅塞顿开,连声称赞道:“妙,实在是妙!”从此,方苞题字、戴名世释名及“甲乙号”的店名便流传开来,鞋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了。

(六)“花甲重开”和“古稀双庆”

刘墉曾任乾隆皇帝的宰相,民间亲切地称他“刘罗锅”。由于他聪明过人,幽默风趣,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跟纪晓岚一样,他也常常与乾隆皇帝一起吟诗作联,君臣共乐。

刘墉初进朝廷时,乾隆皇帝见其貌不扬,甚是不悦。但是作为一朝天子,又不想落个以貌取人的名声,便出了个上联要刘墉对:“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此联为析字联,第一句中的前三字组合成一个“思”字,后一句又将思字反复运用三次,是个绝妙的上联。刘墉才思敏捷,立即对出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主。”此联更妙,除了对仗工整,还隐含了自己是“寸身”的一介书生,能受皇帝重用,感谢之情表白得十分得体。乾隆皇帝听了下联,连连点头,但他仍想难为刘墉,便又出了一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刘罗锅不卑不亢,立即对出下联:“甚为喜,屈弓才可射天狼。”听到“天狼”二字,乾隆皇帝略显不快,急问“如何射”。刘墉胸有成竹,从容回答道:“割除朝廷弊政,查处天下贪官,拯救世上贫民,即为射天狼。”乾隆听罢颇为满意。

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杭州西湖游览时,在灵隐寺见到一位已经一百四十一岁的长寿老人。那天正是他的生辰,乾隆皇帝想给他写一副对联。但是,他又想考一考刘墉的才能,于是,他只写出了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这个上联暗含老人的寿数。花甲指的是六十岁,因为民间用干支纪年法,一甲子就是六十年。花甲重开,指的是两个花甲,即一百二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就是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帝写完上联后,要刘墉对下联。刘墉想了想,便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下联也暗含老人的寿数。古稀指的是七十岁,因为杜甫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双庆就是一百四十岁,再加上一岁,正是一百四十一岁。

(七)马克思的“马”

马寅初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马寅初生于1882年,按干支历法,马寅初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加上姓马,乡间盛传他集五马于一身。原来,他的生辰八字排出的四柱,每柱都有午。

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后,一些人诬蔑他是资产阶级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追随者,称他是“中国的马尔萨斯”。这样一来,人们都说马老又多了一个“马”,成了“集六马于一身”的人。

马老听了这话,风趣地说:“我这匹‘马’啊,是马克思的‘马’!”

(八)壬戌之秋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精通甲子,张口就来。他有个学生研究古典文学,出了好几本研究苏东坡的文集。一天,学生把这些文集送给苏老,苏老翻看之后,发现有关《赤壁赋》的研究文章说《赤壁赋》撰于1080年。苏老说:“苏东坡生于1037年,活了64岁。《赤壁赋》开头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年应该是1082年啊!”

苏老一见干支纪年是壬戌年,就知道定《赤壁赋》的写作年代为1080年是错的。人们听说后都很吃惊,无不佩服苏老博学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