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复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个为什么”中关于改革开放道路的阐述,就是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摆在大学生面前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来讲述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而大学生亲身经历了成功抗击汶川特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稳步增长等过程,他们能够深刻感知中国在快速、稳步、健康地发展,从而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
3.明确内化目标的相关要求
内化目标的确立是大学生“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过程的第一个关键点,明确目标的确定为大学生“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的信息刺激源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一切教育信息的发布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该注意,大学生“六个为什么”
教育内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平衡系统,大学生在接受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内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内在目标体系与外界教育目标体系的矛盾斗争,我们应善于控制这一矛盾斗争;同时,在每一具体内化阶段,我们要实现的内化任务不同,其内化目标也会随之变动;此外,作为“六个为什么”教育接受主体,大学生是有意识的独立个体,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接受能力等呈现差异性,对他们设定的内化目标也应呈现层次性,要力求做到目标设定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8.3.2增强内化的动力
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介体等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动态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自身价值体系和“六个为什么”中涵盖的理论思想、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变化,成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内化的根本动力。具体来说,“六个为什么”教育信息刺激是外部动力,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主追求是理想信念教育内化的原初动力。
1.增强内化的外部驱动力,优化外部刺激信息
“支配行动的动机并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也同样不是天生禀赋,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随着外部信息刺激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外部刺激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外部驱动力,内化动力形成的过程就表现为有效外部信息刺激的过程。因此,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外部驱动力的推动,如社会的舆论压力、家庭的道德风尚和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等都是有效的外部驱动力。
要增强内化的外部驱动力,必须要为受教育者创设一种积极向上且符合“六个为什么”教育目标要求的社会介体,一种贴近大学生实际且能够为最广泛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通过大学生的身心体验,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认同、内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内容。根据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自身特征以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发展规律,我们增强内化的外部驱动力可以从扩大激励刺激信息和遏制消极刺激信息两方面着手。其一,扩大激励刺激信息。
“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和方法持肯定态度,则以满足、喜欢、赞赏的心态把自身的积极情绪和热情转化为接受的内驱力,就可以将教育内容顺利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主导思想。”“六个为什么”
教育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正确性,这种外部刺激信息是“六个为什么”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正向的刺激信息,只有让大学生真正理解、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正确性,才能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时对“六个为什么”理论思想予以扩充完善,用富有时代性的具体事例作为佐证,使大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正确性与历史发展必然性,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娓娓动听的道理为大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要激发大学生的内化驱动力还需要依靠他们对“六个为什么”教育方式方法等各要素的认同与热情。这就需要广大教育者在进行“六个为什么”教育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寻求社会各方面支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比如,借助于红色网站等健康的现代化媒体,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志愿服务或党建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在理论教学中从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让理论实现思想性和大众性的统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等等,为“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提供多渠道正导向的外部驱动力。其二,遏制消极刺激信息。与正向外部驱动力相对,在“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刺激信息,如国内外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质疑声音,西方社会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责难,社会利益调整带来的一些杂音,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理论灌输比例过重带来的弊端等等,都阻碍了大学生内化动力的产生。要增强大学生内化动力,就要科学、合理地遏制这些消极刺激信息,及时将其调整为有利的正导向内化驱动力。
2.增强内化的内部驱动力,提高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个体产生的内部驱动力,即大学生内化的主观情感需要与意志,是外部相关教育信息在经过大学生头脑时所带来的不同层次、不同指向的内在动机反应,是思想、理论、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换句话说,当外部教育信息对大学生产生感觉刺激时,就能引起或维持他们的行为向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愿望、理想、兴趣等,而这些需要就是内在驱动力,它会促使大学生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或适应这种需要而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注意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愿望或需求,能够导致正向内部驱动力,而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愿望或需求,则有可能阻碍“六个为什么”教育的深化。
因此,在对大学生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过程中要增强内化的内部驱动力,就必须注重受教育者自身内化动力的激发,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和落足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一,激发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的自觉性。心理上的认同和需求是外部教育信息发挥效益的情感因素,由于大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同样的教育信息带来的效果可能不同,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对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积极对各种客观存在进行体验和认识,并通过按照社会要求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觉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在把学习动机指向当前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提高道德素养追求。其二,大学生应将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思考方式,产生符合逻辑性思维模式,而当这种思维模式固定下来以后,就能成为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容内化的长久驱动力。但理论学习往往较为平淡,甚至乏味,对于认知水平不高的部分大学生,在对理论学习兴趣较淡时就应积极进行情感体验,激活其自身的感性因素。理论学习和情感激发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内化动力。总之,内化作为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关键环节,起主要作用是受教育者——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动力,只有大学生自身形成了对教育内容的欲求倾向,才能引起内化活动的发生。大学生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六个为什么”理论知识,通过对“六个为什么”相关问题和内容的思考,把握“六个为什么”理论思想的精神实质,并用理论学习成果主动指导自身的认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再投入到学习理论活动中去,以此保障理想信念内化动力的长效性。
8.3.3完善内化的环境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气、习俗等各个方面构成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化的外部环境系统,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六个为什么”教育的内化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影响着大学生是否能形成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现阶段,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鼓噪一时,一些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杂音不绝于耳,一些社会腐败、丑陋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促进大学生“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想实现大学生对“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内化环境。
1.完善社会政治环境
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是保证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完善社会政治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正确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安定团结。尤其是现阶段,高校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年满18岁,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种权利的拥有使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政治的发展与变化。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正在推进,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正在党的带领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迈进,应该说,现在是百多年来中国最少干扰、政治稳定的宝贵时期。但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的贿选现象,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官僚腐败现象,在边疆地区出现的少数反动分子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破坏活动、国外敌对势力热衷的“颜色革命”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环境的杂音,而这些杂音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理论思想认识上的判断,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内化的阻碍。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更加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活动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2.完善社会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是加强大学生“六个为什么”教育的重要物质环境。当前,完善社会经济环境就是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公有制”强调的是集体利益,另一方面,“多种所有制”以及市场经济又强调竞争机制。这种经济制度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保障了人们的物质利益以及国家集体利益的相统一,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又让有的大学生产生了利益至上、利己主义、只求索取、不求奉献、背信弃义等错误思想,并将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念抛之脑后。总之,经济制度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同时带来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引起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部分人思想上的波动,完善社会经济环境势在必行。
3.完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具备熏陶、教化、审美、塑造等功能,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内化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理想信念的内化,并有效化解内化心理障碍。现阶段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复杂,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矛盾时有发生,因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六个为什么”理论思想的认同上产生偏差,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方向、范围。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使包括“六个为什么”理论思想在内的党的先进理论成果在高校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总之,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教育内容与现实环境发生冲突,大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并最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知,那就谈不上所谓的认同和同化了。
因此,应当说,完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是实现大学生“六个为什么”教育内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