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11816900000006

第6章 “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的盛与衰(2)

1873年,平克顿制定了《平克顿国家侦探社总则》,这本手册的内容体现了平克顿的原则,他强调“平克顿国家侦探社”是个体的私有企业,与市政府、州政府无任何瓜葛,更不受它们的控制,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侦探工作不仅高度顺应时代需求,也是现代成熟的间谍活动的产物。

“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的英文缩写为PNDA,社标是一只睁大的眼睛,它的宣传口号是“永不合上的眼睛”。随着美国工业的全球化扩张,它已经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武装警卫和劳工间谍而繁荣昌盛,但对美国刑事案件的参与却相形见绌。它对于美国治安史和反间谍史绝对是有深远影响的,因为“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真的是早于政府建立了一个全美罪犯和疑犯“国家数据库”,这对美国情报工作系统化和制度化还是具有相当促进作用的,当美国以工业巨人和世界强国的形象登上国际舞台时,作为美国头号调查机构,“平克顿国家侦探社”在世界秘密情报界一定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作为这个“国家编外机构”的掌门人,平克顿在187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前就已经攒足了过冬的“干粮”,尽管侦探社的经理在这段时间里不停地唠叨“财政非常紧张,活动经费又上涨了”,但平克顿似乎对此充耳不闻,同时也没有停止过大手大脚地花钱。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他却用据说是天价的价格买下了位于伊利诺伊州欧纳尔加的落叶松庄园,在这西部独一无二的豪宅里,他和妻子孩子过着奢靡的生活,浑然不觉得生活的艰辛和未来的惨淡,只是在撰写回忆录的时候,他的心里才可能泛起些许涟漪。

1873年,平克顿根据自己回忆写的《银行保险柜和大盗》出版,虽然谈不上畅销,但卖出去的数量足以激发他本人继续创作下去的热情。一年后,他在芝加哥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书《记者和侦探》。这本书在面市后6天内卖了15000册,和一本书动辄开机印刷几十万册的“中国青春文学大师”们相比,这个成绩实在没什么可骄傲的,但却引起了纽约出版商迪林厄姆的注意。他一鼓作气为平克顿出了17本书,平克顿由此进入“高产作家”的行列,创造了自己生命中的又一个“奇迹”。

3.从神坛到地狱

1875年冬季的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无烟煤”矿区,由爱尔兰裔美国人组成的地下组织“莫利·马贵”正在举行“反剥削集会”,矿主们把与会的347人录入“涉嫌暴动名单”,准备采取进一步行动以稳定局面。

和中国的私营矿主喜欢打麻将不同,美国的矿主们大都是清教徒,聚在一起时他们并不敢公然违背教义聚赌、酗酒。加上美国刚经历了大萧条,经济还没有恢复,这时又要解决工人闹事的问题,聚会的气氛沉闷不堪,每个人的脸色和矿工们没什么两样。

就在这些人一筹莫展的时刻,“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的特工突然推门进来,他的装束颇像西部人,但靴子后跟上没有安装马刺;和爱尔兰人喜欢戴圆形礼帽不同,他的帽子是圆檐三棱呢子礼帽,帽檐斜着遮住半张脸;他的腮帮刮得非常干净,身材不太魁梧,甚至不是美国化的;摘下帽子露出满头黑且柔软的鬈发后,配着深陷的眼窝和浅蓝色的眼睛,这个男子的“西西里特征”非常明显。

矿主们给平克顿写的联名信上说:“我们已经绝望,希望平克顿先生能亲自到这里来,帮助我们铲除爱尔兰移来的毒草并拯救我们岌岌可危的矿业。”现在平克顿派来了人,可却只有一个,在审视来人的同时,大家心头不由得掠过一丝忧虑。这个小伙子直入正题,自我介绍名叫詹姆斯·麦克帕兰,身份是“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的特工。然后他详细询问了爱尔兰人的情况,在倾听回答的过程中,他偶尔会缩起双肩搓一搓手,不过大部分时间里他的双手还是紧握着铁质的咖啡杯,有时会喝上一口,而且抿起嘴唇的样子相当性感。

1875年12月9日晚,对工人运动忠心耿耿的查尔斯·奥唐奈家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一幕:一个蒙面凶手闯进他家,在混乱中他的几名家庭成员被迅速打倒在地。当他准备出手反抗时,凶手立刻朝他开了枪。最后根据第二天的报道得知,查尔斯·奥唐奈头部中了十五枪,而他身怀六甲的妹妹也被凶手开枪打死,另几个家人则是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仔细追究起来,事情当然不是麦克帕兰干的,但出事后他却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之后一直在认真取证。看上去他和矿工们的关系不错,围聚在现场的矿工们乐意和他交流,并没有人把他当做犯罪嫌疑人看待。

麦克帕兰最终确认血案制造者作案使用的是“马贵”组织的惯用手法,而“马贵”的领导人也因此被逮捕。之后其多项罪名被判成立,随即被绞死。“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的特工就是如此迅速地侦破了这起恶性案件,甚至连这场斗争中最后获得胜利的矿主都不相信,事情会如此迅速地解决。平克顿坚决否认侦探社的特工在调查中做了手脚或者说特工根本就是凶手。他只强调说,自己的特工各自都有一套获取情报的特殊办法,这个办法连他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因为平克顿一直以来站在“反暴力”立场上,因此他的侦探社拥有比较坚实的群众基础。只要不是太说不过去的事,侦探社一般都可以躲过舆论的口诛笔伐。正因为如此,平克顿也在逐步试探舆论对自己的容忍极限。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但他对自己显然是太过自信了,因此也很快将自己和平克顿国家侦探社彻底推入了地狱。或许意识到煤矿事件产生了恶劣影响,平克顿想着要做一件大快人心的大“生意”,所以才把目光盯上了詹姆斯兄弟。

杰西·詹姆斯和弗兰·詹姆斯是两个变态杀手,据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枪杀任何站在自己前面挡路的人。1872年9月26日,他们伙同另一名劫匪抢劫了堪萨斯城的市场,抢到1000美元后朝人群疯狂射击。之后两兄弟纵横全美,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绿林好汉”,而且官方也一直没有办法抓到他们兄弟。平克顿想利用捉拿詹姆斯兄弟来恢复侦探社的名望,指示自己的儿子威廉全力追查这对兄弟的行踪。

威廉很快就接到特工的情报。情报上说,詹姆斯兄弟藏匿在堪萨斯州的克雷镇。于是他马上组建了一支突击队赶到克雷镇。根据情报的指引,突击队员很快找到这对兄弟藏身的一间小木屋。发动攻击前,一名突击队员从窗户投进一颗照明弹。爆炸过后,威廉才发现,屋子里并没有詹姆斯兄弟,只有一个女人和三个孩子。但这时什么都来不及了,照明弹已经炸死了两个小孩。

事后才查明,那个女人是詹姆斯兄弟的母亲泽瑞达,被炸死的小孩则是詹姆斯兄弟同母异父的弟弟。两个都不满八岁的孩子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但这不代表着他们必须受到杀戮。消息传出后,美国各大报迅速报道了这个恶性事件,随即评论家们对“平克顿国家侦探社”开始了口诛笔伐,平克顿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便迅速垮掉了。

这件事对平克顿本人的打击非常大,此后他逐渐淡出侦探社事务,开始在文学上努力耕耘。“平克顿国家侦探社”的业务也主要由班斯和威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