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去礼远众:隋炀帝
11814600000006

第6章 功过是非(3)

先前在北齐温公(北齐后主高纬)的时代,流行鱼龙、山车等杂技,称为散乐(又称百戏)。北周宣帝宇文赟时,郑译奏请征用这些杂技百戏。隋文帝杨坚受禅登帝位后命令牛弘制定礼乐制度,凡是不属于正声、清商和九部、四舞的音乐歌舞一律摒弃。炀帝即位后以突厥启民可汗将要入朝为理由,想要利用富有和欢乐来自相炫耀,太常少卿裴蕴迎合炀帝的心意,奏请召集全国周、齐、梁、陈时代的乐家子弟编为乐户;又六品官以下至平民有擅长音乐百戏的都集中到太常寺当差。炀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全国各地的杂技百戏云集东都洛阳。

炀帝在芳华苑积翠池旁检阅这些杂技百戏,有舍利兽先跳跃起来,忽然间激起水流注满街衢;有鲸鱼吞云吐雾掩蔽了太阳,转眼之间化成黄龙,身长七八丈;又有二人各自头顶竹竿分左右行走,竿上各有人舞动,忽地同时跳到对方的竿上;还有神鳌(大海龟)负山、幻人吐火等杂技,真是千变万化。歌伎戏人都身穿锦绣彩衣,舞女们都佩玉鸣环,点缀鲜花羽毛。炀帝命令京兆郡(治所在长安)、河南郡(治所在洛阳)的百姓为他们制作新衣,作为一种征税,为此,东西两京的锦绣都用光了。炀帝常常制作艳丽的篇章,命令乐正(乐师)白明达谱写新曲教人弹拨演奏。炀帝听了非常高兴,对白明达说:“齐氏(北齐高氏)偏安在一隅之地,他的乐工曹妙达还封为王。朕今天全国一统,正是要使你显贵的时候,你应该自己注意修饰谨慎。”

(六)三征高句丽穷兵黩武

早在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远在辽东的高句丽王高汤听到隋灭陈的消息非常恐惧,极力加强兵备,积蓄粮草,做抵抗守御的准备。当年,隋文帝发布致高汤的诏书说:你们东北方虽然土地狭窄,人口稀少,假若现在废黜了你的王位,也不能就此对东北不管不问,朝廷还要重新选派官属,前去安抚你们那里的黎民百姓。你如果能洗刷心灵改变行为,一切遵照朝廷的典章制度,即是朕的良臣,何劳另外派遣贤能之士呢?你认为辽水的宽广比长江如何?高句丽国的兵民比南陈多少?朕假如不存包含抚育之心,责罚你从前的罪过,立即命令一位将军出征,能费多少气力!朕之所以情意恳切地加以劝导,是允许你悔过自新。

高汤接到诏书惶恐不安,准备进献表文陈述谢罪,恰在这时他不幸病死,他的儿子高元即王位。隋文帝派遣使者授予高元上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承袭辽东公的爵位。高元向朝廷进献表文谢恩,并趁这个机会请求封他为高句丽国王,隋文帝允许了。

开皇十八年(598年)二月,高句丽王高元率领包括靺鞨(女真族的前身)在内的军兵一万多人攻掠辽西地区(治今辽宁义县西),被隋营州总管韦冲率军击退。隋文帝听说后大怒,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统帅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又任命尚书左仆射高熲为汉王长史、周罗侯为水军总管。六月,隋文帝颁布诏书废黜高句丽王高元的官职、爵位。汉王杨谅统率的大军出了临榆关(今山海关),正遇上大雨过后的水涝,后勤运输供应不上,军中缺少粮秣,又遇上传染病流行。周罗侯率领水军从东莱(今山东掖县)渡海直奔平壤(今朝鲜平壤市),途中也遭遇大风,战船大多沉没。九月,隋军被迫撤回,兵士死亡了十分之八九。高句丽王高元也惊慌惧怕,派遣使节向朝廷谢罪,呈献表文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停止用兵,对待高句丽王还像当初那样。

百济王余昌派遣使节进献表文,请求为隋军讨伐高句丽充当向导,隋文帝下诏书告谕他:“高句丽王已经认罪归附,朕已经赦免了他,不能再行讨伐。”朝廷优待了百济的使节,然后遣送回国。高句丽略知一些消息,为报复百济,便出兵劫掠百济的边境。

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当炀帝亲临启民可汗牙帐的时候,恰好高句丽国的使节正在那里,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便和他一起面见皇上。这时黄门侍郎裴矩对炀帝说:“高句丽本是箕子(商纣王时代的忠臣)的封地,汉、晋时代一直是中国的郡县,现在却不臣服朝廷。先皇帝(隋文帝)准备讨伐高句丽已经很久了,只是由于杨谅无能,以致师出无功。当今陛下君临天下,怎能不夺取回来,使文明礼仪之境反而成了蛮貊(指东北的部族)之乡?今天高句丽的使节亲眼见到了启民可汗举国奉从大隋的情景,可以趁他们恐惧之时,胁迫高句丽王进京朝见。”炀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牛弘向高句丽使者宣布圣旨说:“朕因启民可汗诚心诚意地尊奉朝廷,所以才亲临他的牙帐。明年朕将去涿郡,你回去转告高句丽王,应当及早前来朝见,不要自生疑惑和恐惧。所有存育教化的礼仪,将如同对待启民可汗一样。假如不来朝见,朕将率领启民可汗去巡视你们那里。”

高句丽王高元虽然十分惧怕,但并没有前往朝见炀帝,藩臣的礼节也并没有完全尽到。炀帝对此大怒,便准备讨伐高句丽,下令征收全国富户的军赋,让他们购买战马,一匹马价值高达十万钱,又派使官检查兵器,务求精制新造,如果发现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就立即处斩使官。

大业七年(611年)二月,炀帝从江都来到涿郡,颁布诏书征讨高句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负责建造海船三百艘。为了讨好炀帝,官吏监督工役极其严厉急切,匠役们昼夜站在海水中,不敢稍微休息,从腰部往下都开始腐烂生蛆,死亡了十分之三四。四月,御驾到了涿郡的临朔宫,跟从的文武百官凡九品以上的,当地都必须按照命令妥善安置住宅。在来涿郡之前炀帝就下诏征调全国的兵力,不问地方远近全部集中到涿郡。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弓箭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当时,四面八方的士兵不远千里奔赴涿郡如同流水一般。五月,炀帝命令河南、淮南、江南的民众赶造战车五万辆送到高阳,供士兵装载衣甲帐幕,由士兵自己推挽。又征发河北、河南的民夫运送军需物资。七月,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夫以及船只运载黎阳仓和洛口仓诸仓米到涿郡。船只依次衔接有几千里不断,运载着兵器甲帐以及攻城的器具,经常有数十万人来往在水道和陆路的运输线上。运夫车马拥挤在道上,死亡的民夫尸体遗弃在路旁,臭气熏天也无人过问。人民都无法忍受这种暴政,起义时有发生。

大业八年(612年)正月,四方的军兵都汇集到涿郡。炀帝征召太史令庾质,问他:“高句丽的人口抵不过我们一个郡,现在朕凭着这么多的军队去讨伐它,卿以为能否战胜?”庾质回答说:“征伐是可以战胜他们的,不过依臣愚见,不希望陛下亲自征讨。”炀帝很不高兴地说:“朕现在集中大军在这里,怎么可以没见到敌人而自己先退却了呢?”庾质回答说:“攻战而不能取胜,恐怕有损陛下的威严;假如陛下坐镇这里,命令勇猛的大将和强壮的士兵,指示他们作战方针,然后让他们急速行军,出其不意攻击敌人,就一定会战胜。军贵在神速,迟缓就不会成功。”炀帝不满地说:“既然你害怕上前线,自己留在这里好了。”这时右尚书署监事耿询恳切地要求炀帝不要亲征,炀帝大怒,名左右的卫士斩了他,由于少府监何稠苦苦相救,耿询才免于一死。

几天以后,炀帝命令征讨大军出发,炀帝根本不重视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而是每天发一军,每军间隔四十里,连营渐进,大军用了二十四天才出发完。结果是排成一字长蛇阵,根本没有战斗力。

炀帝大业八年(612年)三月,炀帝率领征讨大军经过两个月行军,齐集辽河边,沿辽河摆列军阵。高句丽兵依仗辽水坚守抵抗,隋军不得渡河。炀帝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水西岸建造三座浮桥,浮桥建成后士兵们推桥直奔辽水东岸,由于桥身短,还差两丈多到不了对岸,高句丽兵居高临下猛击河水中的隋兵,隋兵登不上岸去,死伤惨重。左屯卫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人跳上河岸,都奋战而死,于是隋军命令收兵,推桥又回到西岸。

诸将率军东进,炀帝亲自告诫他们:“今天我大军出征,是为了慰问高句丽民众,讨伐有罪的高句丽王,并不是为了建立功名。诸将当中有不了解朕的旨意,想以轻兵突袭,孤军深入,独自战斗以立身扬名邀功请赏者,都不符合大军征伐之法。你们进兵要分成三道,进行攻战,三道一定互相配合,不得冒险独进,以至于散失亡败。再有,凡是军事进止,都必须奏报,等待命令,不得专擅行事。”辽东城的高句丽守军屡次出战不利,便据城死守。炀帝命令诸军攻城,又令诸将:“高句丽如果投降,应当立即抚慰接纳,不得纵兵进攻。”辽东城每次将要攻陷,城中守军就声称请求投降,诸将奉命不敢趁机猛攻,先派人快速奏报,等到领旨回来,城中守军补充完备又坚守抵抗。如此再三,炀帝还是执迷不悟,因此辽东城久攻不下。六月,炀帝来到城南亲自观察城池的形势,于是召见诸将斥责他们说:“你们自以为官居高位,仗着家世显贵,打算用懦弱、怠慢来对待朕吗?在都城之日,你们都不愿意朕亲征,恐怕朕发现弊端,朕今天来到这里,正想要观察你们的所作所为,斩杀你们这些人!现在你们畏惧死亡,不肯尽力作战,是认为朕不敢杀你们吗?”诸将都浑身颤抖,变了脸色,炀帝于是停留在辽东城西数里的地方,坐镇六合城。高句丽国的都城各自坚守,隋军长久攻不下来。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的水军,战船相连数百里,渡海先行。在离平壤六十里处与高句丽军相遇,隋军发起攻击,打败高句丽军。来护儿想要乘胜直攻平壤城,副总管周法尚劝止他,请求等候诸军到齐一同进攻。来护儿不听劝告,选拔了精锐甲士四万人直抵平壤城下。高句丽埋伏重兵在罗郭城内的空寺中,然后出兵与来护儿军开战而假装败退,来护儿不知是计,便带兵追赶进入平壤城,放纵士兵擒获掠夺,乱成了一团。高句丽的伏兵乘机杀出,来护儿大败,仅只身逃脱,士兵逃回不过几千人,高句丽兵一直追击到隋军战船停泊的地方,周法尚严阵以待,高句丽兵才撤回。来护儿领兵撤退驻扎在海边,不敢再留在平壤城下接应诸军。

炀帝凭借隋文帝时代积蓄的国力征集百万大军,分成二十四军依次前进,鼓声相闻,旌旗相望,浩浩荡荡九百六十里。这种终古未有的出师,意在炫耀武力,并不从军事的实际需要出发,失去了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可能。他不顾有识之士的一再劝阻,一定坚持亲自挂帅,严令诸将凡军事、进止必须奏报等待命令,不得专擅,志在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他满以为百万大军一到辽东,高句丽就将乖乖出降,严令诸将,高句丽如请降必须安抚,不得纵兵进攻,结果一再贻误战机,导致了失败,他不检讨自己的指挥失误,反而归罪于于仲文。

大业九年(613年),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隋炀帝再次亲自指挥大军征讨高句丽。可是在后方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造反,并进逼东都,这是隋炀帝万万没有想到的,彻底打乱征伐高句丽的计划,炀帝不得不回师国内,征讨高句丽再一次受到挫折。

尽管国内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但隋炀帝仍不放弃扫灭高句丽的既定计划,并为再伐高句丽做准备。大业十年(614年)二月,隋炀帝下诏第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和前两次一样,征人远赴如流,舳舻相次千里,役夫往返道上数十万人,死者臭秽盈路,套役者不计其数。但这次征讨的结果就像是场滑稽戏,气势汹汹的百万大军,仅得到一句表示道歉的空话就按原路退回。炀帝是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百万将士却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送了多少无辜的性命。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失信于天下,并使万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起义反抗,隋朝统治变得风雨飘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