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11811800000028

第28章 晚期病人营养支持(2)

对晚期病人及早进行营养治疗,防止营养缺乏症向严重程度发展是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因此,注意观察可能存在的营养缺乏的早期表现,并结合病史、饮食史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应进行试验性营养治疗,若相应体征很快消失,便可作出诊断。

(二)饮食史调查

饮食史调查收集资料的重点在于:

1.膳食史

包括有无厌食、食物禁忌、吸收不良、消化障碍及热量与营养素摄入量等。

2.已存在的病理与营养素影响因子

包括传染病、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肺部疾患及肾功能衰竭等)。

3.用药史及治疗手段

包括代谢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放疗与化疗、利尿剂、泻药等。

4.对食物的过敏及不耐受性等

对在临终关怀机构住院的晚期病人应建立营养病历,并作饮食记录和评估。在询问病史和饮食史时,还应注意了解病人经常服用的药物种类和数量。由于晚期病人大都经历了长时间的临床治疗,服用了大量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因药物引起的营养紊乱。药物导致营养不良或紊乱的作用机制有:①通过降低食欲和改变味觉影响食物的摄取;②影响营养素的内源性合成;③阻碍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素的吸收;④改变营养素的代谢和排泄等。

(三)实验室检查

根据晚期病人饮食史所提示的某些缺陷或病人的用药情况,可以考虑对病人血和尿中营养素或其他代谢产物含量进行生化检验。通常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浆蛋白指标。评价晚期病人蛋白质营养情况的指标包括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羟脯氨酸排出量、血清氨基酸等。在晚期病人肾功能正常时评定肌蛋白消耗量的另一生化指标是肌酐—身高指数。

(四)晚期住院病人综合营养评定

1.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用公式表示为:PNI(%)=15816.6(ALB)0.78(TSF)0.20(TFN)5.80(DHST)

其中,ALB表示血清白蛋白(单位:g/L),TSF表示三头肌皮褶厚度(单位:mm);TFN表示血清转铁蛋白(单位:mg/L),DHST表示迟发性超敏皮肤反应试验(硬结直径>;5mm者,DHST=2;<;5mm者,DHST=1;无反应者,DHST=0)。

评定标准:若PNI<;30%,表示死亡的可能性很小;若30%≤PNI<;40%,表示存在轻度危险性;若40%≤PNI<;50%,表示存在中度危险性;若PNI≥50%,表示发生死亡的可能性较大。

2.营养危险指数(nutritionalriskindex,NRI)用公式表示为:NRI=10.7(ALB)+0.0039(TLC)+0.1l(Zn)0.044(Age)

其中,ALB表示血清白蛋白;TCL表示淋巴细胞计数;Zn表示血清锌水平;Age表示年龄。

评定标准:若NRI>;60,表示危险性低;若NRI≤55,表示存在高危险性。

3.营养评定指数(nutritionalassessmentindex,NAI)用公式表示为:NAI=2.64(AMC)+0.60(PA)+3.76(RBP)+0.017(PPD)53.8

其中,AMC表示上臂肌围(单位:cm);PA表示血清前白蛋白(单位:mg%);PPD表示用纯化蛋白质衍生物进行延迟超敏皮肤实验(硬结直径>;5mm者,PPD=2;<;5mm者,PPD=1;无反应者,PPD=0)。

评定标准:若NAI≥60,表示营养状况良好;若40≤NAI<;60,表示营养状况中等;若NAI<;40,表示营养不良。

4.住院病人预后指数(hospitalprognosticindex,HPI)该指数的预测价值为72%。其计算公式为:

HPI=0.92(ALB)1.00(DH)1.44(SEP)+0.98(DX)1.09其中,ALB表示血清白蛋白(单位:g/L);DH表示延迟超敏皮肤试验(有1种或多种阳性反应,DH=1;所有均呈阳性,DH=2);SEP表示败血症(有败血症,SEP=1;无败血症,SEP=2);DX表示诊断患癌(有癌,DX=1;无癌,DX=2)。

评价标准:若HPI为+1,表示有75%的生存概率;若HPI为0,表示有50%的生存概率;若HPI为2,表示仅有10%的生存概率。

5.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SGA)SGA亦称做全面临床评定(globalclinicalassessment,GCA),其特点是以详细的病史与临床检查为基础,省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SGA的理论基础是身体组成改变与进食改变、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变、肌肉的消耗、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的改变相关联。在重度营养不良时,SGA与身体组成评定方法(bodycompositionassessment)有较好的相关性。SGA实用性强,方法简便,适于在基层临终关怀机构推广使用。

6.微型营养评定(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微型营养评定”评价内容包括:

(1)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及体重丧失。

(2)整体评定:包括生活类型、医疗及疾病状况(如消化功能状况等)。

六、晚期住院病人的营养补给途径

通过对各种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即可判定晚期病人的营养状况,然后根据需要确定通过何种途径给其补充营养。选择营养补给途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晚期病人营养不良的程度;②晚期病人胃肠道功能状态及能否自主进食;③进食的安全性;④进食营养支持时间。

(一)口服

经口摄取食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是首选的最佳营养方式。其优点是简便、安全、经济、摄取食物广泛、获得营养素全面。凡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功能稍微低下的晚期病人,只要能保证安全进食,均应积极鼓励其经口摄取食物。口服膳食的类型、食品种类、数量、进餐次数应尽可能与病人平素饮食相接近。不能经口摄取的必要营养素须由其他途径补足。

(二)管饲

管饲膳食是一种由多种食物混合组成的呈流质状态的膳食,其所含营养素充分或适当,黏稠度适宜,便于通过输食管。管饲膳食亦包括商品要素膳。管饲营养是临床营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也是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在密切注意晚期病人膳食营养平衡的前提下,对符合适应症的晚期病人可较长期使用。

凡不能经口进食或不能经口摄取足够食物以满足营养需要的晚期病人均应给予管饲膳食。管饲膳食的适应症包括:①头和颈部手术、放射治疗、重症肌无力等所致咀嚼、吞咽困难患者;②血管意外、脑部肿瘤所致严重昏迷、意识丧失者;③食管癌、胃癌晚期引起吞咽困难,需行胃造瘘或空肠造瘘放置输食管补充营养者;④肿瘤切除后采用化疗引起机体严重营养缺乏,而且食欲不振者;⑤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进食极少,导致营养不良者;⑥姑息性手术前后营养不良且食欲低下,急需加强营养者。

(三)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intravenousnutrition,IVN)是通过静脉途径补给营养素的一种方式,所输入的全部营养物质呈浓缩状态,包括丰富的能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乳剂、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由于这是一种不经胃肠道补充营养物质的途径,因此又称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静脉营养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临床营养技术方法,已成为提高晚期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具有很大的临终关怀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终关怀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的晚期病人的需要和所用制剂,而采用不同方法。周围静脉法多作为口服食物不足时的营养补充方法,不宜长期单独采用。中央静脉法由于经中央静脉插管输入高营养液,使营养素的代谢利用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因此营养效果更为理想,可长期应用以满足晚期病人的生理需要,维持和改善其营养状况。